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互动”跨文化师资培训模式探索

2020-01-09 15:59刘宗谛李云梅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师资跨文化实训

刘宗谛,李云梅,刘 靖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天津市西青区委组织部,天津 300380)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倡议,为相关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技术、知识资源是摆在我国高职院校面前的任务,涉及跨文化培训和交流的内容。跨国经营企业联合研究单位,提出了跨文化交流与培训的思路,解决派出的企业职工跨文化环境下工作的难题,对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在人员和环境上给予了支撑。随着国际交往、经济往来不断的增强,现在进行的培训内容,只是对派出人员和引入人员进行有侧重的培训,逐步显示出头疼治头,脚疼医脚的片面性,为此,我国教育机构构建了跨文化师资培训的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国跨文化师资培训逐步形成两个体系。普通高等院校通过在沿线国家建立“孔子学院”,进行系统性的基础理论培训,首先通过“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引导学员成为君子,然后在科学技术领域逐步成长。截至2015年9月,在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共开设495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共计1495个。造就了以汉文化为主要内涵的跨文化师资培训机制,取得了部分成果。

另外一个体系,是由我国高职院校与沿线国家的教育机构联合在海外设立的 “鲁班工坊”,它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成果的全球共享,是相互“认同”、相互“合作”的过程,采用产教深度融合方式进行。其中的实训设备由企业投入建设,技术培训工作相关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完成,实现师资、资源两个一流目标,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和技术输出方面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球首个泰国“鲁班工坊”已经建成并且运行良好,在建的印度、英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鲁班工坊”分别完成了外籍教师在中国的培训任务,“鲁班工坊”正在沿线国家蓬勃发展起来。本文梳理阶段性成果和经验,从跨文化师资培训理论和实践两个侧面,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培训的经验和途径,希望能够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范式,丰富职业教育跨文化师资培训的理论与实践。

一、 各类型现有跨文化师资培训模式的总体介绍

(一)跨文化培训的基础知识

跨文化培训( Intercultural Training) 是跨文化交流研究中的关键性组成部分,是帮助那些已经或将要在不同文化中学习和工作的个体,还涉及将与不同文化的外籍人士一起工作和学习的个体,为他们有计划的提供一种职业引导和培训。由于经济全球化在不断深入发展,跨文化各层面的学习是全体人员面对的问题。表现为对语言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这是跨文化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质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基本过程,更主要的是要掌握在特殊语境下有礼貌的、正确的、得体的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这需要熟练掌握其背后历史与文化的特点。

因为这种培训的特点,通过多种实践,我们找到了一种培训的捷径,通过教师这个特殊的媒介效果最好,这是因为表面知识具有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有些是潜移默化的逐渐养成的过程。

(二)跨文化师资培训研究现状

我国教育机构对跨文化师资培训模式进行了基础研究,通过比较各国实施的跨文化师资培训、发展现状、跨文化培训模式;总结出跨文化师资培训的具体内容与基本方法;构建了跨文化师资培训的培训模式,建立了跨文化师资培训模式的工作过程一体化程序;具有了跨文化师资培训考核的内容、方法及实施程序。但是,并没有进行内涵研究,得到可借鉴的理论成果,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二、跨文化师资培训现状比较与问题分析

通过跨文化培训的国内外现状,可以看到企业针对某一个专项点组织的培训比较多,这种培训不能达到系统性的跨文化培训效果,只有对行业的职业教师进行的培训才能达到这个效果,但是这种跨文化师资培训,目前尚未有较为系统的成果报道。

(一)跨文化师资培训现状比较

我国基于企业跨文化培训的最早论述出现在1988年,慰祖的文章《关于“跨文化”管理》,重点介绍了“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并将跨文化师资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文化意识培训及其目标、方法、内涵和程序。1989年金君《跨国企业驻外人员的培训——跨文化管理之一》中对跨文化师资培训制度的建立的条件和可供采取的培训程序进行了论述。显而易见跨文化培训资料企业多院校少。

国外跨文化师资培训研究最早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联邦事务部门的服务协议(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对美国外交官的培训。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Peace Corps 公司全体员工和一些归国海外志愿者参与的培训计划促成了第一部文化培训著作《Peace Corps Cross_cultural Training 》的出版,对跨文化师资培训研究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海外拓展业务失败的跨国公司逐渐开始重视东道主国家文化差异的研究和跨文化管理中文化差异的因素分析。

