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理性视域下信息化教学研究

2020-01-09 18:56周金容罗通彪唐天国何文静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具理性理性价值

周金容,罗通彪,唐天国,胡 振,杨 娟,何文静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务处;四川 南充 637131)

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信息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从1.0到2.0的转段升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办好网络教育”。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这些都进一步表明,在“互联网+”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国家战略。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更强调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其中信息化教学是其核心内容。

在信息技术繁荣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现代教学技术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教学途径和方法得到充分应用。自2010年起,教育部每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8年起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其宗旨是促进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调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实现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常态化。不可否认,信息化教学在提升高职课堂教学质量中的积极作用,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过于关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存在着受技术控制的情况,造成工具理性的越位,桎梏了课程中应该传递的价值理性,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培养,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这种有失偏颇的认识和做法,必须及时纠正。因此,在新时代,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成为必然,其中协调好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是关键。

一、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是教育信息化思想的具体落实,基本内涵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各教学环节,促使新理念、新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便利地在信息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在信息化环境中不断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建构认知、发展个性,形成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课堂氛围。其特点包括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设计情境化、教学平台智慧化、教学模式多样化。

(一)教学资源网络化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有效开展准备的素材,包括教材、实物、挂图、案例、微课、图形图像、动画、课件等。教学资源网络化指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根据课程的需要发布相关教学资源到网络平台,师生通过网络终端、移动终端能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从而实现跨时空的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网络化的优势在于:第一,不限时间、地点,方便获取。将教学资源分享到网络平台后,师生只要在网络畅通处即可通过终端设备随时获取教学资源。第二,使用不限次数。上传至网络平台的PPT、微课等教学资源可以重复使用,一些课堂上没及时得到理解、消化的重点难点,可反复观看。第三,节约资源开发时间。中国大学慕课、网易云课堂等在线学习平台上有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节省资源开发时间。

(二)教学设计情境化

信息化教学中的情境化设计,是指利用动画、音频、视频、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呈现在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中,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2]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情境主要包括:第一,问题情境设计。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要注重突出问题的真实性和悬疑性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能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问题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第二,故事情境设计。信息化教学中的故事情境设计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将教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唤起学生对知识点的联想与兴趣。第三,模拟实验情境设计。信息化教学中的模拟实验情境设计能解决传统的受教学材料及实验条件等无法进行的实验问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能模拟实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实验感受,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三)教学平台智慧化

“互联网+”时代促使教学平台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开放的在线教育更是教学平台智慧化发展的促进器。现在比较知名的智慧教学平台包括:雨课堂教学平台、智慧云教学平台、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学会学教学平台、有课互动教学平台等。

智慧教学平台的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便于学习、交流。与手机APP结合,便于学生查看学习任务,随时随地进行课前、课后的学习与交流。第二,交互功能强大。智慧教学平台一般都提供课堂扫码签到、实时答题、答疑弹幕等功能,能较好地满足教师在课堂上的实时互动,节约课堂时间。第三,智能的数据分析功能。智慧教学平台综合的智能评价体系,使教学过程变得数据化、智能化,便于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四)教学模式多样化

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信息化教学不仅在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习方式方面有优势,且信息技术的进步倒逼教学改革,促使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目前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混合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下学生通过MOOC课程、微课等进行自主学习,线上教师进行面对面讲授,在设定的信息化情境中开展教学,这种双学习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科目。第二,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学生通过发送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前任务,课中教师进行答疑、解惑,课后学生进一步完成进阶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操作技能性的科目。第三,学生主导模式。教师课前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层次划分学习小组,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小知识点,要求小组利用信息技术自行完成课件或视频制作。课堂中教师随机抽取小组成员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语言类科目。第四,对分课堂模式。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时间安排基本对半平分。教师先进行知识点讲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讨论、协作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于理论性较强或知识点比较抽象的科目。[3]

二、信息化教学的工具理性倾向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是学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一体,其教学理性包涵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工具理性通过培养“职业人”彰显,价值理性通过培养“生命人”彰显,两种理性协同共生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活动中。在高职信息化教学中,不少教师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主要表现在教师过于关注信息化教学工具在课程中的应用,进而弱化课程传递的价值,产生功利化、机械化倾向,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缺失,“职业机器人”特征明显,影响其后期职业发展。[4]

(一)信息化教学中工具理性越位削弱人的主体价值

信息化教学强调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及教学工具的应用,这给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以技术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容易导致教师过度依赖信息化教学工具,极端的技术崇拜则很容易弱化人的潜能,进而使教学活动边缘化,削弱了人的主体价值。

首先,信息化教学中工具理性的越位弱化教师主体价值。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在对信息化工具的应用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信息化工具为载体,不少教师过度依赖现代技术和工具,忽视教学过程传递的价值及教学目的的合理性,盲目追求教学效率的提高,导致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局限于信息的供给者和监察者、社会规范的象征者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等,角色边缘化,导致教师主体价值降低。

其次,信息化教学中工具理性的越位弱化学生主体价值。信息化课堂中,学生知识的获取需要不断使用信息化资源和工具,学生在课堂中的态度、情感基本靠信息化工具来衡量和感知,这种工具理性越位的思维教学容易把学生当作学习机器,忽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价值及学生对课堂价值的认识。尽管教学工具在物理空间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但因为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容易疏远,感情也会越来越淡漠。实际上,高职信息化教学强调的是技术框架,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技术框架,而是使用技术框架的人。如果脱离了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价值理性,信息化教学将会成为一个空壳。

