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学科融合教学的路径选择与方法创新

2020-01-09 15:26张元国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学科核心

张元国

(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甘肃 张掖 734200)

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备受各界的广泛关注,国际社会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表现为协作、交往、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方案中对核心素养的解释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设定,加速了学科融合发展的步伐。基于这一现实背景,如何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推进学科融合教学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学科融合教学的基本诉求

学科融合是针对原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学科相互分离的状态而提出的。学科融合强调各学科之间的互动与介入,其不等同于简单的跨学科教育,而是综合整体考虑和突出个性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学科融合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学生核心素养是建立在学科目标基础上的,是新时期育人的关键能力与品格。学科融合是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体现了未来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1]。为此,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基于不同学科主题的教育实践探索和尝试。如在中学阶段,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融合,创设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掌握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或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这实际上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学科是知识和技能传授的主要载体,传统的学科教学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学科的育人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提倡科学育人、立德树人,以去功利化的方式开展学科教学。基于这样的价值导向,通过学科融合达到知识的互通目的,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质。

(二)多维学科融合框架满足学科育人根本诉求

不同学科有自身独特的“模式语言”,如数学学科以数字、图形等作为现实世界的表达符号。就某一学科教学来说,其关键在于建立起这种特殊的“模式语言”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基于核心素养构建的多维学科融合框架要求教师加深对学科语言符号深层含义的挖掘,让学生从外显符号到中间意义性层面,再到内隐的价值层面去感悟与学习,才是学科育人的根本诉求。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内隐价值观层面的学习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如合作、批判、对话等观念在多个学科中均有体现,这种不同学科之间的相通性,也为实现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可能。

二、学科融合是知识融合与思维融合的过程

学科融合教学契合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符合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但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学科相加,只有确定好学科融合的具体路径和思路,才能保障学科融合的实效性。目前,学界有关基础教育阶段学科融合的理论研究比较分散,且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策略,研究认为,学科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对学科内容的系统梳理为基础,综合考虑教育目标、理念、内容等因素,对原有课程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具体可以两种路径为切入点:一是知识融合,二是思维融合。

(一)知识融合路径

知识融合是指从某一问题出发,对学科交叉知识进行整合。在中学教学中,知识融合教学可从如下方面展开。其一,文理科知识融合。找到文科知识内容与理科知识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实现人文与科学并重,为打造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其二,发挥知识功能。在中学教学中,不必过于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且各科教师也应认识到这一点,以发挥知识的功能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不断地尝试和探索,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其三,教师自身要强化对知识的积累。学科知识融合的前提是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中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知识内容,也要对其他学科内容有所涉猎,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为学生拓展知识创造有利条件。

(二)思维融合路径

思维融合,主要是指基于不同学科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经验来解决问题。在中学教学中,思维融合可从如下方面展开。其一,坚持感性与理性结合。不同学科对学生思维特质培养的侧重点有所差别,学科交叉学习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感性的知识内容,而理科教学会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理性认识,将二者有效结合有助于引导学生建构新的思维模式。其二,以设计思维为理念开展学科教学实践。不论是核心素养导向,还是基于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一代学生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从思维层面来讲,学生需要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敢于创造。以设计思维为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就是要为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条件,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知识融合与思维融合不是相互割裂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二者相互统一,共同发挥作用。把握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可结合某一知识模块,交叉渗透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思维得到训练。

三、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创新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教师共同研讨和总结经验,以科学的思维工具为指导设计教学活动。学科融合教学要体现针对性,具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基于此,在推进学科融合教学落地的过程中,可采用项目式或主题式教学方法。

(一)基于项目的学科融合教学

项目式课程开发是当前学科融合教学中的一个主流趋势,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应用前景良好。基于项目的学科融合是指设定具体的任务,然后由学生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2]。例如: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设计动力小车、机器人等;教师还可以布置器乐合奏、喜剧表演等任务。这些项目任务的设计均涵盖了多学科的交叉内容,对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综合思维、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除上述项目活动的设计外,项目式课程的开发也可应用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下面笔者以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融合为例,探讨如何在学科融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将三科融合教学核心目标定位于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精神品质三个层面,从科学领域核心素养出发,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探究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发,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其次,借助真实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相关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端正学科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意识。将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教学统一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在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时需有所侧重,并注重观念和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和循序渐进。

(二)基于主题的学科融合教学

1.主题的选定

从学生生活入手确定研究主题,运用多学科知识内容对其进行讲解和分析,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首先,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定学科融合主题,或研发专门的校本课程,增强学科融合主题设计的系统性。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重大社会问题为核心构建学科融合内容体系,如生态问题、能源问题和健康问题等;二是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主题活动,如观察、实验、测量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如果就单一某一学科教学来讲,主题活动的设计也可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来确定,确定主题后分组进行准备、交流和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这对于改变当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科学习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是十分有益的。

2.教学流程设计

首先,用常规思维模式引出并分析一个实际问题,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对讨论结果进行展示、交流与评价。其次,教师提出一个新的思维模式和问题思考的角度,学生运用该思维模式分组讨论问题,然后形成讨论结果,并将两次讨论的结果进行对比,对比主要以常规的思维模式为主。再次,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必要的补充,并为学生提供答案和意见参考;教师补充后,学生再次对比两次讨论的思维应用差异。最后,教师作出总结,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不同学科思维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现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展开,学科融合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之间相互分离的教学状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主动创设有益于知识或思维融合的课程,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学科融合相关理论的支撑。为此,加强有关学科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未来学科教学的一个主流趋势。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