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发展路径研究

2020-01-09 08:46
图书馆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联网图书

陈 皓

(深圳市南山图书馆,广东 深圳518052)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深度优化,公共图书馆面向社区基层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也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契机,特别是依托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技术服务体系,使得公共图书馆各类技术型服务项目也得以广泛深入到社区基层[1]。图书馆物联网技术服务体系作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不仅有利于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发展,而且可以使社区读者获得全新的服务体验,提升图书馆在社区基层的影响力。因此,有必要分析和总结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发展路径,并为公共图书馆特色化创新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物联网与图书馆

物联网技术作为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成果,目前已逐步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物联网主要是以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通过设定信息传输协议,借助各类传感设备的数据采集功能,将目标物体与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智能化感知、追踪以及实时管理[1]。这意味着与信息技术相关联的各类服务,都可以被纳入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畴。目前,国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将现代化网络信息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创造了先决条件。公共图书馆通过物联网,可以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号技术以及RFID识别技术集成于统一的平台中,从而实现对基础设施设备、图书资源的智能化管理,为读者创造出更为快捷、高效、舒适以及安全的服务环境,在面向读者进行互动化信息传播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图书馆对于读者的吸引力[2]。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公共图书馆,在对读者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路径进行变革的基础上,可以更为灵活地实现组织与服务模式的创新,拓展图书馆面向不同群体的服务内容。

2 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现状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服务行业应用的逐步深入,我国图书馆界也积极开展了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图书馆社区服务的探索。在国内公共图书馆中,最早的是深圳图书馆于2008年所推广应用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这一系统主要由分布于社区的自助服务机、位于图书馆的系统监控体系以及线下图书物流管理体系3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分布于深圳各个社区的自助服务机是系统得以成功服务于社区读者的核心部分,社区读者可以通过自助服务机享受24小时图书借还、办理借阅证、会员缴费等服务项目,这不仅大大节约了读者前往图书馆进行业务办理的行程时间,真正地实现了足不出社区,而且有效解决了传统借阅服务中普遍存在的手续繁琐、等待时间长等突出问题[3]。深圳图书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投入使用之后立即获得了深圳市民的普遍欢迎与好评,国家文化部在进行考察之后,也将该系统作为成功经验,面向全国进行推广。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青岛等大型城市基本上都建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部分城市还对这一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面向社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服务项目。

3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的优势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智慧技术手段是构建智慧阅读生态系统的保障,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智能识别、管理、推荐、送书、建档,给读者以快速、精准、顺畅、无缝对接的服务。

3.1 提供更为全面化的服务

社区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基层的节点单位,逐步实现面向社区读者服务的自助化、便捷化,一直以来都是公共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与拓展的重点方向。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集成体系在为社区读者提供便捷化服务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下公共图书馆在社区设置服务站点所受到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的限制,以更为灵活的方式设立自主化服务站点,使社区读者就近就便可享受到与以往社区图书室、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实体图书馆形式相一致的服务内容,实现了公共图书馆面向社区服务的高效化、即时化以及便捷化;另一方面,利用物联网全面、快捷的信息数据采集能力,图书馆可以通过后台监控系统及时了解自助设备运行情况、读者需求办理情况、图书供给情况等,从而立足宏观的角度透视服务社区读者的真实状况,以便于更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社区服务建设[4]。

3.2 提供更为主动的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不仅仅满足于图书馆的被动服务,他们更期待图书馆能够通过主动服务的方式,来挖掘其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依托物联网技术,公共图书馆除了直接面向社区读者提供便捷化服务之外,还可以通过物联网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构建集“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为一体的集成化图书馆服务体系。图书馆可以利用物联网中的智能化传感设备对社区读者行为进行采集、追踪,最终汇集于云平台中进行储存,而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读者行为数据模型,进一步分析出个体读者服务需求偏好[5]。借助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类便捷化信息推送渠道,如微信、微博、E-mail等,图书馆可以面向社区读者主动进行个性化信息资源的推送,增强社区读者的服务体验。

