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民
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视频都是核心内容组成,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这就解决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难题,传统课堂40-45分钟,学生最少神游25分钟,注意力很难集中这么长时间。而微课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段时间内,还可以重复播放,一遍没学会,还可以播放第二遍,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1]。
主题突出、多样传播,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主题突出,教师也不用担心哪个学生没有记住重点,因为突出的就是重点,只要看了,就是重点,也不用担心哪个学生因为课上神游,错过重点。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错过前面的章节会导致后面的课业跟不上,而微课可以回放,便于学生查缺补漏。
广泛、碎片化,知识点集中,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碎片化,但是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是全面的,重点是集中的,涉及网络,延展空间也是巨大的,这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尤其是数学,每一个知识点都是连贯的,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真谛。
每一组微课出来后,先看到的都是教师,教师可及时对其中的不足加以调整,学生看过微课后也可以反馈自己的看法,如哪里不了解、不清楚了,便于教师及时更正,让学生有参与感,让教学有实用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散思维有重要意义,通过发散思维,学生会学着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能够改善单项思维的不足。
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灵活利用微课,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教师可以展现多种问题,如分蛋糕:小明过生日,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个大蛋糕,让他邀请自己的朋友给自己过生日,于是小明请来了班上的五个同学,但当蛋糕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小明不知道怎么分了,因为每个朋友在他心中都是一样的重要,他想给他们一样多的蛋糕,怎样才能给每个小朋友一样的蛋糕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的方法更贴近生活,也能让学生更有求知欲,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学习需要从学到做,再从做到学,只有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探究,才能让学生更有参与感。
例如,学习“年、月、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日,记下来,并告诉教师,教师可以做成微课,加入一些生日歌,搭配快要过生日的人员,再加上为什么这一天过生日的讲解。这样的微课学生都会积极去看,积极听课,因为他们都付出了自己的劳动,都想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展示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就能让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感。
爱伊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因为不管是生本课堂,还是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都应该是从兴趣开始的。
例如,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可发挥微课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可制作圆周率得出的小视频,让学生在看动画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知识,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圆周率是怎么得出来的,从而引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对“微课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思考,虽然具体实施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微课这种新教学模式下,我们应努力发掘其中的各种可能性与利用点,让其可以有效达到生本课堂的教学特点,那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以趣促学,学以致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