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 放射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左右,多发于中老年人[1],发病前期无特异性表现,常规临床症状诊断具有一定局限性,准确率较低,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临床症状诊断的同时应配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相关研究发现,64排螺旋CT在消化系统良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2]。本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GIST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43例GIST患者,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36~69岁,平均(56.51±6.24)岁,病程为6~35个月,平均(20.15±6.98)个月。本研究经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2)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4)合并其他部位肿瘤;(5)合并心力衰竭;(6)依从性、配合度低。
1.3 诊断方法所有患者行常规诊断、64排螺旋CT扫描,常规诊断以临床症状诊断为主,所有患者均伴有发热、头痛、呕吐、腹部包块、便血、腹痛、黑便、贫血、腹泻等症状,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诊断,集体讨论后得出结果。常规诊断后所有患者行64排螺旋CT诊断,接受检查前均禁食6 h,在检查前可饮用温开水1 L。采用日本东芝TSX-101A 1.5 T MRI西门子ESSENZA DOT,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设置为膈顶部位至耻骨联合部位。首先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平扫扫描,确定病灶范围,注射对比剂碘海醇(通用电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9),注射速率为每秒4.0 mL,扫描1 mm后,薄层重建。扫描完成的资料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由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3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观察、分析图片,商讨后达成共识,取得结果。
1.4 观察指标对比常规诊断、64排螺旋CT扫描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2)观察64排螺旋CT诊断下GIST特点。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诊断准确率)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常规诊断16例未明确病灶来源,定位诊断准确率为62.79%(27/43),64排螺旋CT扫描2例未明确病灶来源,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5.35%(41/43)。常规诊断漏诊17例,定性诊断准确率为60.47%(26/43),64排螺旋CT扫描漏诊3例,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02%(40/43)。64排螺旋CT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诊断(均P<0.05)。
2.2 64排螺旋CT扫描下GIST特点43例GIST患者,均成功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CT扫描后可见肿瘤大小为1.2 cm×0.4 cm×0.3 cm~20.7 cm×19.1 cm×8.2 cm,梭形肿瘤较多,占86.05%(37/43)。参照肿瘤恶性潜能分级标准划分,可见高度危险性肿瘤占55.81%(24/43),中度危险性肿瘤占25.58%(11/43),低度危险性肿瘤占18.60%(8/43)。高度风险性比例明显高于中、低风险。低度、中度危险性间质瘤CT图像结果显示:瘤体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强化扫描后可见病灶形状呈类圆形。高度危险性病灶CT图像表现:瘤体密度高低不一,低密度可见多发点状钙化灶、坏死区域,部分瘤体内可见出血,瘤体位置不同,边界清晰程度存在差异,肠系膜处瘤体边界较模糊,消化道处瘤体边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后瘤体内可见丰富血信号,瘤体实质部分中重度强化较明显。
由于GIST早期无特异性特征,病程较长,11%~47%的GIST患者初次就诊时病灶已有转移[3]。恶变后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腹部疼痛、消化道梗阻、吞咽不适、胃肠道梗阻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实施及时有效的诊断对GIST的治疗具有关键作用[4]。
传统的诊断方法具有盲目性,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均较低。64排螺旋CT扫描可清晰地显示胃肠道黏膜变化情况,定位病灶位置准确度高,可分析瘤体性状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另外,64排螺旋CT扫描具有操作简单、诊断迅速、无创、安全等特点,适用于配合度较低的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64排螺旋CT扫描定位诊断准确率、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诊断。64排螺旋CT采取高速薄层扫描,一次屏气呼吸过程便可完成整个扫描,可有效避免伪影出现,提高分辨率,判断准确性。重建操作可清楚地显示血供情况,增强空间辨识效果,病灶内部细微结构可清晰显示,并同时反映出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后续治疗提供权威信息。另外,恶性度低的GIST易误诊为小肠腺瘤,诊断时应结合形态、发病部位区别两者,后者影像图片提示边界清晰、表面光滑,与肠腔联系。恶性度较高的GIST易误诊为小肠腺癌、淋巴瘤,GIST诊断时可发现内部存在较多对比剂影、气体影,极少情况下有淋巴结转移出现。小肠腺癌起源于上皮黏膜层,十二指肠、空肠中也可发生,CT检查结果可见肠腔狭窄、肿块形态不规则、中央溃疡、黏膜皱襞破裂,病变后出现肠梗阻,增强扫描后出现轻、中度强化。淋巴瘤出现位置大多在回盲部位,CT检查结果反映淋巴结明显肿大,可见节段性病灶,增强扫描后出现中度强化。
综上,64排螺旋CT扫描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有较高的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且可正确判断GIST大小,定位GIST位置,有利于GIST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