3.3 提供增值化服务

随着物联网技术与图书馆业务融合程度的加深,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模式来为社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已具备技术实践基础。各级公共图书馆结合自身服务实际,大胆进行了立足物联网技术的增值化社区服务探索。例如,天津市和平区图书馆在物联网的支持下,推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图书借阅服务模式。社区读者可以关注天津市和平区图书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完成基础信息的注册之后,就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中的“扫码荐书”功能进行图书的在线借阅预定,提交订单之后,该图书馆就会安排合作的快递企业直接送书上门,使社区读者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到图书借阅服务。读者阅读结束之后,也可以通过社区内的自助图书借还设备进行图书归还,从而真正实现了面向社区读者从“借”到“还”的增值服务。

4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的主要方式

4.1 智能化图书管理

目前,在总分馆制的实践中,很多公共图书馆在基层社区都设有分馆,如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等。这些分馆的日常管理能力远不如总馆,尤其是在图书管理方面,往往采取的是传统人工清点、整理的方式。而通过物联网,馆员只需要借助条码阅读器,就可以通过快速扫描的方法,有效采集书架上所有附有电子标签图书的基本信息,从而顺利地完成图书盘点工作。与此同时,图书盘点统计的结果也可传回总馆大数据平台中,便于总馆结合分馆图书供应状况以及读者需求,做好统筹分配[6]。

4.2 读者阅读自助服务

利用物联网技术面向社区读者提供阅读自助服务是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最为常见的服务类型。该服务依托的载体主要是可以在社区内自主进行投放的自助服务机。目前,国内社区所投放的图书馆自助服务机主要具有以下3方面功能:一是图书借阅与归还业务,只要凭借书证或身份证,无需复杂操作,就可以在自助服务机的引导下,轻松完成图书借阅与归还;二是图书信息查询业务,社区读者可以通过自助服务机查询所需要图书的数量、借阅情况以及该图书在区域内的分布情况;三是预订服务,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图书馆在节假日期间十分忙碌,致使部分读者临馆阅读而没有位置,针对这一状况,国内一些图书馆在社区放置的自助服务机还可以提供图书馆座位预约服务,读者可以提请进行位置的预约与查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行程。

4.3 休闲智能体验服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服务环境的日益成熟,在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建立休闲智能体验服务空间也逐步成为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发展的新方向。读者在踏入空间时,通过物联网智能感知设备自动扫描,便可通过大数据平台提取读者的基本信息与阅读偏好,赋予读者会员卡,为读者之后的行为量身定做相应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当读者找到座位并扫描会员卡之后,智能桌椅便可自动调整为读者最佳阅读姿势所需要的高度,并即时通过网络向读者发送可能需要的阅读信息,从而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的阅读环境。此外,利用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可以让图书馆的建筑、设施设备、文献资源等融为一体,统一于一体化服务平台进行阅读环境的打造,从而使读者获得更为优越的休闲智能体验服务[7]。

4.4 移动数字阅读设备外借服务

随着数字移动技术的深入发展,移动数字阅读逐步在图书馆读者群体中普及。国内一些公共图书馆也逐步加大了数字移动阅读器、ipad、VR阅读器等设备面向读者的投入力度。但由于这些设备成本较为昂贵,在社区图书室很难普及。针对这一问题,国内一些图书馆借鉴“共享充电宝”运营方式,推出了移动数字阅读设备外借服务,具有一定信用度的读者可以直接在社区图书室租借移动数字阅读设备,归还之后也可供其他社区读者共享使用。这一服务举措的实施,不仅加快了移动数字阅读方式在社区读者群体中的普及,而且创新了社区读者获取和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路径,提高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传播效率。

5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的发展路径

利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成果与图书馆传统行业相融合,物物相连,书连一切,激发图书馆行业新潜能,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手段的多样性,彻底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5.1 构建综合化服务管理平台,增强技术集成效应

