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航空军事力量兴起探源

2020-01-09 20:21姚春海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海军航空飞机

姚春海,刘 田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此后三个月内,日军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上海等城市。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最终迫使中国国民党政府撤退山城重庆,建立战时陪都。面对四面环山的重庆,日军不能通过陆战方式实现占领,只能选择飞机轰炸的作战方式。此后,日军长时间对以重庆为首的大后方城市实施大规模无差别轰炸。轰炸作战任务主要由日本海军承担,其中重要代表人物有大西泷治郎、桑原虎雄、井上成美等,代表性的攻击机、轰炸机有九六式舰上战斗机、轰炸机,零式舰上战斗机,九九式舰上轰炸机等。零式战斗机在刚刚面世时无论在续航力还是攻击力上,其技术都领先世界。在侵华过程中,该机也大出风头,制空权被其牢牢掌控。由此,对日本航空军事力量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把握其航空力量,对于全面了解日军侵华史,无疑大有裨益。本文在查阅日方资料的基础上拟对日本海军航空军事力量的兴起作初步梳理与探讨,以期利于对日军侵华史的深入研究。

一、日本海军制式飞机与航空技术的研究

19 世纪,随着气球技术的不断完善,欧洲列强在战争中广泛利用气球从事侦查活动。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飞机成功飞行。受其影响,欧美各国掀起航空飞行热,不断推进飞机研究。在日本,海军中一部分士官通过外国杂志开始了解到飞机的情况,并且梦想把飞机当作未来海军的一种兵器。其中,海军军令部参谋山本英伦少佐是极具代表性人物。自1907年起,山本每天订阅刊载有关欧美飞行器方面消息的报刊《万朝报》,详细了解欧美各国航空发展状况。1909年3月,山本向上司山屋他人大佐提交了一份《关于飞行器意见书》[1]51-53。在意见书中山本针对航空器的军事价值写道:“海军虽然已经开始从事潜水艇的研究,并且潜水艇正在成为当今战斗力的一大要素,但空中飞行器,还处于未研究的状态。但观欧美各国的现状,可以看到其发展进步,不经数年,飞行器定会成为拥有很强战斗力的空中军舰”。对未来的航空作战,山本大胆预言:“以往仅仅是海上平面战术,然数年之后空海联合作战就会出现,那时就会发展为真正的立体战术”。另外,在意见书中山本还特别强调了与航空研究紧密相关的海上气象研究。“空中飞行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器械及其相关性能或者操作法方面,对于海上气象和航路的研究也很必要。空中飞行器的研究因财力原因如不能马上着手实施,就要长时间持续关注各国飞行器界的发展状况,必要时可以取其精华。不过,至于对航空最为必要的海上气象的研究,最好一刻也不能犹豫。”[1]50通过报刊了解到航空军事价值的山本主张海军应尽快着手航空研究。在山本建议下,1909年5月,海军派遣相原四郎中尉、小浜方彦中尉二人到海军大学专门从事有关航空的研究。由此,海军当局迈出了航空研究的第一步。

山本少佐的意见书不久便被转送至海军大臣斋藤实大将手中。斋藤与陆军大臣寺内正毅大将合意,决定陆海军共同组建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来开展合作研究。对于设置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的理由寺内正毅言道:“眼下欧美各国正在研究军用气球,特别是飞船及飞机对陆海军的作战影响颇大。然而,该项研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汇集学术达人研究审议之内容也较多,故此,有必要组织本研究会尽快着手此项研究”。[2]13最初,陆海军对于研究会研究的侧重其实并不统一,陆军研究重点是气球,而海军则是飞机。[3]1909年7月,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正式组建。研究会会长由陆军省军务局长长冈外史少将担任,委员中陆军将士占半数以上,海军将士仅占四名,他们分别是:山屋他人大佐、相原四郎大尉、小浜方彦机关大尉、奈良原三次造兵中技士。不久,海军将士金子养三大尉、山下诚一大尉被追加为委员。另外,委员中也包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田中馆爱橘博士在内的数名学者。