对比中国期刊数据库搜集的资料,国内学者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和重视跨文化师资培训,目前有关这方面的著作较少,只在有关章节涉及到跨文化培训的内容。尽管自2000年以来跨文化培训在我国日益受到关注,但是对该领域的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考核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我国的跨文化师资培训研究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阶段,主要借鉴了国外的部分研究成果,由于没有实践作为依据,故缺乏创新内容,更加没有对于文化师资培训内容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跨文化培训的方法、内容和模式等理论都有比较成熟的研究,对我国的跨文化培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我们要考虑自身的文化背景与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况且对于跨文化教师培训目前也没有可借鉴的内容。

(二)现有模式存在的不足与原因分析

我国建立的跨文化培训模式,为企业的跨文化培训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针对的对象不同,在某些理念、效果和落地措施等方面存在不足,应该从教育的源头入手,对于东道国职业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才能够把文化传播到广大受众,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1.跨文化师资培训理念有缺失

虽然我国跨国大型企业对跨文化师资培训的理念有所转变,其实,只是因为看到它能够解决企业的现实难题,这是很肤浅的,并没有从实质上转变理念,只有从理念上转变,从职业教师出发,根本上解决文化养成,才能够真正解决跨文化培训的重要内涵,也就是在非华人环境下,通过职业教师的培训及其在授课过程中的潜移默化,让被培训人员认同中华文化。

2.研究对象不全面

研究表明,目前跨文化师资培训的人数和范围在不断扩大,现有的研究对象只是针对我国与外资企业合资或在国外投资建立跨国企业的员工,扩大了范围以后,也只是对于国外来华工作的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的研究,忽略了国外职业相关院校教师,他们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文化环境,他们是我国文化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他们对我国文化的认可程度,可以影响到他们的学生和各种培训对象的文化倾向。

3.研究的问题不落地

因为对象的单一,所以只是针对员工在非母语环境下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缺乏对培训对象、培训课程、培训过程、培训方式、培训资源的研究。

(1)对于跨文化学习的外籍教师的学习背景、工作经历、教学特点必须了解清楚,编制的课程内容应能适应外籍教师的文化背景,建设的实训环节应能够对接外籍教师的工作经历,构建的教学模式应能够充分考虑被培训外籍教师的教学特点,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2)虽然培训时间可以加长,但是单向的传授教学方式,即使有专业的翻译辅助教学,外籍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是对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进行了一遍了解,得不到反复印证、灵活应用,没有知识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回到自己的国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应用困难。

(3)符合专业学习规律,包含专业前沿技术的培训教材缺乏,特别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对接的专业教材,适合外籍教师培训的理实一体化教材更加缺少,即使有也是传统的纸质教材,缺少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撑。

三、探索“交替互动”跨文化师资培训模式

对于跨文化教师的培训,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通过对以往跨文化普通工作人员培训过程的研究,总结了组织方式、内容选取、培训模式和考核方法。

(一)分析学员,有的放矢,精心组织

为了达到理想的培训质量,应对被培训教师进行比较细致的了解,在“鲁班工坊”项目中,针对教师学习的特点设计课程和实训内容,可以通过被培训教师的简历,研究培训学员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联合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召开专项教学研讨会,制定方案。例如:通过研究发现,被培训教师,具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新能源专业相关设备的操作方法与专业知识,需要培训的内容以实际动手操作和新能源领域的先进技术为主。根据对培训学员培训需求的分析,课题组选择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模块以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为培训内容。

被培训教师的材料分析结果还应用在培训教师的选择上,选择学习经历与被培训教师学习经历接近,或者学习方向基本相同,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优秀教师担任主讲,一方面可以从比较接近的原理入手,制定课程内容;另外还可以带领被培训教师到行业企业现场学习,让学员学习到目前行业的前沿技术,体会到真实工厂环境下技术技能的重要性。

(二)内容精准,突出优势

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教育紧密融合产业发展的特色,教学过程安排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这样的教学能够保证教学内容最大程度的贴近企业现场工作内容。首先学习基础知识内容,保证培训者了解相关前沿理论,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然后是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掌握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达到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并能够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水平。

例如:针对印度实训设备的新能源技术应用教学,每个项目由若干个教学任务组成,形成由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训任务完成到扩展知识和综合能力应用的递进式教学理念。

其中第一个项目是光伏发电技术基础知识与实训任务,主要体现了PV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采用新能源资源库资源进行教学,内容丰富。

第二个项目是风力发电基础知识与实训任务,主要体现了风力发电与光伏系统组合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方法。

