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霍晓宏 樊雅琴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读完一本励志的书时,可能会激发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的赤子之心;当你读完一本健康生活的书时,可能会改掉占便宜、好面子、说假话的坏毛病;当你读完一本自然科学的书时,可能会发出“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感悟……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基本理念之一是: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提出到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要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读书是学习的重要手段。要形成全民爱书、读书的风气,教师就要起带头作用,通过读书升华自己,陶冶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统计显示,以色列人均年读书量是64本,日本人均年读书量是40本,法国人均年读书量是20本。这项统计虽然没有包含书的难易、薄厚等很多因素,但也可以成为一个读书人的参照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在知识的浩瀚海洋里辨明方向,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在浩瀚的书海中,教师读书要有选择、讲策略、有方法。
对于教师来讲,当然要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如果你是学科教师,那就要熟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通过专业阅读领悟学科专业的知识、技能、方法、思维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你是班主任,那就要读些班级管理方面的著作,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要通过阅读建立起由教学论、心理学及专业知识构成的专业理论的基础知识架构。在工作之余,要通过阅读一些教育教学刊物,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当前课程改革进展中的新理论、新经验,不断汲取教育理论的前沿思想,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积淀出必需的专业素养。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快速更替。为适应社会发展,教师当然要博览群书,但人的精力有限,在读书的年龄要集中精力读书,工作中要有重点地读书。名著精品深钻细研,花边新闻一带而过;专业发展把握前沿,生存技巧量力而行。选择是人生的重要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书籍,既博又专,方为上策。
有些书需要精读,即反复仔细地阅读。也就是读书要用心,做到玩味、揣摩、咀嚼、品味、感悟书中内容。有些书可以泛读,即泛泛地阅读。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择其重点,有针对性地阅读。有的书可以浏览,即粗略地看,用最短的时间,把握书中的主要思想内容。
读书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因人而异。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对阅读的内容有感同身受的体会。可以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读一本书,这种读书方法比较适合那些通俗易懂或是有助于扎实治学功底的书。如果时间不充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强求一气呵成,可以间断着读。搞研究或者做论文时,可以用比较对照的方法同时读若干本书。读小说或快速浏览资料时,可以“跳读”。精品名著可以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有些书可以审视着读,像教师审查学生作业一样。
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时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做好心得。除了以纸笔记录的方式外,还可随时随地把想法记录在手机“备忘录”中,隔一段时间整理一下,概括出一段时间的所思所想,这样就可以写成一篇有创见的文章了。也可以作摘录和批注,毛泽东同志读书便喜欢随读随在书中做些勾画,写出自己的心得。
培根说:“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这是从个人提高修养、促进发展的角度,对读书的好处所作的精辟概括。读书要有升华,在阅读中发现自己,在思考中感悟道理,在疑难中创新创造。读过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去,但读书后的气质升华会绵延流长。
读书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和自己的生命、生活建立联系的一种精神活动,其最重要的功用是改变、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读书之要,在追本,在激趣,在得法,在明道。顾明远教授认为,要缩短中外教育差距,最终还得靠提高教师的素养,不仅是某门学科方面的素养,而且是整体的文化素养,包括责任心、爱心等。教师读书要从书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发现知识、技能、方法甚至是智慧。
读书是一个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会让人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这其中,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而且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前提,只有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改变和提升自己。教师只有在读书中发现自己、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更有涵养的人,才能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成长。
读书就是与作者交流,看了书名后先闭目静思,想象书中的结构与内容,看能否与作者擦出火花。要一边读一边思考,努力形成知识的内化。读书的第一个层次是用理论指导实践,让自己受益;第二个层次是在书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方法,创造出新理论,超越前人;第三个层次是达到“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的心境,超越了“功利”的视界,这时的读书就会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习惯。
读书需要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想法和观点。有的人读《红楼梦》半途而废,因为不认识的字总成为“拦路虎”,不明白的事总让人费解,便失去了热情和兴趣。然而,通过与他人交流《红楼梦》、观看电视剧版本,又拾起了读它的兴趣,再次下决心把这部名著啃下来,不但文字功底得到了提高,而且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人文、传统。教师不能把好书视为禁脔,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有好书要推荐和互通有无。自己读书的时候会有一些感悟,但仍有很多东西没有被激活,通过与他人交流读书体会,分享各自的读书经历,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能激发自己内心潜藏的认知。
读书可以是消遣,是享受,也可以带着问题读书,对问题、疑难进行探究。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学生“就是学不进去”怎么办?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书,从书中探究各种方法,再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境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时代在快速发展,教师存在“知识耗损”,如不能及时更新、补充,就不能做到“教学相长”。社会形势和教育发展都要求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地进行创新创造。
教师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读那些影响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书。这些堪称经典的教育著作,可以使教师从有限的、狭隘的教育经验之中跳出来。比如,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派包括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社会学习学派与认知发展学派,各个学派都有成功之处,也互有争论,如果能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发展中国本土化的理论,这就是创造。
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读书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通过读书来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育的梦想和自己的人生价值,让生命因读书而出新出彩。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易形成或改变其思想观念或态度,这是因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发生在心理发展的可塑性阶段。教师引领学生读书,一要靠人格魅力,二要有本领,三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形成师生读书共同体。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熏陶学生读书,最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教师爱读书的品格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谈吐的质量和深度,像呼吸一样,在吐纳之间显示一个人的气质与涵养。
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读书作为自己的职责。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当教师将自己读书的喜悦、读书的体验、读书的收获传递给学生时,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在这种良好氛围的熏陶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燃起读书的渴望,感受到阅读的喜悦,会觉得读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教育社会学奠基人涂尔干认为,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在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读书需要时间,平时学生要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学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个别学生甚至整天忙于应付各种习题,这也是现实。诚然,多做题确实可以提高短期的考试成绩,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但这是短期行为,只做题不读书,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读书,而且要督促学生坚持读书,引导学生善于挤时间,利用睡前、饭后、课间等零散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碎片化阅读也能增长才干。许多新鲜事物、时代信息往往是在碎片时间得到的,它是集中时间读书的重要补充。
教师要善于营造书香课堂,为学生读书提供便利。可以建立师生读书共同体,定期交流读书体会。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引发学习的地方,师生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生,创造充满诗意的校园。
教师的眼界、胸怀影响着学生的眼界和胸怀。作为教师,除了自己爱读书,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爱读书之外,还应向学生介绍必要的读书方法。要让学生懂得,拿到一本好书应如何读,如何借助阅读提升自己,等等。教师要把好书推荐给学生,包括课内参考资料、课外拓展阅读等;还要向学生介绍选择书籍的方法,使其自身有筛选内容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读书可以陶冶心灵,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读书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我国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5G、量子通信等高端领域,我们已从跟跑者逐渐变成了领跑者。当我们站在潮头,读书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最难的题是读不懂的题。由此可见,阅读是学习的重要能力。其中,学习是广义的,读书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埋没人才,能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读书是人类文明得以不断传承的重要通道。读书的形式丰富多样,读书的精彩不胜枚举。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工作和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就摒弃了读书无用与有用之争,进入一种无功利的境界,就会带来自觉的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读书,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思维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思维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