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虽然成立了,但其研究方针毕竟是以陆军航空研究为重点。针对这种现状,1910年10月,从欧洲视察归国的饭田久恒海军中佐直言:“鉴于欧洲诸国飞船飞机的发展现状,作为海军来讲,有必要特别常备飞船及发展舰上起降飞机,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投入的经费仅仅用于飞机场及其相关的设施,对研究飞机必要的经费投入很少,陆海军对飞机使用的目的不同,而研究会购入的飞机滑行距离长,这对海军机是最为不适的。对海军来说,仅仅依存这个研究会是不行的,应迅速从研究会中撤出,着手海军独自的研究。”[1]58饭田中佐不仅指出了此时陆海航空发展重点各异,而且针对海军作战特点建议海军部门要独立从事航空研究。随着研究会研究工作的开展,后来成为委员的山路一善大佐更是对研究会的运行表达不满情绪。山路曾抱怨说:“每周召开一次以上的会议,可是会议多半在审议预算中浪费了时日,会议里看不到对新兵器进取的氛围。……我感到此研究会对海军的未来并不具有太大的期待。”[1]55体现出海军对现下研究会的不满,并开始寻求独立研究航空的途径。

当然,海军之所以把飞机研究置于重点,在于1904年日俄战争中旅顺港封锁战的教训,以及飞机对海军海上作战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举例言之,1910年1月,尚在英国考察的饭田中佐就飞机研究的必要向海军省提交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他这样说到,“本人日俄战争期间在联合舰队司令部做参谋,深感侦查搜索的重要性以及对此实施的困难。这正是本人留意飞机的发展并谋求如何利用的原因。飞机自1903年莱特兄弟初次飞行以来进步显著,即便是从军事角度出发,预计今后在短时期内会有更为显著的发展。另外,以德法为中心,气球进步显著,所以在军事上应和飞机一起实施研究,本人认为这是极为重要的事项。”“飞机虽然主要用于海上侦查,但可能的话使之从舰船上升起;选择续航力大能抗风压的机种。”“我海军当前应购入最为优良的飞机培养乘员,使之用于海上研究之途”[1]60。再如,1911年7月,被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派往欧洲考察学习航空技术的金子养三大尉对飞机的军用价值这样提到,“飞机在静谧的夜空中与水雷艇配合,能够攻击海湾内的敌舰。港湾里的舰船能够防备水雷艇的攻击,但不能阻止飞机从上空的攻击。在封锁战的情况下,对于迫使敌舰出动没有比飞机更便利的兵器了。因此排除万难也要让海军采用飞机。这是本人很早就抱有的感想。”为此,他向海军省提出建议:(1)作为海军最初的飞机场应设在横须贺附近;(2)逐步在各军港建造飞机场;(3)操纵者采用少尉级的年轻人;(4)没必要视飞机为危险;(5)将来要研究能从军舰飞翔的装置;(6)在航空的配置方面要逐步采用专攻炮术水雷通信等的人士。[1]60-63

上述二位海军将领的欧洲航空考察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比较欧美国家,日本的航空发展还是相当落后的,这也使关心航空发展的海军将士甚为焦急。而且,如上文所述,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研究的重心又倾向于陆军,对海军所关心的飞机研究投入很少。有鉴于此,常驻法国的松村菊男中佐提出了日本海军如不立即着手航空技术研究的话,很明显一定会遗恨千秋的。[1]58-59

在这种情况下,1912年6月海军设立航空术研究委员会,独自开展适于海军发展的航空军事力量研究。初期委员长是海军军令部的山路一善大佐,委员由海军将校、机关官吏、兵器官、技师等合计21 人组成。对于研究项目,海军军务局提出发展意见:“近来航空界发展较为迅速,我国应尽快推进研究,在努力养成驾驶人员的同时有必要在实验的基础上谋求适应海军作战目的的改良,故此,应开展的研究包括:(1)驾驶飞机的方法;(2)研究适应海上作战的飞机;(3)涉及与航空技术发展相关的其他事项”。[4]2可以看出,海军设立此委员会重点在于发展适于海上作战的飞机。

