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2020-01-09 20:27
铜陵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就业指导思政

杨 璟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而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相互隔离,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思想政治课程“孤军战斗”的局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缺乏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空泛乏味,难以落地致用。为此,迫切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全方位全过程相互融合,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全方位树人立德[2]。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育德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大学生就业呈现自主化,市场化,双向选择的趋势明显,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对大学生顺利对口就业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不仅影响学生个人成才发展,而且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能使大学生具备运用管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与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获得求职应聘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其职业发展和就业提供了有效的政策理解,方向引导和职业道德支撑。同时通过引导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自主独立意识,形成科学正确的就业观,促进大学生理性地分析客观社会经济形势,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该课程一系列的教学融入思政改革活动,使大学生更快地熟悉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政策和法规,掌握适应市场就业形势的就业理论知识和职业适应技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设计,确定职业发展的明确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塑造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市场价值;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理念,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把个人生涯发展目标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增强职业道德修养和竞争择业的意识,训练求职的方法与技巧,熟悉创业知识和创办企业的程序,培养自主创业的素质和能力。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职业自我认知和职业目标确定作为融入点

1.个人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统一。在自我认知分析确定个人职业目标时要结合国家层次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使个人目标服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实现个人目标,从而以小目标推动大目标,实现国家富强,家庭富裕,个人幸福,促进国家民主、文明、和谐发展。

2.个人职业与社会分工的协调。个人职业的选择与发展要与社会分工相协调,引导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要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个方面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遵循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依法进入市场,平等择业,双向选择,尊重社会分工,理解就业法规政策,让学生择已所爱,择世所需。

3.个人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相得益彰。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准则,引导学生既要遵循职业道德,也要修养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恪守个人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基本道德准则贯穿职业生涯发展[4]。

(二)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职业生涯成功人物故事与自我的职业发展计划的制订作为融入点

1.文化自信。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职业生涯成功人物故事阅读讲解融入课程教学。通过专业思想教育、职业世界探索与职业生涯成功人物介绍,培养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和主要的职业方向。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自觉培养专业兴趣,尽快确立与自己能力相配、兴趣相符、专业相关的职业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让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职业素养的培训锻炼,以期在职业的发展中得到不断快速提高,顺利成就职业生涯。

2.道路自信。通过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职业生涯成功人物访谈活动,撰写职业生涯成功人物访谈报告。让学生在访谈中借鉴榜样的经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少走湾路。

(三)通过相关科学量表进行心理测验、团体辅导、个体心理辅导等实践活动作为融入点

1.科学定位。教学中通过心理测评和相关量表测试帮助学生全面客观了解自己,进行科学定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首先是自我评价,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和准确定位,就可以采用相关量表对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多种心理测试。协助他们科学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倾向、职业性格等心理特质,并进行人职匹配,以确定个人生涯发展规划预期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评估与定位、职业机会分析、生涯目标确定与分解、职业发展路线选择、反馈与修正等过程中,要以心理测评和量表测试为基础,用现代科学客观的测评技术,采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科学定位,顺利发展。

2.社会责任。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团体辅导,通过绘制生命彩虹图认识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开展职业体验、角色扮演等活动,融入思政教育启发学生朝着正确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职业规范的方向发展。通过辅导活动让学生将道德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并外化为正确的行动。发挥优秀校友生涯辅导的示范激励和引导作用。多样化团体辅导的方法和形式与学生心理认同规律相适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消除学生对思政教学照本宣科的排斥和抵触情绪,也增强了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5]。

3.心理健康。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个体心理辅导,职业咨询,将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形态和诚信道德教育、行为规范和人文素养教育等相关内容融入辅导咨询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从而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自我,化解择业困惑,缓解就业压力,不断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四)倡导全程职业指导理念分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作为融入点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内容(如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规范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分别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价、确立目标、生涯决策、决策实施、生涯评估与反馈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6]。大学一年级,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独立生活,围绕专业发展和校园文化做好大学四年学业规划,确立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大学二年级,结合专业基础介入,强化学生立志成才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增强道路自信;大学三年级,加强专业系统理论学习,锤炼学生职业技术能力,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创业意识,增强理论自信和能力自信;大学四年级,通过就业方针和制度讲解,指导学生进入职场,传授面试技巧,引导自主择业,诚信就业,强化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在授课中从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社会现实要求出发,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步融入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学体系,从而实现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全方位要求[7]。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

通过 “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社会实践和课余网络自主学习”四大环节,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师生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利用课堂、社会实践和互联网等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与学的全过程。

(一)课堂教学环节

在讲解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领会政府正在实施的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政策。通过职业生涯成功人物故事阅读与讲解,邀请优秀校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讲座,认清职场对人才素质的现实需求,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课堂思政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教师解疑答惑,以引导学生案例分析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设案例情境——设置疑惑探究——启发拓展思维——激发兴趣思考——引导理论学习——巩固知识提高——训练能力升华——践行学以致用。

(二)小组讨论环节

事先布置讨论任务和相关资料,将教学班级分成若干讨论小组,每个小组课下运用所学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创业理论方法进行准备讨论内容,每一讨论小组展示本小组研究结果。授课教师组织其他小组进行质证、辩论,通过“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和“生问生答”多种方式相结合,开展情景模拟训练等集体活动。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参与,提高学生集体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社会实践环节

一方面通过心理测验、团体辅导、个体心理辅导、开展职业生涯成功人物访谈等实践教学方式进行职业规划体验。课余假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充分利用当前的大学生开展贫困户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活动,让大学生深入社会,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国家各项政策和百姓的现实境遇,培养为国为民分忧的意识,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8]。

(四)课余网络自主学习环节

通过建设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成的校本特色课程思政体系的网络教学平台和体系化的教学资源。鼓励授课老师开通课程微信公众号,发布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及时解答学生普遍关注的课程学习问题。为学生在课余利用互联网等新手段载体[9],“线上”和“线下”翻转课堂,使学生与教师一起成为课程参与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专业职业能力自信心,增强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另一方面,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为依托,发布、更新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与信息。如课件、政府促进就业政策、经典文献、招聘信息、杰出校友访谈录等[10]。

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预期成效

(一)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思政课程体系

一是重新修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思政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一套课程思政新教案、新课件,出版一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新教材[11]。二是学生完成撰写一份职业生涯成功人物访谈报告和一份结合自己发展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并对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二)形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一是可以帮助大学生制定科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正确职业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和职业理想,为大学生在职场中顺利发展,成功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课程思政使参与学生增强职业规划意识,明确职业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潜心关注目标行业的生产现状和科技成果。使学生对意向职业目标相关的课程能够深入广泛地学习,并寻找参加专业培训的各种机会,锻炼实践技能。在选择考核职业资格证书时有明显针对性。把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程思政融入职业素质培养,最终实现人职匹配,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协调发展。

三是增强了科学的职业选择能力。学生在具有了自我评价、职业环境分析基础上,能够科学选择职业方向,确定职业目标。并以此寻求职业发展路径,缩小自身现实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步实现职业目标。

四是学风建设成效会更加明显。通过课程思政有针对性的融入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加上知名校友讲坛和师生交流互动活动,学生明确了职业发展目标,规划了发展路径,分解了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使学风建设与职业发展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就业指导思政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曼巴传奇 KOBE20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