第三个项目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控制技术,主要体现了控制体系与监控系统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方法。

第四个项目是存储控制技术,主要体现了蓄电池存储知识与应用。

四个项目的内容从光伏发电原理、光伏发电制造技术、风光互补系统到存储技术都体现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

(三)交替互动培训模式,教学相长

1.由于跨文化师资培训的对象是教师,不是来华工作或出国工作企业员工,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还要保证把跨文化的教育模式融入到被培训教师的教学理念之中,这是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交替互动培训模式分成三部分,即“混合培训、英语教练、施教固学”。第1部分,项目教师用中英文讲解专业技术基本理论,听课的是东道国培训教师和中国院校学生;第2部分,培训教师用英文培训东道国教师实训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东道国教师掌握实训原理和过程,并能够独立完成实训任务,制造出合格的产品;第3部分,东道国教师用英文指导中国院校学生实训,完成工作任务,这时中国教师就成为东道国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翻译和安全员。 这种方式不仅让东道国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直接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巩固了所学知识的基础,提高了应用新技术教学的水平,同时促进了中国学生接受英语教学的适应性。

探索“混合培训、英语教练、施教固学”培训模式,能够解决跨文化师资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培训的效果真正落地,可以成为我国对于一带一路国家跨文化专业技术培训的特色模式。

2.扩展国家资源库信息化双语教材应用。充分发挥国家级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颗粒化资源优势,在课件和双语教材中引用大量视频、动画类资源,疏通教材和资源匮乏的瓶颈。突出双语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教学过程的双语培训课件和双语实训指导资料,双语教材中加入的手机APP扫描二维码能够支持在全球各地的应用,提高跨文化师资培训水平和被培训教师回到本国应用效果。

(四)课程考核突出中国特色

跨文化师资培训是从企业准员工的阶段就解决了文化差异问题,效果最好,但是基于学历教育的跨文化师资培训,具有跨文化师资培训的特性,更容易受到地域发展和实践环境的影响,因而其考核难度较大。为此,通过实践,笔者建立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培训考核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释,提出具体的考核方式,突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的考核,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培训质量,达到预计效果。

对于跨文化师资培训,考核方法可以采用通用的考核内容。一是认知考核。用来判断受训者培训中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原理,是最直接的一种考核结果,可以通过书面测验的方式进行。二是技能考核。技能包括两个方面,获得的技能和技能在工作行为中的应用,即技能转化成为教学的效果。这一考核用来检验受训教师是否通过培训获得了技能和行为提升,考核结果通常由观察或设计的教学环节获得。三是情感考核。用来考核受训教师对待培训的态度及学习的动机。

1.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考核。培训教师在学习和实训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具体体现在实际完成的工作任务,独立制作出优质实训作品,这种真实产品作为理论结合实际工作的考核内容,可以通过考核产品的制作,在被培训教师回到本国后仍然可以不断的应用,具有可复制性强的特点,对比前期国内外跨文化师资培训考核的方式优势明显。

2.体现产教深度融合的企业培训考核。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的环境,设计被培训教师到行业龙头企业学习的环节,学习的内容在企业现场进行考核,结合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完成一个企业现场的工作任务,并能够研讨前沿技术、现场工艺的特点和不足,提高被培训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效果。

3.中国职业教育风范,趣味学习与考核。跨文化师资培训的考核对象,需要学习中华文化和历史,这些内容是体现文化差异的主要内容,也是更好的完成跨文化师资培训的一个重点。为此,设计古文化街区的参观、文庙的祭扫、京剧艺术鉴赏是学习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必要课程,不仅如此,还要进行学习后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文化街区参观的观后感,文庙祭扫仪式及其内涵的描写,试唱京剧的剧目,写出剧情与历史等趣味考核方式。

四、结语

跨文化师资培训必须对培训对象有比较好的了解,采用“交替互动”教学,保证了跨文化师资培训教师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应用所学知识对中国学生的教学,提高了被培训教师掌握技能的牢固程度,保证回国后能够原汁原味地提供高水平教学。考核方式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考核,但是对于培训对象的不同,应该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方法。

上述结论得到天津市教委联合国内高职院校、相关企业在印度建立的鲁班工坊项目的验证,采用“混合培训、英语教练、施教固学”跨文化师资培训模式对印度教师的培训取得了巨大成功。揭示了跨文化教师培训的内在规律,较好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具有较高的示范性和可复制性。

猜你喜欢
师资跨文化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