日本海军航空术研究委员会从1912年6月成立到1916年3月解散的4年时间里,涉及的研究内容包括:飞机操作、技术人才的养成、人员的海外派遣、外国飞机的购入、飞机机体和发动机的修造、制式飞机以及与航空发展等有关的其他研究,还有实施各种研究实验。可以说,航空术研究委员会的这些举措为日后海军航空的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航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门类,在兴起之初就被日本海军人士关注。对于航空技术研究,起初海军选择和陆军联合开展实施,但因为陆海两军作战方式各异,海军研究的重点是适于海上作战的飞机,故此,合作研究不久,海军便脱离陆军,独自成立专门研究机构从事航空技术研究。从此日本海军便加快了适于海上作战的飞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海军内涌现出一批航空主兵论者,他们的出现,对海军当局加快航空技术研究与应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日本海军航空主兵论的抬头

航空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后,日本海军即刻在追浜建造了海军飞机场,同时向欧美各国派遣3名委员,让他们从事飞机驾驶、维修等技术的实习和调查。数月后,派出的委员们从法国购买2架法尔曼式水上机,从美国购买2架卡其斯式水上机回国。1912年11月初,海军在追浜进行了海军史上的首次海上飞行。11月底,海军将士驾驶飞机参加了大正天皇即位后首次观舰仪式。为了全面了解欧美航空发展状况,1912年12月,海军航空术研究委员会委员长山路一善大佐和委员河野三吉大尉赴欧美各国考察。考察后二人撰写了考察报告,报告除介绍了欧美各国航空的快速发展外,还就日本海军航空发展提出了意见,内容涉及航空母舰、气象、大型飞机场、飞机制造工厂等领域。[1]64-65

除了学习、考察欧美航空技术外,委员会的另一重要事项就是培养本国的飞行技术人员和修造飞机、发动机。从1912年11月开始,从欧美归国的飞行将校开始对海军士官进行操作及维修方面的培训。截至1916年委员会解散,海军共培养25名操作人员,其中将校23名,下士官2名;培养4名维修技术人员。1912年10月,海军在横须贺工厂造兵部开始飞机维修作业。于第二年年末在造兵部内设飞机工厂,着手生产被海军定为制式的法尔曼飞机。与此同时,在横须贺工厂造机部着手制作鲁瑙机及卡其斯发动机。飞机工厂厂长中岛知久平大尉是飞机制造的积极推动者。中岛大尉在航空术研究委员会成立时被任命为委员,于1912年7月受命出差美国研究飞机操作及机体制作与维修等。回国后的他多次向航空术研究委员会建议日本应自主制造飞机,“作为日本海军必需的各种飞机,应该进行自主设计。即使一开始造不出能直接使用的飞机,但如果不反复付出辛苦,实力就无法提高。在仿造外国飞机方面,很明显落后很多,所以,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无论付出多大牺牲也要促其进步”[5]267。不过,由于当时日本的飞机研究基础薄弱,技术文献也极其有限,因此在制作飞机的具体举措上中岛对海军当局建议:“如果过于急功近利产生重大事故的话,结果反而会阻碍其进步,所以,从诸国购入合适的飞机作为研究工具来充分的学习,再派遣少壮技术者留学海外以此努力培养技术人员,纯国产应从练习机开始,逐步推进”[5]267-268。海军当局采纳了中岛的建议,继前次派遣后委员会又陆续加大派遣赴欧美学习人数。至1916年委员会解散,海军向欧美派遣将士和技术官共13名;购入的机体12台,发动机18 台。截止到1916年末,日本海军拥有的国产加购买的机材数,机体22台,发动机38台[5]12。1913年春,水雷学校教官兼航空术研究委员会委员的德田伊之助大尉实施的机上无线电信试验也获得了突破。同年11月,飞机参加海军小规模军事演习。军演中,海军把运输船“若宫丸”号改造成临时水上机母舰,使其搭载法尔曼式水上机,实施了以侦查为主的军事行动(通信联络使用手旗信号或报告球)。通过此次军事演习,对日本海军来说飞机的实用价值(侦查)得到了初步确认。

