顾建江
(江苏省常熟市古里动物防疫站 215533)
我国鸡养殖在农业产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未来前景角度看也有长远的发展[1]。但在鸡养殖场中,大部分养殖农户对鸡养殖技术了解不成型,过度依赖以往的习惯和经验,在鸡养殖技术方面专业能力较低,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因此,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鸡养殖技术对鸡进行饲养,提高鸡养殖的整体效益,对我国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我国鸡品种较多,本文主要就蛋鸡品种进行具体介绍。蛋鸡根据蛋壳颜色差异分为4 种:白壳蛋鸡、褐壳蛋鸡、粉壳蛋鸡、绿壳蛋鸡。
我国蛋鸡行业经过长期发展,连续21 年在众多国家的鸡蛋产量中位列榜首,蛋鸡和肉鸡不同,是专门饲养起来负责供应鸡蛋的鸡。品种应选择身体素质好、产蛋率高、质量好的本地鸡。
肉鸡是专门用来生产肉食产品的品种。肉鸡中母鸡可以下蛋,其余的肉鸡品种多为食品产业链提供原料。随肉鸡养殖规模化水平逐渐提高,因养殖周期短,肉鸡养殖在为食品产业链输出过程中逐渐形成肉鸡产业体系,更有大批企业成为肉鸡养殖的龙头企业,肉鸡养殖体系一跃成为中国畜牧业领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
老百姓喜欢的“土鸡蛋” 就是地方蛋鸡下的蛋。因为品质优异,绿色健康,深受老百姓喜爱,地方品种的土鸡通常饲养在生态环境较佳的树林或竹林地带,土鸡饲养有助于提高地方蛋鸡资源保护,保护林业资源,促进土鸡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蛋鸡的养殖方法主要分为笼养和散养两种,两相比较,笼养养殖效率较高,产蛋率高于散养鸡,但散养鸡能提升蛋品质,更满足消费者对鸡蛋品质的需求。对于蛋鸡的养殖可分为3 个阶段,具体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
0~8 周的蛋鸡生长阶段被称为育雏期,经试验证明,8 周比6 周的育雏更有利于后期蛋鸡产蛋潜能的发挥。
9~20 周的蛋鸡生长阶段被称为育成期,育成期阶段还可分3 个周期,分别是前期9~12 周;后期13~18 周;产蛋过渡期19~20 周。
21~72 周左右的蛋鸡生长阶段被称为产蛋期,具体细分成产蛋前期21~42 周;中期43~60 周;后期61~72 周3 部分,产蛋阶段会有淘汰阶段,产蛋后期没有产蛋的蛋鸡将会被淘汰。
2.2.1 育雏阶段饲养管理
(1)在养殖蛋鸡前要做好前期工作,要有足够的时间打扫育雏舍,对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冲刷、消毒,保暖措施一定要准备到位,准备好足够的饲料和常用的一些药品、医疗器具等。
(2)育雏舍的环境一定要适合雏鸡生长,育雏阶段对舍内环境要求较为严格,是育雏期间的重点任务,温度决定育雏的成败。对于舍内温度要求最开始昼夜温度要在34~36℃之内,随着雏鸡开始生长,每周降下2℃,降到22~24℃之间就可以保持稳定状态。舍内的湿度要求保持在65%~70%,在雏鸡3 周后开始下降,降到55%~60%最为适宜。
(3)雏鸡进入鸡舍先行喂水,喂水后2~3h 喂料。初始雏鸡的水内添加5%的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给雏鸡进行营养保健,增加抗应激能力,促进粪便排出。相较于饲料,雏鸡对水的需求比例更大,因此,要保证水源供应和水质卫生,及时更换隔夜水。开食第一周采取少食多餐的饲喂方式,拒绝浪费行为,也避免过量投喂造成雏鸡消化不良。饲养喂养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配比,雏鸡进食量虽小,但对饲料品质却有较高要求。饲料应采用原料质量高、易消化的饲料粮。营养水平应达到粗蛋白质19%~20%;代谢能11.7kg 左右,钙0.9%左右,磷0.6%~0.65%之间。
(4)养殖蛋鸡离不开光照,光照时间和强度应控制在前3d进行全天光照;4~7d 后缩减至18h 光照;第一周结束后至进入育成期都为12h 光照。灯光照明的强度控制应先强后弱,一周龄的雏鸡光照需要每20m2一只60w 灯泡,第二周将灯泡换为40w 的灯泡,灯泡和地面为2~2.2m。
(5)蛋鸡饲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断喙,通常在7~9d 内进行。断喙工作可以减少啄喙癖的发生,还可以节约饲料成本消耗。操作不当会造成雏鸡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断喙前3d和断喙工作当天需在饮水、饲料中添加倍量的维生素。
2.2.2 育成阶段饲养管理
(1)育成期的蛋鸡需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适时分群,有利于蛋鸡更好地生长。育成期的蛋鸡是发育最好的阶段,体重增加最快,合理分配饲养密度有助于群体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减少发病率。育成前期饲养密度保持在12~15 只/m2,育成后期饲养密度应为8~10 只/m2。
