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凤堂
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发展需要。2019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整体育人优势,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丰富,具体包含三个层面:
1.从纵向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协调和统筹不同学段思政课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及同一学段内不同年级思政课之间的有效衔接。
2.从横向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主动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德育思想,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所有教师都要秉承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教育理念,将价值观、道德品质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思政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实现思政课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3.从整体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突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体化教育,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思政课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依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强三者的沟通交流,发挥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促进相向而行。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突出纵向跨学段衔接、横向跨学科融合,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其既要发挥思政学科育人的功能,又要注重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打破各学段思政课之间的壁垒,避免内容简单重复,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和理论性,凸显全人、全景、全程育人目标。
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改革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育人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模式,服务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来看,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可分为若干相互衔接、依次出现而又各具特点的道德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德育教学都应该一以贯之,每个阶段的德育目标、要求都应该体现阶段性、差异性,同时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使之呈现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德国教育家洪堡曾指出,“教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它各个自然阶段中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因为,如果任何学校的手段并不能使教育形成自然的分段,那么势必破坏教育的次序,造成教学和教育思想的分歧,甚至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上的任意性,使他们无所适从和不知所措。”因此,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各学段教学的任务、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点。
新时代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应强调整体育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遵循科学育人规律,把握正确的多元化育人方式,更好地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整体育人优势,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这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在大中小学生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思政课理论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科课程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根据思政课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要求,科学构建和合理优化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体系,合理确定课程目标的设置及评价标准,结合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学段有序推进德育教学,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的课程形成分层递进、螺旋式上升、上下衔接的内容教学序列。具体体现为小学阶段注重思想启蒙教育,初中阶段注重爱国主义情感体验教育,高中阶段注重思想政治常识教育,大学阶段则注重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
2.课堂教学体系的一体化建设。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它通过以理、以情、以美等多维育人方式,以及无所不在的资源载体和“全息”式育人环境,从理论与实践的多角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思政课教学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为此,思政课教学首先要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发展方向,尤其要引导学生理解相邻学段之间相互贯通的精神内涵,了解各学段彼此衔接的德育要求,以及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融合的科学方法。同时,思政课教学还要凝练反映学校特色的德育目标,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3.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构建全景式评价体系,即全人、全息和全程的评价体系。
一是制定整体协调的教学考核标准。推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考核联动机制,明确各学段思政课考核评价标准及评价侧重点;二是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学段思政课特点,分层分类设置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形成整体性、递进式评价体系。三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价的长效机制。明确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质量考评范围,完善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评价主体。四是实行多元评价方式,加强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综合评价,以点带面推进一体化发展性评价改革。设立各学段思政课质量考核评价小组。加强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建设的及时沟通与反馈,实现各学段交叉监督,及时做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效果分级反馈,做好思政课考核一体化评价的有效衔接。
4.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体化发展。一是注重思政课教师的跨学段一体化培训。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从终身教育的维度把握学生生命成长的全过程,认识和掌握大中小学学生道德发展规律与特点,熟悉各学段思政课课程设置、教学的情况。建立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学习共同体,打造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和水平。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应携手开展思政课教学和科研,在思政课课程的目标设定、内容衔接、方式方法、课程设置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二是注重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学科育人优势,需要将思政课教学主动融入其他学科,挖掘语文、历史、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材中蕴含的思政课教学素材,发挥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三是树立全员育人意识。“育人先育己。”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意识、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发挥榜样的育人作用。思政课教师应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身教胜于言传的育人效果。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策略是确保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方法。为此,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注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推进:
1.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运行机制,提升整体育人能力。成立市、区、校三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提升各学段思政课统一领导的决策合力、科学运行机制,有效整合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促进考核评价一体化机制研究,充分发挥各学段思政课协同运行、协调互动、规范有序、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领导力、执行力和评价力。
2.实施思政课教学示范工程建设。针对学生关注的疑难、热点问题,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专项调研,进行集体备课、评课,评选优秀解答教案,发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凸显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3.实施“课程思政”优质课培育工程。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课程育人,发挥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科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建设高校“课程思政”精品课和中小学“学科德育”示范课。打造高校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小学学科德育示范基地。
4.推广融媒体思政慕课。依托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设“大家说理”栏目,邀请思政课教学名师和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科研专家同台授课,运用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形式,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富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新时代融媒体思政公开课。
5.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社团铸魂工程。全面加强党对学校群团工作的领导,深化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培养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学生骨干,把广大学生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每个学生理论社团配备思政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引导广大学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6.以课题形式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聚焦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智慧,研究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内容、路径、方法、评价标准等,确定重点研究主题和内容,深化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7.加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领导与保障系统。加强党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强化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思政课第一责任。加强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天津市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注重创新,成效显著。如,压实各级党组织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学校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由领导干部组成的“形势与政策报告团”、思政理论宣讲“教授团”,深入各学校开展巡讲。建立各高校、各区教育局思政课建设年度考核机制,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