尽管海军航空自航空术研究委员会成立以来取得一点成绩,但是,此期间海军军备的重点是打造大型战舰。1913年,日本海军建造战舰费用投入6635 万日元,占海军省所管岁出的68.8%,占国家全部岁出的11.6%。相比较而言,海军在航空方面投入则非常少,该年度海军的航空预算仅仅9.9 万日元(航空技术研究费),仅约占海军省所管岁出的0.1%。[6]81-82这样,“在舰队决战思想主导之下,1930年代中期前,日本海军把航空战力当作在舰队决战时支援主力舰的辅助战力看待”[7]45。另外,从海军航空力量角度来看,此期间日本的航空力量作为“战力”,从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发挥突出作用。如,1914年8月,日军在青岛的对德攻略战期间,海军航空部队虽然利用飞机向德军舰艇投掷了炸弹,但并未击沉一艘。[3]这也影响了海军当局对航空战力未来发展的认识。在1916年年末召开的第38次帝国议会上,山根正次议员向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大将提问道:“在海军预算当中,航空预算少得可怜。飞机在此次战争中(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异常活跃,今后会出现更加发达的大马力的飞机,其作用势必会更大。今日日本使用的飞机只不过是50 马力或70 马力程度的飞机,听说现在预订的飞机中有100 马力或150 马力的飞机,不过这些也让人不放心,不知道当局如何考虑?”对此,加藤友三郎回答道:“……今后如果出现非常大的飞机的话会怎样呢?这不能断言,不过,是否真的会出现如你所说的大飞机,这稍有疑问,但从100 马力或200 马力飞机上投下炸弹,这大概有一定局限。今天如果说把现有的炸弹投到甲板上爆炸,就因此断言战舰就失去战斗力了,我不这样认为。我个人认为,依炸弹接触的地方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诸如失去战斗力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因此,我们更是没有考虑到改变主力舰的计划。不过对从飞机上投下的炸弹的防御法我们正在研究,并制定了计划。关于已经建造出来的战舰的相关防御法,就是在甲板上铺设一定厚度的铁板,这样的举措正在实施中。因此,来自上方的炸弹、来自下方的水雷,对二者的防御法,技术官们非常用心。”显然,海军大臣此番回答反映了当时海军当局在大舰巨炮主义理念的影响下对航空发展缺乏认识。

