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2020-01-09 19:10陈曦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话语体系

■陈曦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们越来越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步形成了非常系统的课程、教材、教学、学科评估等系列体系,且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一个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平台,而新媒体也在传播着这一内容,且更加生动、自主、多样。看似等同的能力,会使得二者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因此,这套话语体系无论是面对新媒体信息传输能力的竞争,还是面对当今不断变化发展的国内外形势,不得不承受一些挑战。在这挑战面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引发必然是因为相对于其他信息平台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本应该独具的属性缺失了。这里缺失最根本的就是它的互动性,互动性是其亮点之一。这一属性的缺失必然导致其他信息平台趁虚而入,这就会为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提出许多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面临的挑战

(一)话语主体与话语客体信源趋同

新媒体环境下,便捷的信息搜寻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交流特点很明显,信息数量大,传播速度快,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当今的大学生多为“95后”,他们是生长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一代人,从出生起就和新媒体打交道,以至于他们逐步形成了新媒体环境下特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他们这一代人,对新媒体技术的依赖性很强,对网络信息的掌握量显著增大。新媒体技术传播的信息量如此巨大,这一现状迫使人们将新媒体平台作为平时主要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一信息渠道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信息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都依赖于新媒体这一信源,即信息通道,我们会发现学生们所掌握的信息量在局部可能超过教师,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一个挑战。

(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冲击

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空前提升,“民主”“平等”等理念广泛地影响着新媒体受众。作为新媒体技术的第一线应用者,高校大学生们极力追求平等对话,渴望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得到认同和重视[1]。只有他们感觉自己被重视的时候,才会从内心中同样重视起对方。相比而言,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者地位明显高于受教育者,长期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而受教育者这种无从选择、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避之不及甚至不屑一顾。即便目前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新媒体在提供“上帝”式交流体验这方面貌似极具天分,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提出了不小的挑战[2]。

(三)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换不足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多元化的新媒体话语具备强大的创造力,层出不穷,年年翻新。受其影响,寓教于乐逐渐成为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也一步步融入教学目标。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与新媒体话语形成鲜明反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全国学术精英在反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经历相关实践后编辑出版的权威性书籍,具备相当程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由于教材理论的高度概括性与现实生活的个性化相矛盾,所以并不适用于直接对学生讲授出来。这一情况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加凸显。

(四)话语体系解释力更加有待提升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应用,使得大量复杂的社会问题摆在人们眼前,个人的生活和情感问题也成为人们的谈资。相对地,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法也层出不穷,但都难免因缺乏理论依据而成为空谈,最终造成教育主体话语权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提供了挑战,具备深刻理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能否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呢?无论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普通的民众,都难免会提出质疑。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理论性话语,往往缺乏课堂感染力和吸引力;对现实社会问题避而不谈的教条式话语,往往缺乏现实解释力和说服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化

新媒体话语灵活、接地气,且易于理解,对社会民众有着相当大的感染力。比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新媒体话语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全国统一编写的,其教材话语也是统一的。教材话语有着极强的学理性,昭示着一般理论的共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有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看到事物的个性,才能真正体会到理论的深刻性。通过个性把握共性是一般学习方法。理论的共性与案例的个性相矛盾,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教材话语不适合直接传授给学生,这一现状更加凸显,需要进行适当转换,将教材话语“翻译”成学生听得懂、喜欢听的教学话语。信息传播技术的升级和学术交流的常态化,为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化创造了条件和空间[3]。

(二)固态话语向动态话语转化

新媒体环境下,面对复杂社会思潮的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内容愈发显得刻板,解释力愈发显得匮乏。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涉及到了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等各领域。要想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在这动态的变化发展之中把握主动,由传统的固态话语向动态话语转化,增强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解释力;况且研究社会思潮是了解和把握高校学生思想理论动态的重要内容[4]。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核心理论愈加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愈发受到重视和支持,这为固态话语向动态话语转化提供了可能。

