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碧月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董传策(1530—1579),字原汉,号幼海,又号廓然子、抱一山人,明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奏《论严分宜欺君误国疏》弹劾首辅严嵩,被下诏入狱,受尽酷刑,贬官流放广西南宁。后明世宗驾崩,穆宗即位,平反冤案,董传策方结束十年的流放生涯,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复职返京。后历任吏部主事、吏部验封司郎中、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卿、南京光禄寺卿、大理寺卿、南京工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等。明神宗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因御下过严,被家中恶仆杀害。在流放南宁的十年期间,董传策完成了《采薇集》《幽贞集》《邕歈稿》三部诗集的创作,诗歌总数多达850首,内容涵盖了其寓桂期间的全部生活,有对广西地方山水风景的歌咏,有对广西地方风物的描写,有对历史人物的感怀,有与亲朋好友的唱和,其中涉及广西地方风物的诗歌有30余首,主要包括物产、气候、民俗三方面,下面将围绕这三方面逐一举例分析。
董传策寓桂诗中记录了大量广西地方物产,如各种水果、花卉、树木等,兹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
黄皮果又名黄弹、黄枇、王坛子,是典型的广西水果,有消食顺气、化痰解暑之功效,《粤西丛载》卷20记“黄皮果出广西横州,状如楝子及小枣而味酸”[1]28。董传策《采薇集》中有《啖王皮果》诗:“碧树离离金弹垂,膏凝甘露嚼来奇。木奴秋色珍如许,那似香飘溽暑枝。”[2]107《邕歈稿》中亦有《咏蜜黄皮果》:“金粟千林惊烂漫,骊珠数颗讶匀圆。摘时胶核凝炎树,嚼处糖霜溜渴涎。余馥顿飘红颊里,幽遐风味亦堪怜。”[2]308在这两首诗歌中,董传策字尽形神地描绘了黄皮果的形状、颜色、香气和味道,盛赞其果香绵长、风味奇特,可见寓居南宁期间,探奇猎珍是董传策生活的一大乐趣,入乡随俗也是其饮食习惯上的一大改变。
佛桑花即朱槿,是广西南宁的市花,又名扶桑花、赤槿、吊钟花、日及、火红花等。清代陈淏子《花镜》卷3曰:“佛桑一名扶桑,枝头类桑与槿,花色殷红,似芍药差小,而轻柔过之。”[3]120董传策《邕歈稿》中作有《咏佛桑花粤人谓之牡丹》诗:“牡丹小作南华种,灼灼丛枝惹碧阴。花落四时春不老,装翻五色树交簪。只怜竟日颜婀娜,谩许孤踪赋冶淫。好诗客愁消未得,舞英飘瓣一沾襟。”[2]316诗中指出南宁人对佛桑花(朱槿)的喜爱,在邕地大量种植并呼其为“牡丹”。这种花四季花开不断,多栽于树蓠木樯之间,艳丽的花色与绿叶、枝条相映成彰。诗歌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既细致描绘了朱槿的形貌,又借花抒发了谪居邕地的愁思,朱槿成了诗人寄托无限思乡之情的意象。董传策成为较早发现和记录南宁朱槿花种植特色的诗人,也很好地将贬谪情感与广西特色融合在诗歌作品中,使得朱槿花具有了更加浓郁的人文内涵和文化魅力。
