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扬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2206)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了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并在逐步代替原有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会充分借助互联网教学技术,将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此举不仅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还是高校实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另外,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时,可以通过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而为了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高校思政课网络化教学体系,就应当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各种不足,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以互联网为背景,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与以往也会有所不同。目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做好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然而,伴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思政教育不仅需要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渴求,还要满足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所提出的种种要求,以此为基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着重做好思想意识的引导工作。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高校教师更要及时更新思政教育理念,积极学习,以期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育人功能,并且,要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不能操之过急的工作,需逐步强化对现代网络的适应性与操作能力,从而引领高校思政教育达到新的境界。
教师在开展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时,往往需要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这样的交流方式也较为严肃和正式,难免会使有的学生迫于心理压力,从而做出对真实意愿有所保留或是故意不告知真相的选择,进而未能达成师生关系的良好互动,这也就致使教师不能及时、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具体证据,无法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引导。然而,依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起的教育平台,除了可以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还能促使师生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实现实时在线的互动与交流。同时,由于网络氛围的相对自由和开放,也为思政教育打造了一个同样宽松的师生对话环境,此举有助于学生打开自己的心扉,主动向教师倾诉自身的烦恼或是寻求帮助,基于此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对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中,师生之间通常将课堂教学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这就促使学生在脱离思政课堂之后,自身的思政教育始终未能得到其他进展。然而,高校思政教育立足于互联网背景之下,可以拓宽现有的思政课堂教学途径,学生得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上的社交工具同教师建立起密切联系。一旦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了问题或是其他疑惑时,便可以同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当教师收到学生发来的信息时,也应在第一时间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借以弥补原有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中的空白地带,进一步保证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互动性与实效性。
学生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始终会对教师抱有尊重的态度,并且教师在课堂中也一直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其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始终以辅导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身份出现,从而使得教师在学生心中有较强的权威性。如今,教师这种原本的权威性已经开始发生了一些改变,受到了挑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可以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快速搜集所需信息,且互联网在信息传递方面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快捷性,这就为学生在获取信息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此为背景,教师不再占有主导地位。加之,许多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由于未能及时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没有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能,因此,其难以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相适应,导致其在教师的威信力与影响力等方面难以获得学生的信服,进而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生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搜集所需信息时,拥有了更为广阔的信息获取渠道,且信息来源也变得愈加广泛。互联网对学生思想造成的影响如下:学生在接受、理解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多维性思维。以往学生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解,才能深刻理解与体会信息内容,而在互联网时代之下,学生却可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去感悟信息,这就对传统教师的被动教学方式造成了一种根本性变革,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判别能力、筛选和识别信息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思政教育者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权威性不再同以往一样,且原有的信息优势地位也不复存在。
思政教育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主要借助教师在课堂的讲授或是同学生开展课下谈话的方法予以开展,这就要求教师预先筛选出带有针对性的有效内容,借以令受教育对象提高自身的思政水平,帮助大学生增强知、情、意、行能力。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大部分学生均未能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并且其在分辨信息方面也存有不足,倘若这些学生能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那么便能提高思想意识。
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变得愈发多元化,尤其是借助互联网,可以获得许多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却并未接受过预先筛选,难免会有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互联网中的信息还会为学生带来颠覆性认识。同时,网络信息可能还与教师传授的内容存在差异性,从而令学生感到迷惑不解。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会受到互联网的不可控性带来的种种影响。
为了革新思政教育,可以对现有的思想政治观加以创新。因而,教师应当及时转变现有的思政教育观念,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作用,多多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而思政教育工作者主要是通过下述几个方面来创新自身的教育观念:(1)采用民主教育。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渠道日益增多,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这就可以看出,教师在互联网时代的地位与以往不同,同时,教师对此也应作出正确认识,不断调整自身位置。唯有教师将自身位置调整到与学生处于相同地位时,二者进行平等交流,才能以此改进现有的思政教育。(2)养成积极寻找网络资源的习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使网络资源的影响范围在不断加大,并且网络资源还展现出了高效性与及时性的优势特征,这就要求思政教育教师要正确认识到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学会主动借助互联网搜寻所需知识,借以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学习新的网络知识,以期充分发挥出网络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唯有思政教师对互联网技术有了真正的了解,才能有效利用网络上的思政教学资源,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思政意识的目的。(3)高校教师要明确全球化意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使得全球化变成了一种趋势,以此为背景,教师也应当正确认识到全球化的发展意义,并了解各个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同时,教师除了要知悉西方各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还要了解西方国家借用互联网技术对我国进行的恶意渗透,并借此采取相关措施,大力宣传我国的思政教育,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继而推动我国学生思政意识的进步。
4.2.1 创新思政教育理论
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基础在于思政教育理论,而该理论又为思政教育的发展点明了方向。由此可以看出,思政教育理论的创新有助于推动思政教育的发展。可是,我国当前的思政教育理论中仍存有一些不足。因此,相关人员应参照互联网时代的思政教育发展现状,积极创新教育理论。而且,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才促使我国的思政教育地位产生了变化。因而,相关人员要参照我国的现实情况,完善思政教育理念。同时,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类的思维、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转变,此点也应作为创新思政教育理论的重要参考。总而言之,要立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丰富思政教育理论,进而丰富学生的思政观念。
4.2.2 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伴随着我国的发展,促使思政教育内容本身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如果国家想使思政教育同当今的社会需求相符,令思政教育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就要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在教育内容中不仅要明确我国的基本治国方针,还应同当代特色相融合,此举在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之余,还有助于转变原本枯燥无味的思政教学内容,操作方式大致如下所述:首先,融入“四信教育”。“四信教育”是我国在新时势下,对国家人才提出的一类重要考核标准。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有许许多多的西方国家借助互联网技术对我国进行恶意渗透,这种举措令我国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开始动摇,产生了“四信”危机。其次,融入民族文化教育。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大学生学习本民族的历史,有助于其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因如此,我们应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之中,使学生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最后,融入网络道德及法制观念。虽然互联网技术为我国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但碍于互联网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在该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道德问题。因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向大学生普及网络道德及法制知识,进而增强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的自身管理意识,避免做出任何不道德的行为。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不得不正视互联网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改善现有的思政教育途径时,应当积极融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构建起一套全新的思政教育理念,进而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