(三)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转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经济水平大幅提高,个人生活相关话题逐步取代了政治话题和温饱话题,成为人们新的主要谈资。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一转变愈发迅速和彻底,这就反衬出当今思政课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理论性话语,往往缺乏课堂感染力与现实解释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抽象性,道理深刻但语言晦涩难懂,与生活话语相距甚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教育者是学生,他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处在物质生活当中,直接去理解深刻的理论不仅难度高,而且理论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会大大损耗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欲。理论的抽象与生活的具体是矛盾的,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由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转化。

(四)独白式话语向对话式话语转化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掌握了更为庞杂的信息量,甚至在局部超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另外,新媒体加速传播了民主、平等的话语思维,要求平等对话的呼声愈发高涨。这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采取单向灌输模式的独白式话语形成了较大冲击。独白式话语是指教师以单向灌输的形式对学生讲授教学内容的话语模式,这种情况下,教师处在居高临下的话语地位,是自我赋权的,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对话式话语是指教师在授课时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允许学生表达自我见解的话语模式[5]。本着政治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以及平等性和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需要制造平等语境,对学生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过程加以疏通和引导,完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目标。

三、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的路径

(一)加强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阵地

网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舞台和基础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与网络相结合的创新,只要抓住学生的刚性需求,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遵循教学规律和网络特点,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一方面,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刊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章,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彼此了解,展现教师的亲和力,提高学生的兴趣点。另一方面,网页平台开授多个高校各门学科的线上课程,有利于大范围传播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即时性和选择的自主性。新媒体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开授大学生网络课程提供了物质条件,学生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信息,对学生们日常生活学习有很大帮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大学生网络课程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其中,不乏视频、图片、文字等多样化授课形式,且对所有同学开放,受众极其广泛,这是新媒体形式多样性和新媒体服务共享性的体现。在众多门类的课程中,或在课程的各个章节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在任何时候进行自主学习,且可以无限次反复学习,直至满足自己的需求,还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特定老师讲授的课程。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思维的限制,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本,实现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课程安排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把握,是结合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技术的思想课话语体系的创新。

(二)搭建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对话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低廉的交际成本促进了人际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须遵循平等性和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从教材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不仅指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化,而且包含课下的教学辅导,这就有必要结合新媒体技术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畅通的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固态话语转化为动态话语,不仅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把握新闻时事动态,而且要照顾到学生的思想波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恰当的关照和帮助,这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也传播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文关怀,是人性的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理论话语转向生活话语,也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针对学生遇到的生活实际问题予以及时回应,那么就需要彼此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独白式话语向对话式话语转化,更加需要师生之间保持平等的交流互动,在疏通学生处世思维前必须先疏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搭建网络对话平台。以新媒体技术搭建起来的网络对话平台,具备平等性和自主性。在这里,信息主体之间没有特定的地位等级差别,且都具备自主传播信息的权利,这体现了主体平等性和自主性。这些特性使得网络对话平台具有全天候的特点,无论何时何地,平台的共享者之间就可以相互传递信息,甚至可以同时向多人传递信息,达到小组式讨论的效果。

(三)利用新媒体开发辅助教学软件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说理教育,而对隐性、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研究也相对薄弱。新媒体环境下,利用新媒体技术展开思想真理论课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利用新媒体开发辅助教学软件成为一种手段。这种新媒体软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属于隐性教育,正好可以弥补这一隐性教育的不足。严肃游戏的开发是辅助教学软件的其中之一。

2009年12月17日,第一届严肃游戏创新峰会首次在中国提出了“严肃游戏”的概念。目前,严肃游戏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工业、教育、科研、培训等各个领域。在新媒体环境下,须本着学理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原则,以核心理论为指导,把握游戏规律,设计虚拟实践。利用以隐性渗透为特征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可以潜移默化且生动深刻地使大学生在游戏中接受并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的主流价值观[6]。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和教育方式创新。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是网络与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是服务学生成长的有力之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创新之举,是贯彻国家战略的主动之举。

猜你喜欢
理论课话语体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