桄榔为热带常绿植物,喜高温潮湿气候,多分布于广西、广东和海南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董传策作《桄榔行》诗云:“孤根崛起大于抱,挺然中立摩天光。瘦如削壁不枝蔓,劲如精铁突踉跄。皎如玉树摇银海,青如琅玕千尺强。”[2]73描绘了桄榔树的高大、直挺、瘦劲、干白叶绿的特点。接着,写了桄榔果的采摘与药用价值:“掀苒夹茎攀其实,珊瑚错落泄石梁。餐之坐令瘴烟消,仙人赤脚神飞扬。”[2]73更写到了桄榔粉的制作与食用:“其华不露其中虚,独行虽峻无他肠。复有苍茫微妙不饥药,黄精之饭胜膏粱。曝日蒸之甘且馥,令人颜色美好寿而康。”[2]73-74桄榔粉是广西传统特产,至今在南宁地区还很常见,有健脾和胃、清热解毒的功效,老年人常吃能延年益寿,是广西当地的送礼佳品。董传策这首诗歌对桄榔树的描绘全面细腻,对食用桄榔子和桄榔粉的感受也表达得极为真实,简直是一份桄榔的广告说明书。诗歌言语间透露出惊奇与满足,足见其对桄榔的喜爱之情,日常生活中一定经常食用。
除上述物产之外,董传策寓桂诗中还描绘了奶头果、荔枝、邕橄榄、九层皮、枸橼(佛手柑)、人面子、榕树、桂树、观音蕉、素馨花等具有广西特色的物产。董传策并不是第一个将广西物产写入诗歌的寓桂诗人,但他是在诗歌中记录最多广西物产的寓桂诗人。大量的广西特色物产入诗,丰富了诗歌的写作题材。
董传策寓桂诗中除了描绘当地物产之外,还真实记录了广西尤其是南宁地区常年湿热瘴气、偶有台风的气候特点,这可以作为研究古代广西地区气候特征的辅助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董传策作有《苦热》诗云“暑炽苦不苏,寒衣走樯上。涣汗拭离披,喘息癉瘙痒。赤日翕温飙,熇蒸昼遑饷。宵深燠未醒,饥蚊帖炎帐”,形象描绘了南宁夏季高温湿热气候的痛苦难捱[2]164。南宁的热与北方的热不一样,南宁的热是潮湿的热,会让人感觉身体粘腻、瘙痒,“喘息癉瘙痒”的描绘真实而生动。湿热气候导致的瘴气更是在董传策诗中多次出现,如“山精啸风瘴作雨,箐篁飒沓岚烟掣”[2]75、“邕管自唐今万里,可堪游子瘴乡烟”[2]94等。《苦瘴》一首描写最佳:“瘴落天低山气昏,江迷百草断云根。午烟乍拨迟羲驭,又带徭吹锁暮村。”[2]101瘴气是由热带丛林中的湿热空气与动物腐烂的尸体毒气混合而成,在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多见。董传策谪居南宁期间明显是不适应南方的湿热瘴气气候的,从他的诗歌描写中不难见出他对居于瘴疠肆虐之地的担忧。在董传策之前,已经有不少寓桂文人在诗歌中记录瘴疠气候,如柳宗元的《寄韦珩》、宋之问的《桂州三月三日》、沈佺期的《入鬼门关》等,瘴气也已经成为广西湿热气候的标识进入文学的视野。但难能可贵的是,比起之前代寓桂诗人,董传策诗歌中十多次提到瘴气,却是畏惧之情渐少,达观之情渐多,他甚至在《内怨词》中借瘴气与妻子调侃,可见诗人的坚定与乐观。
广西南面和北部湾相邻,气候受到东亚季风和热带海洋气旋的双重影响,全年气温偏高且天气变化无常,偶尔还有海上台风来袭。古代人们将台风称为“飓风”,直至明末清初,才开始逐渐以“台风”代称。董传策《飓风篇》诗云:“飓风簸天括中野,怒决尘沙翻屋瓦。半空吹落流星奔,疏忽雨珠连阵洒。雨洒风吹旋四隅,中夜号呼鬼神哑。居者壁立行者啼,雄夫仰面生叱咤。晨宵一周天齐威,风恬雨息出骑马。”[2]65台风的威力十分强大,能掀翻屋顶,吹断大树,再加上连夜不断的大雨,这让从未见过如此景象的诗人感到惊奇与恐惧。董传策将这种台风现象写入诗歌,笔触形象,气势惊人,将台风的发生、卷席及雨过天晴后的变化一一呈现,拟人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后还有小注“海南岁有飓母风。邕去钦、廉海界几三四百里,然犹间二三岁一发”,说明了南宁台风两三年一次的频率,较为难得。
董传策寓桂诗中还有不少记录广西当地民俗的诗歌,真实反映了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情况,显示出广西当地独特的风俗民情。
