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晨 迟殿委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山东·威海 264504)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经开始成为了国内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更是模块化教育教学体系的价值作用。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表明,截止2019年,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且人数依旧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人才需求增大、教学规模扩招的前提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过度重视学历提升已经成为了阻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对此,必须要构建完善的高职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助推高职教育教学的持续性进步与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度,国家开始引入专业性的国外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MES模式、“双元制"模式、CBE模式以及职业实践模式为主,为学生的学习拓展开展多样化的教育知识活动,构建以技能分解为主的框架设计模块,明确教育教学内容中对不同职业岗位的从业者需求。目前国内的三种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所引入的国外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大多数具有核心课程的教育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学课程形式是以多样化的学科作为中心实现组织内容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不强调知识的完善性与整体性,是以从事该项职业所需要具有的要求来实现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着重强调本位管理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后续职业教学分析,以发达国家的课程教学理念为主实现优化的教学工作流程。
所引入的课程内容具有模块化的特征,其将不同的知识点逐一细化,但是时效性差,难以将新的知识、技术以及工艺等进行及时更新。该种教育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并对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档案存储,实现课程设计的优化与合理管控。
所获取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征,且教学内容是依据学生的岗位需求来设定的,故模块化课程主要是以职业学生的能力以及技能为主,且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实现以问题为核心要点实现优化的模块类型分类,增强不同模块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正面影响,革新课程开发方法以及职业教育教学手段。
模块化的思想来源于传统的工艺生产中,主要是为了简化设计以及完善制造工作,以便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以及降低产品研制时间。零部件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器具大多数是由夹紧零件、定位零件等功能不一致的零部件组装而成,对此,可将该种功能的零部件做好实现设计和研究,完善多种结构和规格的模块零部件设计,按照生产的器具结构做好不同模块的零部件组装。高职院校中的不同专业具有较多的专业类别,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大多数选择专业技能型强的技术结构,教学计划设定中课程种类基本保持一致,这直接为课程模块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条件。在现代化的课程改革中,学生已经逐步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兴趣点和基础内容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选择,依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安排对应的学生进度,将多种课程直接编制成不同专业方向的模块内容,实现技术教学与专业教学课程的开发利用,编织成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增进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连接性。
在制定模块化课程设置中,可依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拓宽学生的知识掌握渠道,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掌握水平,获取丰富的课程资源信息,为学生提供直接性的知识学习服务体系。模块化课程需要配置专业设置标准,确保知识培训计划符合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特点,确保其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确保知识体系的引入,符合市场需求量,提高课程的衔接性。
(1)独立性原则。该项原则是指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基于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特征,增添一些市场上新增内容,以满足学生后续就业需求,提高各个模块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独立性,以学生的职业导向作为教学依据,实行分开式教学方式。
(2)专一性原则。该项原则是指教学模块设计需要遵循专一的标准,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课程为主,偏向于提升学生的某项能力,实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从而不断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需求。
(3)目的性原则。该项原则是指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需要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按照需求进行课程重组。若是学生所在专业与市场对接存在滞后,那么则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模块内容,革新传统教学标准与模式,实现不同模块之间的资源共享以及模块连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课程需求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4)层次性原则。该项原则是指实行设计难度相似、等级不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程补习,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灵活性,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兴趣点做好模块化课程等级划分,应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输送市场上新增的专业性知识以及变化知识。
3.2.1 基础理论模块
该模块的课程是基于所有基础理论课程来进行综合分析的,可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适当的调整部分课程的课时量,对保留课程做好内容选择和压缩,将实用性强、基础性扎实的课程快速细化和讲解,其余的则留给学生进行内容自学和参考。在此期间,可依据学生所在专业性需求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的选择权,增强课程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内容,将行业技能落实到课程讲解中。一般来说,该模块课程包含三个种类,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课程、英语和高数等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性基础理论课程。前两者课程群体共同组成公共课程模块,后者则为基础专业课程模块,可依据学生的需求做好课程门类选择,从而形成多样性的课程模块内容。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应当具备精简的专业性知识以及针对性的练习题目。
3.2.2 行业技能模块
该模块的课程主要是依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行情,将社会市场中的不同行业技能内容转变成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校内外的实践课程、社会调查课程以及毕业创作等课程,结合不同专业发展特性与行业发展需求,开展多样化行业技能模拟活动,提高学生的职场能力适应性,使学生经过长期性的模块课程训练之后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社会生存能力。该种教育教学方式可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的弊端,在广泛社会调查的前提下,由学校专业指导教师主持,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共同参与并设计实践模块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方向上不同岗位要具备的技能。该模块的课程并没有具体的课程名称,大多数是以4-5种行业技能为模块课程群体,每个模块群体的内容大小不一,依据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所设立。
3.2.3 学科信息模块
该模块的课程主要是将社会上比较前沿的学科信息告知给学生,并不是将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力而设置的。该课程着眼于通过将学科前沿的高级信息介绍,使学生领悟和参透不同信息中的新研究方法以及理解性思维。该行业模块的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后续发展现状以及学生的职业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一般来说,该模块的课程内容较少,大多数仅仅只是内容概括。例如图像与虚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可共同构成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前沿模块。该类课程模块分为选修课程模块和必修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的学生都可依据自己所学专业的需求选择对应的模块课程作为学习重点。在选择必修课程之外,自由选择一些其他选修课程,在年级限制的范围内选择可理解的课程内容,但若是所选择的课程已经有了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以及技能考核证书,则可免修对应的课程拿到学分。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度,将提升学生的知识作为目标,其属于普通高校教学的补充教学机构,是帮助学生获取专业技能的载体。随着企业对人才学历与能力的要求愈加严苛,职业教育机构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发展过程中的职业教育在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成果等方面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即使提升学历是培训机构以及学生追求的关键目标,但部分教育机构仍旧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并没有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学校资源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高等职业学校是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专业性行业技能人才以及高素质的管理者的机构,有利于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完善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新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模块化设计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模块化课程设计质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以及职业目标计划做好一定的模块化设计以及课程方案编制,以其作为职业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致力于将职业课程教学转化为多个模块,提高教育教学的高效性与目的性,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以及学习配合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推模块化课程设计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