(二)信息化教学中工具理性越位驱使教学活动程序化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注重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确性,而教学需要多样性、特殊性,在信息化教学中过多地应用技术手段,会使教学活动趋向程序化,使教学活动中应体现的教育价值大打折扣。

首先,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备课时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不能进行有效的筛选、辨析,而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对教学活动的设计缺乏自主创新性和创造性,大多是将别人教学观念、模型进行简单的重复加工利用,使整个教学模式标准化、齐一化。其次,信息化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更新频繁,为了适应不断变革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新技术,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导致不少教师心理焦虑,没有精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互联网+”下的信息化教学,更多的是强调智慧教学工具实现师生互动、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激发,如果技术让教师产生倦怠,变成程序化的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就发挥不出自身的优势。

三、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建构策略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孰轻孰重及两者关系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技术的价值理性要求人们审慎地把握好工具理性范畴所体现的价值合理性,促使工具理性为价值理性提供现实支撑,价值理性为工具理性提供精神动力。在高职教育教学领域,受社会应用性需求影响,高职教师在教学中更趋向于工具理性,特别是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加剧了价值理性的边缘化,这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协调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关系,实现和谐共生,有助于我们澄清信息化教学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问题,从而合理把控高职信息化教学的理性,有效发挥两者在高职信息化教学中的积极作用。[5]

(一)崇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用工具理性彰显价值主体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工具理性通过对世界的控制来实现自身的标识,具有目标定向性。在生活世界里,人类个体间的互动关系包含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者之间的整合是通过主体间的相互理解、沟通为目的的直接交往实现。信息社会中工具理性越位现象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被各种量化计算所代替。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及,教师对工具的依赖关系取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依赖关系,由于信息化教学强调信息化工具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抑制工具理性的越位操作,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关键点落实到强调“技术服务于人”的价值理念上,阻止工具理性的扩张,突显出信息化教学中的价值理性与职业素养,彰显出人的价值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工具及技术的可行性,还要立位于工具对人的职业发展的作用,关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改变工具理性越位状态下只重效率,不顾师生情感交流的现状,充分发挥技术的媒介功能,让技术成为教学活动中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因此,在教学中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职业需求,增强师生间交流,大力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变革工具束缚人的状况,将“人机对话”演变为“人际对话”,用工具理性彰显价值理性主体,才能落实新的教育价值观,重新建立人、技术与教育的协调关系。[6]

(二)挖掘职业知识德育内涵和人格养成价值,促进工具理性契合价值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职业人,职业精神通过职业知识来培养。信息化教学的工具理性侧重于用工具和技术引领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某种职业能力和技能,注重凸显工具及技术的功用价值;而价值理性侧重于内化学生的职业精神,注重凸显教育目的与意义的内在价值。工具理性契合价值目标是指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通过工具和技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内在价值。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使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学科范畴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认知的正常范围,其教学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及可变性特征,人才的培养方式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提供支撑和保障。[7]很多教师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对信息化要求的不同,不断尝试最前沿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技术的工具理性起着更大的作用,且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动机。但是,信息与知识是有区分的。信息能直接储存、传递、交换等,属于显性;而知识不仅有显性,还有隐性,技术的工具理性可以呈现、传递知识的显性部分,隐性知识的获取则必须依赖技术的价值理性。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其核心是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技术的价值理性在于隐形知识的传递,职业精神的培养。这就需要高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以职业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挖掘职业知识的德育内涵和人格养成价值,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三)以价值理性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推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共生

哲学理论认为掌握了强有力的工具后,需要有终极价值的引导,我们才不会在关键时刻不知所措,因此,人的理性必须包含对终极价值的探求,强调技术的价值理性有助于澄清信息化教学的价值问题。当前不少高职院校推崇信息化教学比赛,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教学比赛是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理性研究的实践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但要突显课程的价值,还须以价值理性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建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共生的教学设计理念,均衡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关系。[8]以价值理性为导向的教学设计追求的是职业课程的智慧提升,具体表现为在信息化知识传授中启迪学生的职业智慧,设计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职业课程的价值。职业智慧之于高职教育,具有本体论意义,高职教育的产生源自于人的职业智慧发展的需要,关注职业智慧的启迪,才能突显出职业课程的价值。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作为导演,要追求学习情境的设计感,使知识呈现方式丰富化;同时课程价值则已寓于学习情境设计中,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了课程的职业价值。要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共生的信息化教学,应以价值理性为导向进行顶层设计,将价值理性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启迪学生职业智慧,使高职信息化教学形成协同效应。

四、结束语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建设目标,其中“一大”是“三全两高”的基础,即建成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这意味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即将开启新的教学结构变革。目前,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和范围最广的职业教育,高职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现代化的高职教育需要信息化教学作支撑。因而,不管处于何种技术时代的驱动下,高职教师应树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理念,认识到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叠加,不是用技术强化传统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与优势,用技术去创新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平衡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和以教育技术为支撑的工具理性,将工具理性契合价值理性,在现代教学环境中变革教学模式,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充分挖掘职业知识、德育内涵和人格养成价值,以价值理性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注重课程传递的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猜你喜欢
工具理性理性价值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