董传策《近戍》诗云:“邨女趁虚簪茉莉,市檐包箬载槟榔。”[2]258《奶头果》亦有记“趁虚担却娘行瘦,好采枝头哺乳儿”[2]110,诗后小注云“邕人谓市为虚,诸村妇荷担入市,谓之趁虚”[2]110。也就是说,广西当地将去市集买卖东西称为“趁虚”,就是“赶集”的意思。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曰:“北方立期为市谓之‘集’,岭南则称‘虚’。”[4]315明代谢肇淛《五杂组》卷3有云:“岭南之市谓之‘虚’,言满时少,虚时多也。”[5]61岭南的村市人满的时候少、人少的时候多,因此就把赶集称为“趁虚”。令董传策感到惊奇的是,当地“趁虚”的多为女子,这和北方的“赶集”差异极大。因此,他在诗歌中记录了当地女子头戴茉莉花、用箬叶包裹着槟榔去市集售卖,甚至有妇人带着未断奶的孩子挑着担子去市集卖货的场景,真实再现了明朝时期广西地区迥异独特的“妇市”。通过这样的描写,人们能获知古代广西妇女日常生活的自由与开放——她们常常担当起家庭的经济支柱,出入市集,贩卖商品。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10曾云:“城郭虚市,负贩逐利,率妇人也。”[6]429可以说,古代广西各地乡村市集的贸易活动,参与者大多为妇人,这是古代及近代广西地方民俗的一大特色。
槟榔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特色果类,在广西、云南、福建等地较为常见。《粤西丛载》记载,“槟榔出广西郁林州,树如棕榈,高七八丈”[1]14,“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1]12。“闽广人食槟榔,取其驱瘴疠之气”[1]14,“宾与郎皆贵客之称,交广人凡宾客胜会,必先呈此,故以槟榔名也”[1]14。可见,嚼槟榔的习俗在岭南一带由来已久。槟榔可驱瘴疠之气,当地人便养成了日日嚼食的习惯,并且以槟榔待客,“槟榔”之名由此而来。董传策有《访客啜槟榔》诗:“急脚胡奴髻半斜,客来提榼手双叉。槟榔擎出班斓片,灰白蒌青当献茶。”诗后小注云:“邕人以青蒌叶白灰和槟榔啜之,客至,盛榼以献,谓之代茶。”[2]107这里提到的以槟榔代茶敬客是广西等地流行的一种礼俗。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岭南好食槟榔,横(今广西横县)人尤甚。宾至不设茶,但呼槟榔,于聘物尤所重。”[4]314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就已记载槟榔代茶的细节:“客至不设茶,惟以槟榔为礼。其法,斫而瓜分之,水调蚬灰一铢许于蒌叶上,裹槟榔咀嚼,先吐赤水一口,而后啖其余汁。”[6]235可见,槟榔在广西等地的食俗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古者百里而异俗,千里而殊俗。”[7]36寓桂文人普遍从遥远的中原地区而来,第一次接触广西独特的人文风俗,自然十分惊奇,进而将之纳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董传策在其寓桂诗中记录了广西的多种地方民俗,涉及当地节庆礼仪、婚丧嫁娶等各方面,这些作品为后世保存了古代广西各族人民生活生产的真实场景,也为研究古代广西的生产、商业、服饰、宗教信仰等经济社会文化水平提供了一定参考。
董传策谪桂十年,其所作寓桂诗真实描绘了明代广西地区百姓的生活面貌,展现出浓郁的广西地方文化风情。这些诗歌有助于后人探寻古代谪桂文人对广西地方文化的感触、认知和接受,对于研究明代广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广西文化底蕴的挖掘及文化项目的开发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