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宏捷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基于就业需求的“英语+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充分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不仅实现英语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立足于就业现实实现英语交际能力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职业发展需求。从目前来看,就业需求视角下“英语+专业”实践型人才培育过程中存在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观念滞后、英语课程学习与专业内容脱节、高职英语职业能力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等问题,影响了实践型人才的培育,为此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克服。
严峻的就业形势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时期,伴随着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培养出“英语+专业”实践型人才显得尤为必要,这既是应对严峻就业压力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大学生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保证。
加强“英语+专业”实践型人才培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就业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缓解当下严峻就业压力的根本保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专业”实践型人才,才能够达成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同时推动社会的长远进步。
1.缓解高职学生毕业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人数整体呈下降的发展趋势。基于具体分析,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均衡是其中主导因素,此外高职教育模式缺乏创新、结构不合理,培养的高职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现人才培养的断层。加之高职教育,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要求较低,学生在综合素质、职业选择方面缺少显著优势,导致就业困难。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一批具备专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通过发挥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优势,满足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1]。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水平,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与市场需求接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加强调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培养高质量的实践型人才。
2.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进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我国的国际化进程逐步推进,并且与国际的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作为国际官方用语,英语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市场范围逐渐由国内扩展到国外,企业在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提升。除了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之外,还应当具备高水平的英语能力。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当转变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外,不可忽视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以及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如今,高职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人才发展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形式必须加以改革和创新。首先,高职英语教学不能受制于传统的教学形式,简单的教授学生英语理论知识。同时,单向传授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一方面会制约教师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考与判断的空间,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职“英语+专业”的实践型人才培育模式,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系统,使他们具备专业的交流能力与翻译水平,有助于学生在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时有更好的发展空间[2]。但就现阶段的高职英语教学而言,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而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形式忽视了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符合就业的实际需求,高职英语教学形式必须加以改革创新,以培养基于就业需求的“英语+专业”实践型人才为根本宗旨,促使学生在毕业后灵活掌握和运用英语知识,拓宽自身的发展渠道。
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严重不足,主要体现为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观念滞后、英语课程学习与专业内容脱节、高职英语职业能力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等,这对于大学生的日后就业与发展十分不利,为此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及其出现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第一,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观念滞后。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抓手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摆在首位。近年来高职院校教育整体上注重专业与技能的双向提升,着重培养理论与实践型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在职业教育中,英语是一门必修课,国家也为此制定了众多等级考试,来综合考察学生的灵活掌握与应用能力[3]。那么在教学当中总会出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即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将更多的重点放在考试通过率,使英语学习变得功利化,为了通过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大大忽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而应用能力则是企业或事业单位考察应聘者的重点,因此造成高职人才培育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产生错位。此外,部分教师仍然秉持传统的教学观念,难以将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提升学生技能水平落到实处。教师以传统的观念引导学生,容易使学生忽视“英语+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二,英语课程学习与专业内容脱节。高职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当明确培养的人才是要符合就业需求且具备职业综合技能的,这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有序推进,众多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与专业缺乏紧密的联系,授课内容缺乏专业背景,导致英语课程学习与专业内容脱节。高职英语在教学内容上缺乏职业化背景,高职教育在教学上是以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为重要指导,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且及时更新课程教材。然而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单纯依靠普通英语教材难以满足对其专业的需要,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难以理解涉及该专业的英文原版书籍,这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英语无用论的负面心理。