与海军主流的大舰巨炮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海军中下级将校的军备思想里面涌现了航空主兵论。此种论调的核心内容是海军军备的重点不是战舰而应是航空机。中岛知久平大尉即是这种论调的代表人物。1914年中岛知久平大尉向航空术研究委员会委员长山内四郎中佐提交了《关于大正三年年度预算分配的意见》的意见书。意见书主要是针对日本1914年度航空技术研究预算费20万日元的分配意见,其中涉及对海军航空未来及海军军备的根本的论述。中岛认为,虽然航空机还处于幼稚阶段,不过将来终究会迎来发挥威力的那天,因此,海军对于航空机的研究要一刻也不能停留。对于航空兵器在国防中的意义,中岛在意见书的附记中专门写了《关于航空机构造之我见》进行阐述。中岛认为,日本目前花费2到3亿元的巨资打造以战舰为主的舰队,这种军备对于经济力贫乏的日本来说并不是一个较为经济的军备。他认为,值得提倡的军备是大力发展航空机,搭载鱼雷和炸弹的大量航空机,即使对战舰也会给予“相当的损害”。今后如果对航空机的结构加以完善,对航空战术加以提高的话,可以断定,“相当的损害”一定会变为“无法想象的损害”[7]47。中岛甚至断言,在不久的将来,飞机依据其发展程度,完全有望成为决战武器。“让能够发射鱼雷及投下机雷或炸弹的飞机参加数次海战,依其能力应该能够使弩级战舰的存在成为不可能。也就是说,未来的飞机依据其发展程度,完全有望成为决战武器。能否使飞机成为决战武器,这是国家的一大问题,为了使其达到此领域,应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牺牲尊贵的生命”[1]110。这些认识体现出中岛大尉对飞机在未来海上作战能够发挥重大作用抱有强烈期待。不久,中岛大尉退出现役,回归乡里创设中岛飞机研究所(不久改为中岛飞机制造所),全心投身于发展航空事业之中,为日本航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实际上,中岛的意见就是相信飞机于不久的将来定会代替战舰成为海军的主要武器。这种认识从今天来看实际上极富远见。不过因当时飞机尚处于极其幼稚的年代,中岛大尉的主张与一天到晚致力于战舰建造竞争当中的海军主流军事思想是完全异质的,是不能被海军上层接受的。但中岛的建议无疑在海军内部吹起了一股新风,引起海军内一些关心航空力量发展的人士的注意。作为山路委员长继任者的吉田清风大佐根据海军航空术研究委员会的研究进展于1915年12月向海军大臣提交了加强海军航空研究及航空战力的报告。在报告中,吉田大佐指出飞机未来的军事价值不仅在于侦查,更应该逐渐被用于攻击。他认为,海军打造的未来飞机在性能上应达到的目标是:(1)研制具有200 马力以上发动机的大型飞机,并装备鱼雷、机雷、炸弹或炮弹等具有攻击性的武器;(2)速力达70 节上下,续航力24小时约1500海里;(3)实现舰上飞行;(4)具有防御能力和通信能力。[5]15-16吉田大佐的报告集中反映了部分海军人士对海军航空军事力量发展的方向,是当时海军航空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为接下来海军强化航空军事力量和努力提升航空作战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航空主兵论者的出现,虽然不能改变海军当局大舰巨炮的军备重心,但在促进海军当局在发展大舰巨炮之余开始强调打造航空军事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日本海军积极投身于航空技术研究的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可以说,一战的发生,为日本海军加快航空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契机。

三、日本海军航空军事力量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列强的航空力量经过实战锻炼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飞行器材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及部队的编制、用法、战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创意,其革新可谓日新月异。在作战飞机类型上出现了侦查机、战斗机、轰炸机等机种,并在技术上不断获得突破。在航空军事思想方面,开始重视协助地面作战、航空歼灭战乃至都市轰炸(政略轰炸)等作战方式的运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的航空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日本海军积极向欧美各国派遣士官。这些士官或以长期派驻的形式或以短期出差的形式驻在欧美各国。其中一部分士官作为观战武官直接跟随参战国部队参与战争,因此能够洞察、研究列国的军情。在航空军事领域,山内四郎大佐、和田秀穗大尉、金子养三大佐、海谷优大尉、桑原虎雄大尉、鸟巢玉树中佐、饭仓贞造大尉、大西泷治郎等海军将士重点对当时海上作战力量最为强大的英国作了有针对性的详细考察。金子养三就英国海军实施的飞机着舰实验写下了详细报告。报告中,他建议日本海军有必要快速建造航空母舰,打造陆上飞机场为培养飞机搭乘人员做准备。桑原虎雄驻英期间考察内容很多,如加入英国气球战队,考察其护卫船队、对潜作战的实施状况;参与舰上侦查机、舰上战斗机的实习演练;考察航空队的飞艇及水上机在英吉利海峡实施的对潜哨戒;考察舰队航空训练以及舰队出发时进行的前路警戒;考察航空母舰出发和到达时的陆地准备工作;参观新航母。鸟巢玉树中佐作为驻英武官直接随英国舰队参与战事。并且,在参战期间,鸟巢中佐就有关英国海军航空作战思想撰写了《英国大舰队作战之大要》的报告。报告里包含“飞机在舰队作战中的运用”专题,其中描述了英国当时的航空力量发展情况,如飞机参与舰队进行海上联合作战;搭载在轻巡洋舰的飞机专用于侦查,搭载在特别轻巡洋舰的飞机主要实施对根据地的轰炸以及在战斗中攻击敌舰。报告中还涉及英国当时正在建造从甲板上能够直接起降飞机的大型航空母舰。[1]69-71

