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的德育渗透

2020-01-09 13:01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张守贵
天津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造作反作用力作用力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 张守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中对“力”是这样阐述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作力;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如:雪压树枝、手捏橡皮泥),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慢到快、由快到慢,以及方向的改变)。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一定会对另一个物体产生作用,即使是空中轻轻的一巴掌,也会使空气挤压发生形变,造成空气流动,可以将跟前的蜡烛煽灭。就像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的蝴蝶效应一样,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因此,一个人的行为一定会对别人产生影响造成后果,好的行为会产生好的后果,不好的行为就一定产生不好的后果,甚至造成恶果,终生遗憾。而造成行为的根源不是手足,手足只是一个力的作用工具而已,真正的幕后操纵者是每个人的思想,是每个人的思想意识指挥手足去大打出手。因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就是我们每个教师的重中之重,物理教师更应从这些物理知识入手,分析实质原因,让德育渗透进去,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微小的行为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更何况一些大的恶劣的行为,一定会对别人造成伤害甚至失去生命。即使是语言、表情也会对别人的情绪产生影响。

我国古代诸多典籍中也有各种论述:《三国志》中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儿子刘禅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唯有贤德才能服人。《法句经》里讲:“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反过来说,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定有一个反作用力。

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实际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687年7月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是这样阐述的:“对每个作用存在总是相反的且相等的反作用;或者两个物体彼此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并且指向对方。”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用100N的力打桌子,一定会受到桌子100N的反作用力而使手感到疼痛,鸡蛋碰石头就是因为鸡蛋受到石头等大的反作用力而使自己粉身碎骨,有些人打架时由于对方躲闪而使自己一拳打在了门边或钢架上造成骨折,也是由于这个反作用力。同时由于打架后挨打的人怀恨在心,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一定想办法再打你,虽然这不是同时的,但如果超越时空,站在四维空间讨论,这个反作用力还是刚开始的那个作用力引起的。平常所说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是这个道理,太极拳中的“四两拨千斤”就是用“四两”之力改变你“千斤之力”的方向,然后仍然以“千斤之力”还给对方,也就是借力打力。

常言说的“自作自受”,这里“自作”是指作用力,而“自受”就是指反作用力。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在“自作自受”,现在造作的一切,将来一定会承受这个结果;现在遭受的一切结果,都是过去自己造作的。如同我们面对的天空,释放爱,她就晴空万里;释放怨,她就阴云密布;释放过度的贪婪,她就雾霾遮天。假若对大自然乱砍滥伐,过度开采,还给你的就是飞沙走石,尘土蔽日。命运永远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神仙给你从天赐福,也没有上帝给你无端降祸,一切都是自己造作的,人的一生就是在承受自己造作的这个反作用力,搬起石头最终砸的还是自己的脚。所以要想得到反作用力,首先就得有作用力,要想得到,首先就得付出。要想走路朝前走,脚就得向后蹬地;要想划船向右转,左面的船桨就得使劲划;火箭要想升空,燃气就得向下喷气。现在得到的是以前付出的,现在付出了,以后必定得到。

一个人不付出自己的体力、智力,不帮助别人,不对社会做功,而只想得到财物,得到别人的帮助,得到社会的赞助,这本身就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能量不可能凭空产生,没有付出不可能有回报,没有作用力,不可能有反作用力。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设想,要制造一种永动机,它既不靠外界供给能量,本身也不减少能量,却不断地对外做功而不消耗能量,这种“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因为对外界做功就必须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就无法对外界做功)。同样的,要制造一个既不对外释放能量,又不对外做功,只从外面吸收能量,外界只对其做功的“集福袋”也是不可能的。

传统文化中古圣先贤,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些人生的真谛。《论语》里孔夫子回答学生子贡什么是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你想要站起来,先要帮助别人站起来;你想要有所成就,那就先要成就别人。彼此帮助,互相温暖,这就是仁。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意思是: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我们平常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就是从这句话演变而来的。)

明朝思想家袁了凡更是以自己一生经历现身说法,写了《了凡四训》,教诫他的儿子袁天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久而久之就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思想行为如果是造恶,就自然折福损寿;自己不断修善,一心替别人、替集体、替社会着想,就自然能得到幸福、健康、长寿。

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作为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固然可以让你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但真正决定命运的不是知识,而是德行。《礼记•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只有德行深厚,种植善因,也就是对外有一个“善”的作用力,将来才能得到一个“好的”反作用力。改变命运的最好做法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猜你喜欢
造作反作用力作用力
气球火箭
造作伤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从语义演变看网络用语“造作”的出现
分析、概括法在牛顿第三定律中的应用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用比较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不造作的法式风情
院感防控有两种作用力
非稳定流固耦合作用力下风力机收缩盘接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