(2)育成前期蛋鸡承接了育雏期的延续阶段,因此,营养依然有较高要求,许多养殖农户往往忽视了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导致开产后损失过大。育成前期的饲料营养配比应是粗蛋白质15.5%~16%;代谢能不可低于11.5kg,含钙和磷比例与育雏期相同。对于光照时间和强度应控制在10h 左右,避免光线照射过强。
(3)育成后期的蛋鸡要严格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后备母鸡在这个阶段开始进行外形和生理特征的变化,各项身体机能发育速度开始加快,是后备蛋鸡培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将光照时间控制在10h 之内,避免光照时间过长影响机能,导致性早熟影响产蛋性能。
(4)在体重上要开始调整饲料,粗蛋白质不超14%,或限制总食量,防止育成期蛋鸡体重超标,若体重低于标准,要延长饲养时间,务必确保上笼时的体重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蛋鸡上笼前要对17 周龄内的蛋鸡进行一次性的驱虫工作,药物选用左旋咪唑,根据蛋鸡的总体数量和平均鸡只体重进行药量配比。将驱虫药物仔细碾碎,碾碎后将药末加入到后备鸡日粮中,由后备鸡自由采食。饲喂药物前将饲料盒清理干净,停止饲喂几个小时再进行上述操作,鸡只处于饥饿状态下对药物的摄入效果更佳。
(5)育成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产前过渡期,后备鸡经过18周的培育,身体各方面都已生长完成,生殖发育系统也较充分。并由鸡舍转移到蛋舍。此阶段应调整饲料配比,原有日粮钙含量0.9%左右的,应进行提升,将钙摄入量提升至2%~2.5%,用两周的时间为蛋鸡做一个过渡准备,为蛋鸡的产蛋期提前准备好足够的营养元素,使蛋鸡在产蛋期能快速进入产蛋高峰。
过渡期的蛋鸡需要注意各方面因素导致的应激现象发生,如更换环境、环境卫生、饲料成分等因素。饲养管理上要注意鸡舍环境的卫生清洁度和噪音,饲养人员动作不宜过大,对鸡群造成惊吓,减少外界带来的噪音干扰,给鸡群安静的环境,饮水中添加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18 周前的鸡只照射时间要逐渐缩短,进入产前过渡期后,可适当延长照明时间,但时间不宜过快,每天逐渐延长15min,让鸡只慢慢适应。
2.2.3 产蛋阶段饲养管理
(1)蛋鸡产蛋前期,包括上升期和高峰期,此时蛋鸡较敏感,抵抗力较差,需要精心呵护。饲料要求高,产蛋期蛋鸡体重持续增加,饲料配比要更加精细:粗蛋白质18%~19%;代谢能11.7kg 以上,钙3.3%~3.6%,磷不低于0.4%。另外,要保证饲料中氨基酸均衡,维生素等营养元素要足量,否则难以保证蛋鸡产蛋率达到高峰。
产蛋环境要舒适,舍内温度不超24℃,湿度保持在55%~65%。
光照时间要更加合理,光照时间在产蛋率提升后保持在16h 左右,严格固定关灯时间,禁止随意更改。产蛋期不能断水,避免外界因素给鸡群带来应激反应,此期间段若饲养不当会导致蛋鸡减产。
(2)产蛋中期,产蛋高峰期后产蛋率逐渐下降。优秀的蛋鸡仍可维持高水平的产蛋率。维持产蛋率是产蛋中期的关键。
首先思想上不可放松懈怠,对鸡只要像产蛋前期一样,不能因高峰期过去就放松饲养管理。此时产蛋鸡会出现羽毛脱落现象,舍内环境卫生应经常清洁,营造通风舒适干净的环境给鸡只,提高蛋鸡抵抗力,减少疫病发生。
蛋白质摄入要适当降低,补充适量的维生素,有助于产后恢复,保持较高的产蛋水平。
(3)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水平已相对较低,鸡体机能退化,再进行饮食补给也无济于事。光照时间延长0.5~1h,刺激母鸡腺体,增加产蛋强度,在此期间,剔除休产母鸡,以达到最佳的料蛋比。
2.3.1 育雏期如何供暖
根据供暖设备不同,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暖风炉,用煤油为燃料加热,在舍外将热风引进鸡舍;电热伞,有多种形状,需要另外设置取暖器帮着一起提高室温;自动燃气暖风炉,依靠天然气供暖,可以在鸡舍内安装,通过感应器进行操控,干净卫生,供暖方式合理;火炕,在鸡舍外烧煤炭给土炕提供热源;地上烟道供暖,在育雏室内建立烟道,烟道汇合通向集烟柜,将烟囱延伸出室外排烟;火墙供暖,在育雏室建设时设置烟道,依靠墙壁的热度取暖;红外线灯供暖,依靠红光外线灯光散发的热量供暖。
2.3.2 产蛋期日常管理内容
在蛋鸡产蛋期间,饲养人员要做好饲喂、捡蛋及日常卫生清洁工作。还要观察鸡群状态,若有精神萎靡、羽毛不整齐等现象,说明鸡只可能染病,要尽快将其挑选出进行隔离或治疗,夜间关灯后倾听鸡只声音,发现异常呼吸、咳嗽现象也应立即进行隔离工作,防止病情扩散。观察鸡群中是否出现啄喙现象,排查停产蛋鸡和低产蛋鸡,将发现问题的鸡只及时挑出鸡群。对于体重超标或未达标的蛋鸡要做到及时淘汰。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饲养鸡只,提升饲养技术不仅为农业养殖带来可观的收益,也为绿色养殖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更有利于推动产业经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创造持续的收益,确保鸡养殖工作健康、稳定、优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