通过实地考察,这些驻外武官及时向日本国内报告欧美最新的航空发展动态,此举无疑对强化日本军事当局对航空军事力量的重视产生了重要影响。事实证明,日后英国海军的这种航空作战思想被日本海军完全采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航空军事力量越发受到关注。从欧洲视察归来的矶部铁吉少佐于1919年1月出版了《空中之战》的小册子。其中,矶部就海军航空军事发展的未来不无兴奋地写到:“空中的霸者就是陆上的霸者。制空权概念与制海权概念并列称呼,这为时不远了”[6]82。矶部少佐认为海军航空军事力量的发展指日可待。

鉴于一战期间飞机在欧洲战场惊人的表现,日本驻在欧洲各国的观战武官频频向国内报道欧美航空界进步的情况。受到刺激的海军当局决心推进航空军备。1916年海军当局制订了飞行队三队充实计划,投入的财政预算总额为62万余日元,不久又由个人献纳金追加50 万日元。[8]6-7根据计划,两队设在横须贺,一队设在佐世保。横须贺航空队于同年4月设立(与此同时废止海军航空术研究委员会),佐世保航空队于1920年11月设立。横须贺的两个航空队飞行队,一个为练习飞行队,主要进行搭乘员的教育及从事实验研究;另一个为实施飞行队,主要从事一般的飞行训练。在飞行练习方面主要涉及高度和长距离的试验飞行。据记载,1915年2月马越喜七中尉驾驶一架水上机试验了3500米高度的飞行,同年4月,进行了空中持续10 个小时的飞行试验。1918年4月,成功进行了横须贺至佐世保的往返800 海里的无着水飞行试验。1925年5月,2架13式舰上攻击机成功实施了从横须贺到北京的长距离的飞行。[1]87-88如此长距离的航空试验飞行,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海军航空来说的确是个很大的成绩。

面对海军航空所取得的成绩,当时的海军大臣财部彪言道:“航空的要义在于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一切,来掌控天空。最近我海军航空事业进步显著,……其成绩的取得有目共睹,这是该精神使然,在为了国家不甚欣慰的同时,对有关人员付出的热忱与努力深表慰劳”[1]90。海军大臣的发言表现出此时海军上层人士对海军航空发展局面的满意。当然,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海军的飞行训练只是从事一些诸如飞机操作、维修,基地作业等基础训练,从战争角度来看,诸如大部队的快速移动训练,或者海上远距离飞行训练等尚未出现。当然,这与航空队的配套飞机数量少,飞机的飞行能力、通信能力不充分,及基地航空部队的观念尚未产生等等情况有着莫大的关联。正如财部彪所言,“我海军航空的未来发展之路尚且遥远,在航空界工作的人员要借鉴这些飞行成绩,善用其经验,同时还要铭记海军航空的主要目的在于海洋,不能安于小小成就,在操作上要加强机上作业、维修技术等各方面的练习与研究,希望通过最好的努力来实现其发展与进步”[1]90。为应对未来海上作战,海军大臣勉励将士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与研究。

横须贺航空队成立不久,由于日本陆军出兵西伯利亚干预苏俄政权,海军决定利用此次时机加强其航空力量的实战训练与研究。为此,1920年海军出动1 架舰上战斗机、3 架水上侦察机随第三舰队出兵西伯利亚。出动的航空机除了实施示威飞行和侦查作战以外,还从事耐寒飞行及雪上飞行的试验研究。当然,与在青岛对德作战时相比此时的军用航空机在技术上进步还不是很大。当时搭载于飞机上的武器装备有:能实现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信机、小型炸弹投掷器、丹焊式轰炸瞄准器、旋转机枪等。

