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鲜 仇振杰
(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国家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战略及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战略等的提出,不仅为我国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人才的培养来源于教育,关键在于大学本科教育,它既是大学的根和本,也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业,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应该要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目前,我国水利行业发展的侧重点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和智慧水利”等转变。这一转变对传统的培养工程水利专业人才的水利水电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湖南城市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一直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不仅能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设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相关的设计规划施工和监理检测管理等工作,而且能在土木建筑、交通和市政工程及其他行业从事相关工作。但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国家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战略以及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战略等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质,以满足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卓越水利工程科技人才,是我校水利水电专业改革创新适应时代潮流的必然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举措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快我国工程教育的创新改革和提高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已成为迫切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倡议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薄弱,且面临着多方面的考验,迫切需要针对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入探索,并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
2017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要求我国加快对科技产业变革的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要与国际接轨,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人才高地,面向国际,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新工科”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体系以及具有专业的继承与创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等特征,使我校更应该加快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各高校按照认证标准中各考核要素的要求用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思想改革创新专业的建设,培养全球化的工程人才,提高教育的质量,加强工程人才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关键在于学生,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是适应先进教学理念的必然发展。
2020年7月8日,李克强总理研究部署了2020-2022年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灌溉节水和供水、水生态保护修复、智慧水利等5大类。水利改革发展要补齐防洪减灾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信息化工程等的短板,改进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病险水库等的不足;要围绕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强化水利行业在水生态、水资源和水环境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快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系统的建设,从而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建设发展。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应紧密围绕新时代水利改革的发展需求,服务于新时代的水利现代化建设。
现行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既开设了专业能力基础课程(并且是必修课),又开设了土木类基础课程,如弹性力学、岩体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而与本专业相关的部分专业能力核心课程,如泵与泵站、灌溉排水工程学、河道整治、病险水库加固等却为选修课。课程的设置没有与水利行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不了解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没有与当前水利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建设热点相结合。
水利水电专业的学生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但由于学校与水利领域企业、单位等展开的合作不深或者合作较少,所以学生实习的单位不是很多,且很多学生都去了土木类的单位实习,导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习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无异,且多局限于工民建等施工领域。学生在单位实习,实习报告多为编写每天做了些什么事情,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工程实践或者生产实践中去,导致许多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实践能力较差。学生实习的时间比较短,学生实习完以后也不愿意留在实习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就学生实习时间短并且花较多时间精力刚教会学生,学生就走了,不愿意留下等问题为缘由,招学生实习过一次后不愿再招下一届的学生实习,不愿再与学校合作。
水利水电专业专任教师力量不足,作为新办专业,学校虽一直在大力引入本专业的博士或教授,但至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任教师较少,且多数青年教师多来自于高校,虽然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但严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且工程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实验室、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建设不足,教学设施、教学软件等有限。
对水利水电专业未做深入的调研,尤其是对地方行业特点未做深入了解,对基层专业技术水利人才的匮乏程度不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诞生具有浓重的附属属性,过于依附于土木工程专业,而未结合其行业建设热点,未形成明显的学科建设特色。
未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未就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保障体系,未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未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座谈等,让毕业生客观地对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未及时跟踪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变动情况,未对往届毕业生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包括对教师、学校、就业及学生本身等方面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并未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未定期开展对用人单位就业走访,未实现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发展评价收集。
少开或者不开土木类基础课程,多将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设为必修课,并结合当前水利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建设热点,增设引水安全管理、防洪减灾工程、水环境与水生态、水资源合理配置、智慧水利、水利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课程。开设区域特色课程,建立基于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岗课贯通”课程体系。优化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加重实践课程的比例,严格把控实践课程的考核。在核心课程建设方面要突出以学生为本,要加入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新标准,要加入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课程模式,课程的建设要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和创新意识来开展,要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与更多的用人单位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让学生的实习可以实际参与项目的施工或者设计的全过程,拓宽学生的实习领域。加强创新平台与创新教学的投入,建立面向所有学生的创新实践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和湖南省水能水资源综合利用创新等设计大赛,激励学生不断通过竞赛全面提升自我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借此增加学生实践研究的机会,提高实践研究能力,深化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的联系。
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带头教授和专业授课教师,结合学校正在实施的教师发展培训计划,要让专业授课教师参与到工程一线去进行实践锻炼,到水利设计、规划行业企业去挂职锻炼,强化专业授课教师的工程专业素质、工程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化专业授课教师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着力提升专业授课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强化培养骨干教师的国际化。在进行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评价毕业生质量时,要有针对性地聘请本专业的参与工程建设的一线工程师和知识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加强科研和教学的结合,建立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队伍,加强教学队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督促专任教师完善教学大纲,修改教学方案,填写持续改进报告,以达到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从本科生进校开始导师就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思想政治、实践能力等进行四年全过程指导,毕业后仍对学生的就业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建立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认证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从往应届毕业生、企业、第三方等方面进行调查,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毕业生持续长效跟踪反馈体系,应用毕业生跟踪与反馈智能分析的结果,改进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等,在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升新模式。
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围绕“两新一重”建设,在国家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和建设工程教育强国背景下,我们湖南城市学院应该抓住机遇,深入研究探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改革举措。要抓住契机,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具有高水平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卓越水利工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