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跃强 邢晓儒 李 竞 司孟建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0)
为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准确掌握学习倦怠成因,笔者以山西医科大学张丁香编订的《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问卷》为基础,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编订了调查问卷,设计35个题目,分为6个维度:自我效能感、自身因素、学习压力、专业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采用五级计分法,项目得分越高,此项目对学习倦怠影响越大。
笔者以邢台市3所职业院校在校生为被试对象,发放调查问卷3755份,其中有效问卷1878份(部分调查问卷不完整,视为无效),被测对象涉及大一、大二、大三,男生、女生以及理科、文科、工科、医学类各专业均衡分布,调查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通过调查分析,得分较高典型问题是:
(1)刚开始知识比较简单,觉得个人学习能力没有问题,后来发现突然听不懂了;(自身)
(2)所学的专业与当初设想有很大差距;(专业)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自身)
(4)不能合理地运用学校提供的资源;(自身)
(5)感觉学校学习环境不够好;(学校)
(6)看不进去书,压力很大,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自身)
(7)对大学三年的学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自身)
(8)感觉所学的专业知识太枯燥;(专业)
(9)不能灵活自由地选择想学的课程;(学校)
(10)认为现在所学的课程比较死板,不灵活。(学校)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日常教学实际,笔者将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成因总结如下:
(1)个人因素。
一是学习动力不足。很多学生选择就读高职是高考成绩不理想无法选择心仪的本科学校,他们进入高职以后学习动机不强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大学三年的学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这种自暴自弃的心理导致学习倦怠。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属于学困生,长期受家长的埋怨、教师的忽视以及同学的歧视,在学习上有自卑心理,自我效能感低,对学习没有信心。
二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相较于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有很大变化。学习内容从基础知识变成专业课程,内容抽象,课堂信息量大,学生听课吃力,日积月累产生“看不进去书,压力很大,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的情绪。学习环境上很多大学生对以疏导为主的管理方法不适应,缺乏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就会跟不上节奏,产生“刚开始知识比较简单,觉得个人学习能力没有问题,后来发现突然听不懂了”的现象,逐渐厌倦学习。
三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大学阶段生活相对宽松,再加上外界诱惑增多,部分自制力差的同学出现迟到、旷课、课上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渐渐对学习敷衍了事,失去兴趣。
(2)学校因素。
一是教师质量有待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以应届研究生为主,近年来引进部分企业技术人员。研究生理论水平过硬,但实际操作经验少;企业技术人员,实际操作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相对欠缺。既有良好的理论背景,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较少。
二是课程建设缺少吸引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大多参照本科院校,理论性强,技能操作较少,部分学生认为所学内容缺少实用价值,产生厌倦情绪。此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学生认知需求。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随时能接收到最前沿的资讯信息,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产生“感觉所学的专业知识太枯燥”“认为现在所学的课程比较死板,不灵活”等想法。
(3)社会及家庭因素。
一是社会偏见。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人们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与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得不到认可,高考分数偏低的高职学生被认为低人一等,甚至有人认为高职院校即差生的收容所。受社会偏见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自暴自弃。
二是就业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导致部分专业供过于求,就业形势严峻。随着就业门槛越来越高,好多企业单位只招收本科以上学历,甚至“211、985”的毕业生,这让高职学生倍感焦虑。尽管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减少学校的标签,公平就业,但要实现进一步公平的就业环境仍需较长时间。
三是家庭环境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负责人,价值观念、教育方式都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过度的干涉,情感的忽视等都会造成孩子学习厌倦。相反,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低,过于溺爱,只要孩子能顺利毕业其他方面并不过多要求,也会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出现学习倦怠。
结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及原因分析,笔者试图为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出一些建议及措施,希望能给同行一些启示。
2.1.1 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帮助学生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分享学习经验,结合实际,将学习任务分解成阶段目标,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实现小目标,到完成大目标,体会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习兴趣。
2.1.2 增强自我效能感,消除倦怠心理
根据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研究,强烈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激发学习动机,消除学习倦怠。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以下3种途径:一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学生提供多种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施展的空间,提高自我成就感。二是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通过一对一咨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能够根据自己的人格特质、能力特质,规划3年的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动机。三是进行针对性地归因训练、时间管理训练,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掌控感,培养学习的责任感,矫正不良学习习惯,挖掘自身潜力。
2.2.1 加深专业的了解,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情绪很大原因是对职业前景认识不清,信心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将职业前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岗位,从而提升学习的目的性。学生通过对职业前景、就业岗位的深入了解,增强学习信心,明确学习目标,规划学习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2.2.2 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优势
高职教育强调应用性和技术性,学院应该立足专业,结合自身特色,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感受学习价值。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色特课程,培养企业需要的对口人才,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动机。
2.2.3 教师积极引导,缓解倦怠情绪
教师是学生学习倦怠情绪最直接的感受者,也应是解决学习倦怠问题最有力的推动者,学生学习倦怠的产生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多样,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学内容上教师也应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将本专业的前沿资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感到专业课程的时代价值。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分层次教学、翻转课堂、信息化手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促进课堂的有效性。
2.2.4 多种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随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提出,教师应更注重学习过程而非结果,由单一的书面考试转变成综合日常测评、小组成绩、学习讨论、课堂参与度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改变学生平时散漫、考前突击的学习状态,通过转变考核方式,提高学生间接学习动机,促就有效教学。
2.3.1 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消除学生学习倦怠和社会偏见,最根本的途径是高职院校不断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增强自身吸引力。通过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建立良好的学风教风,突出办学特色,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社会、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使高职教育逐步发展壮大。只有高职教育自身崛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偏见。
2.3.2 灵活办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订单班,根据岗位需求优化课程设置,让学生体会到课程的实用性,为企业输送对口人才。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优秀毕业生给学生讲座,树立榜样,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到优秀的企业参观学习,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体会学习的价值。
2.3.3 职业规划辅导,促进学生就业
毕业之后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大多数高职学生最直接的诉求。但随着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很多学生对自己成功就业的信心不足,进而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动机。高职院校如果能够将职业规划辅导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打消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顾虑,就会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2.3.4 加强心理教育,减轻学习压力
学习倦怠本身就属于心理学领域的问题,所以减轻学生学习倦怠情绪,专业的心理辅导必不可少。大学生本身就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定型的阶段,但又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别人评价的影响。升入大学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挑战,哪一方面处理不好都会造成情绪低落,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学校应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对生活困惑、迷茫的学生及时疏导,排解压力。此外还应开设相关心理课程,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养。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高职院校管理者也应抓住大好时机宣传、普及高职教育的价值,提升办学水平,提高院校影响力,努力建设成引领社会改革、支撑行业发展、体现中国特色、对接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让人们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的价值,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树立榜样。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高职学校应重视家校合作,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将家庭变成学校教育的重要援助力。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庭档案、定期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对于空间距离较远的生源,辅导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发挥现代交互平台的优越性,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微博等,也可以尝试建立网络家长学校,加强沟通。通过这些形式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指导,给家长传授教育理念,通过家长的激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减轻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学校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态,加强沟通,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由来已久,它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要改善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共同努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高职教育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