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与融合

2020-01-09 20:01:12魏春燕
科教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思政大学

魏春燕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英语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高等院校作为给社会输送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积极探索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课堂质量提升的路径,进而有助于提升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大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在长期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与思想的影响,对民族文化自信不够坚定,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逐步提高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力,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并让大学生学会运用批判目光来对待西方文化,不能一味沉浸和追随。由此看来,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与融合具有重大意义。

1 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与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在校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来说,正是思想发展的转型关键时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各种潮流思想的冲击下,容易形成不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会涉及很多西方思想文化内容,传统教学观念下,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重视在思想上对学生加以引导。所以将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进行渗透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够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信。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以革命先辈为代表的红色精神文化等。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大学生应该具备自觉传承与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可以用来传递各种信息与文化思想,那么民族文化除了可以用汉语进行表述外,还可以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来进行表达,加强思政教育,能够让大学生从心理上增强民族自豪感,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1]与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信地将民族文化向外界输出,这样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技能,促进其英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提升,又能够教导大学生具备坚持传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感,进而可以为国家输送更多专业技能强、品行良好的优秀人才。

二是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与价值观。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不仅可以发挥传递信息的作用,还能够扮演思维载体的角色。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在价值观和思想上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如果大学生在思想上逐渐倾向于西方文化,那么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发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那么会在潜意识里增加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有助于建设良好校园文化意识形态。

三是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在毕业走入社会之后便成为青年工作群体的主力军,而且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今后国民受教育文化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加强思政教育对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有积极意义。英语课程一直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逐渐渗透的重视,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为促进综合国力提升而贡献自己的知识力量,进而有助于促进社会实现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

2 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与融合现状

在高等院校中,大学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为降低西方思想文化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造成的冲击,高校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适当渗透思政教育内容。但是,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与融合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教师没有对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渗透加以重视,所以教师缺乏自主提高教学综合素养水平的意识,导致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合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因为思政教育内中以理论教育为主,所以很多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引入思政内容时,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直接将理论知识展示给学生,缺乏相关案例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很大,或者思政内容和所讲的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并没有关联性,导致思政内容难以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印象。[2]

3 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与融合路径探索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高级人才资源的竞争,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以更好应对国家用人需求。高校除了要在专业技能、知识素养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思政教育在课堂上逐步渗透与融合的重视。针对英语课程来说,不仅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引导大学生接触西方文化最多的课程之一,所以高校需要积极展开对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与融合路径的探索工作。

(1)深入挖掘英语教材,延伸思政教育内容。在各类思想、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载体,通过进行言语交流,能够使得思想、文化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通常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慢慢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是围绕着教材进行,学生从教材中能够获得很多关于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范围。但是教师需要注意不能一味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习西方文化,还需要深入挖掘教材隐藏的思政教育内容,比如在讲解关于环保方面的英语课文时,教师除了从宏观角度来讲解世界环境现状之外,还应该向学生讲授我们国家在环保工作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环保工作形势,从而可以让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并为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而贡献自身力量。

(2)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育成效。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教学成效影响很大,所以为加强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渗透与融合力度,高校应该在教学模式上展开探索。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有很多依托于网络技术而存在的教学方法逐渐诞生,像微课、任务教学法等,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所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时,可以尝试使用新型教学模式,例如运用微课教学法,在讲述某个英语章节时,教师可以围绕着这部分内容的中心思想来适当渗透思政教育,比如在学习西方宗教文化时,教师可以思政教育内容中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让学生对西方思想文化有正确认识。[3]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于英语方面的人才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适当结合热点话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素养,比如两会召开期间,教师就可以将英语热点话题讨论放在两会上,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来表达两会的先进观点,在此过程中,也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塑造。

(3)整体提升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水准。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把握着教学任务的实施进度,以及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所以在全面提高思政教育和大学英语课堂的渗透与融合质量时,前提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该对思政内容有详细了解,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引导教师构建良好的思政教育体系,从而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便能够有效增强将思政教育和英语教育相联系的灵活度,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思政教育内容的效率,有效应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辨别是非能力更强。[4]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制定相关激励措施来提高教师研究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进行渗透的方法,比如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教师可以经常采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为基础,制作精致、简洁的课件来向学生展示中方思想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这样便于学生对西方思想文化的糟粕部分有清晰认知,面对繁杂的网络信息时能够理智筛选,不盲目信从。

4 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渗透与融合具有重大意义,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并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不过,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渗透与融合现状不够理想,首先因为教师没有对该项工作加以重视,再者教师所采用的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不合理性,进而导致思政教育和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效果不理想。据此,高校可以通过实施深入挖掘英语教材、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水准等方式,来促进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有效渗透与融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和思想政治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52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