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铭选中学 廖遐龄
我国在人才培养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在初中阶段的被重视程度远不及中考中需要考试的其他学科。而新课改则提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在这类教育政策的倡导下,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做好心理和教学工作上的全面准备,结合社会生活和现有教学设备促进学生深入学习音乐,让学生在学习与社会文化的感知中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教育制度改革之后,人们对教学方面的要求以及标准都越来越高,家长都比较倾向于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不少学校都会将音乐教育加入课堂。音乐教育本身具有特殊的性质,它不是技术型教育,而是具有美感的艺术教育。在这样的艺术熏陶下,学生对艺术的敏感性会得到充分激发。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根据社会生活中艺术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学生本身所具有的阶段特点,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中吸取其精华所在,摆脱落后教育思想的框篱,推进教师个人的进步与转型。音乐教育是美育阶段中的重要乃至必要途径,而音乐教学则是音乐教育中最为便捷也是最直接的教育途径。因此,音乐教学水平的高低基本上可以决定学生音乐教育甚至所获得的美育的水平高低。学生在优质的音乐教学课堂的学习中,获得的不仅是音乐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在乐曲的学习与用心感受中汲取美感的力量,树立审美的健康积极标准,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音乐艺术是一种感知力量,在音乐的世界里,没有文字,更没有文字组成的华丽篇章用来描写生动鲜活的故事。在音乐的世界里,没有线条,更没有线条组成的多彩多姿的在纸上跳跃的形象。这并不是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缺点,而恰恰是音乐的特殊所在。正是因为音乐对这些内容的缺乏,才给了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因此,对音乐的学习不能限制学生的想象范围,要将体会音乐魅力的主动权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掌控,让学生在音乐世界中跟随乐曲展开联想与想象,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以及主动想象的能力。
在美育中,音乐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音乐的世界里,动人的乐符节奏能激起人们心中的波澜,特殊悦耳的音乐语言能促进欣赏乐曲之人情感的进一步迸发与共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特定的、科学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照学生的情感世界。声乐作为一种歌唱表演的形式,其发展历史悠久,在歌唱艺术中占有一席地位。在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状态时,更要注意教会学生运用情感体验的方法,感受音乐中最为真实的情感。只有在把握好真实情感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音乐的情感动人的效果。在音乐与情感的交融中,实现真正的声情并茂。那么,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多方面搜集资料,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正确地掌握音乐作品的真实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准备把握的基础上再教授学生相关音乐作品,规范学生思考与体会的方向。避免造成忽略音乐作品原有创作动力和创作情感的现象。在这种情感的体验中,学生能够获得思想上的内化。音乐教学也属于教育学的领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根据学生和学科教学特点,选择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心理学知识的帮助下,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点,通过音乐作品的情感力量有效带动学生的情绪状态。同时,在这些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也是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在这样的课堂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加乐意主动与教师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并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水平,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所需,提供更为贴切的音乐教学。在这样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力量会得到激发,也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留心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在这些观察与记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和规划性地选择乐曲。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在这样联系密切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表演、创作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获得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机会,在积累音乐审美素养的同时感受作品中蕴藏的情感、风土人情,加深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获得更多的审美灵感。对于不同文化形态下的文化形式,学生能在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中认真感受每一部作品的真实情感力量,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加深对审美情感的感知。
音乐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具有完满品格的社会人。因此音乐教育重在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传承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