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莎莎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着重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这一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意义非凡,为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方向遵循。与此同时,如何提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也是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紧要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一项由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其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从而达到让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效果好坏则是由这项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方面决定的。本文即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角度,从以下实践三要素的角度来谈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承担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承担为学生传播知识的职责,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传递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此,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教学经验、视野思维、人格品质、语言艺术等教学能力和水平高低,都对教学效果起着最直接、最现实的作用。受课程性质的影响,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如何将讲授内容深入浅出,教学设计丰富精彩,教学方法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教学心态使命意识和担当责任、教学资源生动有针对性,教学观点新颖而有吸引力等,这些都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教学中介运用好坏、教学客体接受程度如何等都受教师主体的影响。
学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象和客体,其对课程知识接受的程度、学科认同度、学习积极性、价值取向及践行情况直接反映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其思想观念仍不稳定,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析洞察力还不够,易受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动摇。一方面,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趋向于功利性和实用性,学生喜欢新鲜、刺激、能够带来立杆见影效果的教学内容,往往对“说教”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缺乏兴趣点和关注度,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受专业认同意识的影响,很多学生并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仅仅把其作为应付考试、争取学分的一种途径,包括父母、老师在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像专业课实用性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接受。
教育中介主要指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连结、沟通的桥梁,主要包括教育环境、管理者理念和制度、教育手段和工具、教育内容、考核标准等。
1.社会风气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面对各种外来文化和社会思潮带来的影响,学生在铺天盖地的信息和资源中很容易受到影响,并对已有价值观念和所受教育受到冲击,价值判断迷失、道德标准多元,加之追崇新鲜、刺激、多元、个性事物,使得他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反感说教,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更加复杂化,教学内容与现实发生碰撞,实效性受影响。
2.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及其对课程重视程度,决定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的好坏。正确的理念、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2]。学校领导如何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定位其对学校发展以及学生成长的影响等,均对思政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如果领导者和主管部门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思政课教学的事情,各部门之间以及管理层之间未形成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仅是表面工作,或者只是被摆在国家政治的地位并未落到实处,其效果可想而之,因此要想真正做到名副其实还是在于管理者的理念和制度保障。
3.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影响师生互动的积极性。目前,思政课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手段单一、大班制上课、课时受限,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难以交流互动,难以因材施教,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觉得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导致“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听得没劲”,教学效果不高。
4.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对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强弱起着重要作用。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教学内容应紧跟学生发展实际,要不断更新,才能赢得学生喜爱,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等均影响着教学效果。但就目前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中学课程与大学课程重复的问题,甚至部分大学教师讲解还不如中学老师讲得透彻,没有深度,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缺乏生动鲜活的现实例子,理论与现实的重大反差造成学生对思政课的信任度降低。从现阶段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同,在四门课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不一样的,如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兴趣较高,觉得内容较贴合实际、贴合生活,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吸引力不高,觉得内容较为抽象、枯燥,提不起学习热情。
5.科学的考核标准才能够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重培养人的工作,即注重学生思想教育,要求通过学习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素养,重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相统一。但从大多数学校培养方式看,虽然也提及过程考核,但基本流于形式,仍然将最终卷面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且受大班教学的限制,很多老师对于授课对象了解很少,对于每个学生思想状况了解甚少,因此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分数多少和思想状况不一定能成正比。另外,部分学校在设置考核方式时,与课程要求有失偏颇,如部分高校把本应需要学生重要掌握的课程设置为开卷考察课程,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其发散思维,结果却并非如此,导致学生连最基本的常识性问题都不了解,缺乏政治、历史常识。
结合以上要素分析,可以得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如何,关键在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三个组成部分,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是中介。教学实效如何就是看学生对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的认同度。从中介的角度讲,内容设置的恰当与否、知识体系的逻辑连贯的区别、方法手段的灵活得体等,这些是因人而异的。往往能够把这些中介运用得恰当自如的教师,其教学实效性一定不错。而对学生而言,教学实效性就看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就思政课的课程性质而言,思政课不仅是一门政治课、思想课、道德课,还可以是一门人生哲理课,教师在向学生进行“三观”教育,注重其思想启蒙性。因此,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思想和内容的影响,学生认可就是教学实效性的体现,而认可的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教师价值的引导。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当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并已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规律,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的精神,更离不开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讲好高校“灵魂课”,做好学生思想启蒙的领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必须要发挥好自身关键作用[3]。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六要”,提出如何发挥思政课教师在提升教学实效性中的关键作用。
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集政治性和理论性为一体,要将国家政策方针路线以教学的形式传播给学生,而理论能否说服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教师对理论的认同和信仰程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认同马克思主义、是否认同社会主义理论、是否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只有教师自己做到“真懂、真信、真用”,才能给学生讲明白。
好老师是一面旗帜,其思想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只有保持政治立场坚定,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领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当前教学工作面临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情况非常复杂,思政课教师只有政治立场坚定,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保持政治头脑清醒,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突出思政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原则性,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批驳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才能以信仰的力量感召学生,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接班人。
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在思政课教学中,课程内容要深入到学生实际生活中,探索当下学生成长过程中内心世界,清楚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困惑,并能够用理论解答、解释现实,提高学生抬头率和关注度,要培养学生从手机、从宿舍中走出来,“抬头”关注世界趋势、关心社会发展、关爱他人的意识,增强其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意义。
在多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将实现自我价值融入到祖国发展的大我当中去,心系国家发展。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自己先做到时刻关注时代发展趋势、关注社会发展动态,汲取养分,丰富内心世界,才能在教学中通过现实生动例子,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社会主义是好的,中国共产党是行的,引导学生以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
第三,思维要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生命力所在。当前,学生已经进入“00后”阶段,其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新技术和新现象的双重挑战,单纯的理论灌输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创新思维,要立足社会发展实际,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念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新”,真正做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
创新课堂教学,要创新话语体系,以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运用学习通、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推动思政课树立自我革新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生动、有趣、参与性较强的方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提升思政课的点头率、回头率;要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意义,把“有意义”内容讲得“有意思”,通过讲鲜活例子,把抽象的理论讲得更加通俗化、“接地气”。
第四,视野要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逻辑学等众多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以理服人,要想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必须要将众多学科结合起来,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现阶段,受社会思潮多元化和教学环境复杂化的影响,更需要思想素质过硬和知识过硬的复合型思政课教师。
思政课教师要结合专业知识,不仅要读原著、研原文、悟原理,还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与现实结合起来,做到真懂、真信、真用。通过课程讲授,能否让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认同社会主义道路,关键是看思政课教师是否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老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真谛并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和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把握得当,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理直气壮有说服力。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性,要及时将其理论与实践总结结合起来,能够结合实际向学生讲清楚当代中国发生的重大变革,深刻分析国际发展趋势,有力辨析各种错误缺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及时融入热点、疑点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认同。
第五,自律要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做人”的工作,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知识之外,思政课教师个人品德和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好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思政课教师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有些老师课上称赞国家政策方针优越性,课下因为一己私利对社会、生活怨声载道,其行为与课堂讲授完全背道而驰,那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极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课程,其精髓是实事求是,因此老师更要做到行为世范,以实际行动践行“真善美”的诺言。
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这番话引人深思。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人格正,自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起着引导示范的作用,人格魅力尤为重要[5]。“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古往今来,多少伟人的成就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有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老师对其终身的影响,毛泽东同志读书时期,深受杨昌济、徐特立、袁仲谦等老师的影响,塑造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为后来毛泽东指点江山,建立不世功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课程,这就需要教师的人格一定要正,一定要有正确的引导,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正确人格的培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知和行相结合引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