物联网技术归根到底只是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的媒介型技术,要想更为广泛地实现面向社区读者的技术服务,还需要构建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为一体的综合化服务管理平台,并由此推动面向社区读者的便捷化、智能化服务效果的形成[8]。平台的构建应当侧重于以下两点:首先,平台要通过技术的集成以及标准化数据格式的形成,使得数据搜集、标准化处理、分类整合以及加工利用等诸多步骤上得以连贯,从而使得与社区读者服务行为相关的数据,如读者的借阅行为、临馆时间以及信息检索内容等,都可以储存于平台并加以分析利用;其次,平台应当及时动态调整与发展新的服务模块,尽可能地实现服务模块与图书馆物联网的同步发展,从而为社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

5.2 借助总分馆制优势,推动服务资源面向社区的合理布局

随着总分馆制在国内公共图书馆实践中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服务模式得以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因此,公共图书馆也应当充分利用总分馆制的制度优势,积极推动服务资源面向社区的合理布局,可以考虑从以下3个层面着手实施:一是要统筹完善自助服务设备面向社区基层的投放分布方案,尽可能地延伸自助服务设备所能达到的服务半径,提高自助服务设备的利用效率,并与投放社区达成相关的服务以及后期保养协议;二是注重图书资源的RFID条件的标准化建设,总馆应当集合社区内分馆的图书资源,按照“统一管理、统一编目、统一投放”的集中式管理方式,加大总馆图书资源面向社区分馆的投放力度,推动图书资源在不同社区分馆间的共享共用,节约图书资源采购成本;三是定期开展面向社区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活动,通过技术培训与指导,提升社区服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有效协助总馆开展各类服务保障性工作,并具备指导社区居民正确使用自助服务设备的能力。

5.3 拓展服务应用方向,增强社区管委会惠民服务能力

公共图书馆除了具有服务读者的职能之外,还是全社会信息汇集、加工与传递的重要部门。因此,在推动物联网技术服务于社区读者的同时,也应当逐步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政务服务方面的应用,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开展深度合作,切实增强社区管委会的惠民服务能力,以此来间接服务社区居民。结合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的经验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帮助社区建设智能管理系统,推动社区管理者、居民与智能管理系统形成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如社区门禁、社区服务支付、社区医疗等,在推动社区智能化管理的同时,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智能化生活体验[9]。二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强大的信息采集能力,帮助社区完成对居民日常生活的管理。例如,图书馆可帮助社区建立数据采集系统,社区可以采用“居民扫码,数据库管理”的方式,完善对居民出行信息、健康信息的记录,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精确度。

5.4 强化物联网服务的宣传与引导,提高服务覆盖度

公共图书馆借助物联网技术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就是为了能够更为高效、便捷地服务社区读者,让更多的社区读者能够就近享受到与中心图书馆相一致的服务。从现实情况来看,能够充分享受和体验图书馆物联网服务的多为青年群体,他们由于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与学习能力,可以很快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物联网服务来满足自身的诉求。然而,对于占相当大比例的少儿和中老年社区居民而言,往往因为无法单独理解和操作图书馆自助服务设备或平台服务模块,而不能及时享受到便捷化的图书馆服务,甚至有时候不得不亲自前往图书馆进行业务的办理。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强化物联网服务的宣传与引导,逐步提升物联网服务的覆盖度。例如,上海市图书馆为促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卡通”服务在社区居民中的普及度,专门打造了立体化宣传推广途径,通过在社区张贴海报,在社区电子屏中插播宣传广告,联合社区居委会、学校开展培训推广活动等方式,有力地提高了“一卡通”在社区少儿和中老年群体中的覆盖度,拓展了图书馆物联网服务群体[10]。

6 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促进了图书馆的内涵式发展,创新了图书馆服务模式,在为社区读者提供立体式、人性化、个性化、高效化、综合化服务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深圳南山图书馆作为在南山区拥有7家分馆的公共图书馆,具有良好的社区服务经验和基础,数字化图书馆也已建成和运行多年,同时还具备了良好的技术服务团队,这都为该馆建立面向社区服务的物联网技术服务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望未来,深圳南山图书馆应当着手制定物联网技术服务体系规划方案,并按照规划方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物联网技术服务于社区读者的新方向、新项目,真正满足社区读者多元化的文化信息服务需求。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联网图书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以社区服务构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析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图书推荐
物联网下的智控萌宠屋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