第三,高职英语职业能力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是为社会各行业输送实践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具有巨大的专业技能优势,还具备灵活处理各项事务的综合能力。在21世纪初,教育部曾发布关于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文件,依托“英语+专业”课堂打牢英语基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使用能力,并结合专业知识解决各项问题。受到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英语教学采用的手段和模式均仅注重表面形式,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单纯依赖语法、词汇方面的考察,缺乏科学合理性,同时也忽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重要意义。
第一,学科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展的周期较短,英语课程教学理念、治学方针、授课模式都与其他高等院校具有同质性,教学知识体系的研究逐步演化成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此外,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课程学习一直受到终身学习观念的影响,相对于“英语+专业”的学习,教师认为基础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第二,英语教育被边缘化。教学设备的提升有助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充分发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软件、硬件设备都已经得到质的提升,尤其是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室、网络资源平台等,在高职院校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是这些设备通常应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而英语教育作为公共课程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英语教育被逐渐边缘化。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学上,英语课程教学被逐渐弱化[4]。
第三,教师机械重复中学英语知识体系。我国从古至今“尊师重教”的观念根深蒂固,学生通常会服从高职院校教师的安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授英语课程仅简单重复中学学习的英语知识,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滞后的教学理念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英语+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育。
第四,英语学习与专业技能之间融合程度亟待提高。中国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是为社会培育实用性和复合型的人才,这就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英语课程设置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加大与专业的融合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实力。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在实践内容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得不到显著提升,“哑巴英语”的问题依然存在。教师过于强调英语本身、词汇的知识,没有将西方的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当中,造成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不透彻,同时与社会的实践应用衔接度不高[5]。
第五,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交流受限。根据教学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加强两个层面的改革。第一层面是重视英语课程教学,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第二层面基于就业需求,考虑实践需要加强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并努力,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部分高职院校在第二学年里增添了专业英语课程,但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英语教师与专业英语教师并不在同一教研室,两者之间交流受限,导致英语课程教学的内容相差无几,体现的专业性不高。因此,如何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从整体上提升“英语+专业”的综合素养是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于就业需求的“英语+专业”实践型人才培育,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达成高职院校育人目标、推动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目标、借鉴分层教学和模块教学重塑教学模式、借助多元化平台创新教学手段、创新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从这四个维度来增进“英语+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育效果。
在设立课程教学目标时要将传统的学科知识本位转化为基于就业需求的“英语+专业”为导向,综合能力本位理论。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英语沟通能力与专业素质水平,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高职学生在各大行业职场应用综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关注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制定科学完善的规划,让高职毕业生具备专业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思考上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便于在未来的职场上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更进一步塑造“英语+专业”实践型人才。
基于就业需求的“英语+专业”实践人才的培养主要关注学生的就业工作能力的提高,在课程教学中,划分不同板块开展教学活动。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普遍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尽量规避集体式课堂教学而开展模块化教学。将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充分融合,将内容与情境划分为诸多模块,同时不同的模块对应不同的岗位需求,通过情境还原的形式开展英文训练,可以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采用“英语+专业”模块化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有所侧重,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掌握状况组成小组,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材施教,从而提升英语学习和职业技能学习的效率。此外,在模块的选择上,也应当形成特色,例如有的就业岗位注重英文交流,那么应当设立听力与口语特训板块,而有的就业岗位注重翻译与写作,那么应当设立写作板块,特色板块的设计使学生更有倾向性地选择和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英语与专业技能的重要渠道,提升学习成绩的前提条件就是提升课堂效率。第一,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在教学方式上,高职教师可以选择模拟对话的形式,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英文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将专业的职业化英语替代普通英语用。第二,强调实践内容,对高职学生展开应用型听力训练。在学习内容设计上,应该注重专业化应用,从基础培训上体现专业能力。比如模拟工作场景,要求不同的学生扮演角色,将工作岗位内容转化为英文。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可以强化团队合作,同时采用互联网平台资源强化“英语+专业”教学,使学习更加灵活多样,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要围绕英语教学的大纲,制定灵活多样的评估体系,明确评价制度。第一,开展职业化评价机制,针对未来职场工作应用,教师模拟工作场景,测试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应用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估打分,主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表现、合作精神、专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该场景的模拟可以有效体现学生“英语+专业”的综合掌握能力,比如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应用。第二,采取等级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有更高要求的就业岗位,设计专业化的英语等级考试。对于不同阶段,适当调整和优化教学大纲和策略,应用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和专业技能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提升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