另外,日本海军基于一战的经验,在横须贺航空队基础上编成舰队航空队,搭载于水上机母舰“若宫丸”①改造英国的运输船,1915年4月加入军舰籍,1921年正式附属于第一舰队成为名副其实的航空机母舰,1925年特务舰能登吕搭载水上机附属于舰队,是日本国产最初的水上机母舰。战舰和巡洋舰上搭载飞机最初是1917年,巡洋舰金刚号。上,与舰队共同开展作战训练,主要从事海上侦查和对潜警戒的训练,特别是重视针对潜水艇的战术训练。除此之外也实施夜间飞行训练和海上离着水方法的研究。舰队航空队属于临时编制,舰长兼任航空队司令。从1916年到1920年每年都要组建起来与舰队进行为期3 个月的联合训练。这些训练为海军最初的海空联合作战积累了重要经验。1921年4月,海军修改舰队编制令,在军舰设航空长官职务,并制定了海军舰船搭载航空飞机的规章制度。从此,航空力量正式成为日本军舰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横须贺航空队的成立更多的是以训练为目的,那么到了1920年佐世保航空队的成立则完全以实战为目的。这一年海军修改了体现其用兵基本原则的《海战要务令》。在修改后的《海战要务令》里海军首次增加了有关航空部队作战任务。具体内容有:(1)侦察敌情;(2)攻击敌主力舰及航母;(3)击退敌航空兵力;(4)搜索潜艇;(5)主力舰队前锋警戒,搜索鱼雷和水雷;(6)监视敌方航母动向;(7)除了上述之外,协助支队。如此作战任务的确定,表明海军已然认识到航空力量在未来海上作战中会发挥巨大“战力”。

虽然日本成立了航空部队,但与欧美列强相较其规模尚小。对此,海军当局也不无焦急地指出,“最近航空机的进步显著,列国竞相努力扩充其规模,……反观我国海军现状,其航空计划的规模甚小,不甚寒心,扩大现有的计划乃为急务”[2]8。在此情况下,日本海军在继飞行队三队的基础上,先后于1918年、1920年制订了飞机队八队扩充计划和飞行队十七队扩充计划。十七队扩充计划定于1923年完成,不过由于华盛顿军缩条约及关东大地震影响,实际到了1931年11月才最终完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航空技术被参战各国广泛运用,使战争从陆地扩展到天空,同时也使战争陷入长期化,更显残酷性。这种新的战争样态的出现,对日本海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海军当局一方面越发强调航空军事力量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开始成立正式建制飞行队,迈出航空军备的实质性步伐。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欧美列强航空技术的发展激起了日本军方的研究热情。日本海军内部一些热心航空事业的将士从海军发展角度出发,通过考察欧美列强航空发展状况纷纷强调发展海上航空军事力量的重要性。1912年海军航空术研究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日本海军正式迈出海上航空军事力量的发展步伐。同时,伴随研究的深入,尽管当时海军上层人士强调的是大舰巨炮主义,但在海军内部已有部分将士开始提出航空主兵思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日本海军航空军事力量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使海军人士越发认识到航空力量在未来海上作战的重大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海军当局决定推进航空军备。1916年制订了飞行队三队充实计划,1918年制订了飞机队八队扩充计划,1920年制订了飞行队十七队扩充计划,并且,此期间又编成舰队航空队,从事海上侦查和对潜警戒的训练。至此,日本海军航空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和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使日本海军发展主力舰计划受挫,这为日本海军打造航空力量提供了契机。可以说,正是由于此期间日本海军对航空力量的巨大投入,才使得日军有能力在侵华战争期间对航空工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的中国实施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

总之,日本海军航空军事力量得以诞生,取决于以下三点:首先,日本海军能够较早认识到航空军事力量对于海上作战的重大意义并为此独立从事该方面研究;其次,海军内一些航空主兵论者推动海军当局重视航空研究;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驻外武官对参战国航空军事力量的考察,强化了日本海军当局对航空军事力量的认识,促使其组建飞行队,迈出航空军备的第一步。

猜你喜欢
海军航空飞机
晓褐蜻
飞机失踪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