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娟
“有效引导”的教学模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对小学教学模式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引导型教学,由原先的“传道受业解惑”,转化为参与课堂讨论,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由于受年龄的影响,小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由此设计教学方案,教师有效引导,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媒介,讲授课堂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1]。
例如,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我借助微课教学,在课前制作PPT,插入了许多图片,对于小学生来说,文字相对枯燥,图片远比文字的吸引力要大。我列出了许多图形,让学生计算面积,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出来的。学生踊跃举手,一时间,课堂氛围异常活跃。通过图片教学,让学生充满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总会由于数学知识过于抽象、自己粗心大意等种种原因发生错误,这种情况也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可以把这些错误看作是特殊的教学资源,借此进行分析和引导,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提高对错误的重视程度。还有,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先对自身进行检讨,反思是不是因为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产生了错误理解,并且,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该进行责备和处罚,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2]。
例如,学习“简易方程”时,我给学生布置了随堂作业,最后收上来逐一批改,针对作业中的错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查漏补缺,并对作业中的错误习题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学生认识到错在哪里,为什么出错误。后来我也对自己的上课方式进行了反思,不断改进,让学生能更加清晰地熟记知识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课过程较为枯燥乏味,授课方式也十分单一,而小学生的年纪本来就小,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从根本上就缺乏耐心,甚至有的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只讲述基本概念,枯燥的定义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久而久之,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如采取合作学习模式,此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这时只是引导者,主体则是小组合作中的学生。此模式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活跃,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3]。
例如,学习“比例”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列举生活中还有什么正比例的例子,一时之间,教室里热烈沸腾,同学们都在踊跃发言。通过合作学习,他们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得出了很多答案。这个过程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充满激情,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此后,合作交流也成为了课堂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方式。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引导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积极性,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更好地握知识,促进学生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