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舞蹈选手运动疲劳对赛前焦虑影响的研究

2020-04-30 06:45
湖北农机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舞蹈情绪运动员

苗 峰

(沧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 研究背景

在体育舞蹈运动项目水平不断提高的宏观背景下,对相关运动选手实施有效、及时的心理干预、心理监督和心理控制,逐渐成为体育舞蹈运动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现阶段,我国对体育舞蹈人才现代化培养模式优势仍然不够明显,长期针对运动选手技能与体能进行训练。虽然这种训练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和比赛成绩,但是对其心理关注程度仍然较低,不利于其心理素质的发展,难以使体育舞蹈运动选手的成绩得到进一步提升。

1.2 研究目的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质量体育舞蹈运动选手之间的技术能力、身体素养以及竞技思维、竞技意识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前行,胜利与失败之间的差异极其微小,对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心理素养、赛前情绪的要求随之提升,导致心理干预和心理监督控制的地位逐渐上升。

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包括焦虑、烦躁等情绪在内的赛前情绪、心理疲劳,作为实现有效心理进度控制和心理干预的关键内容,当前心理学领域、体育领域对上述2种心理变量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深入层次相对较低。继而,对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相互影响认知较浅,对怎样实施有效、科学的干预,帮助运动员调整赛前焦虑情绪处于较为茫然的状态。本研究以河北省体育舞蹈一线运动选手为例,选用问卷调查法等方式对其实施科学化调查分析,针对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运动心理疲劳和赛前焦虑情绪的关系进行系统化研究。主要目的主要分为以下3点:

(1)掌握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赛前焦虑情绪、运动心理疲劳现状。体育舞蹈运动选手的赛前焦虑情绪、运动心理疲劳是训练中常见的问题,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不管是对训练还是对比赛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掌握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赛前焦虑情绪、运动心理疲劳现状和基本特点。

(2)理顺赛前焦虑情绪和运动心理疲劳之间的关系。赛前焦虑情绪和运动心理疲劳作为2个相互独立的心理变量,是否在相互独立的背景下依然存在着密切关联,不仅是体育学术领域、心理学学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更是影响体育舞蹈运动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对河北省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进行系统化调查的基础上,理顺以上2种变量在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身上所彰显出来的密切关联,为未来相关运动选手的心理干预、心理监督控制奠定夯实基础。

(3)讨论赛前焦虑情绪的干预措施和对策。不管是赛前焦虑情绪,还是心理疲劳,一旦超出合理的范围,均会对体育舞蹈运动选手比赛成绩、训练效果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对其心理的健康发育产生严重阻碍,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之三在于发现运动性心理疲劳、赛前焦虑情绪的干预对策和具体措施,大幅度降低体育舞蹈运动选手的心理疲劳问题,对其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实施有效控制,为运动选手未来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2 运动性心理疲劳概述

2.1 国内外对运动心理疲劳的研究

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在体育舞蹈这一特殊领域当中,运动心理疲劳问题长期是学术领域的激烈讨论热点和重要研究课题。运动心理疲劳不但会对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运动水平产生消极性影响,并且还会对体育舞蹈运动选手思维能力、耐力和意志力造成负面干预,使运动选手心理情绪上产生不规则波动。运动心理疲劳对于体育舞蹈运动选手来说,并不是一种突发性的问题,而是具有一定前兆的。这种前兆主要展现在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展现出的焦虑、烦躁,以及抑郁、难过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简而言之,体育舞蹈运动选手的心理疲劳一旦发生,那么必然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生理疲劳虽然也是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问题,但是其与心理疲劳具有本质上的差别。生理疲劳的消除仅需运动员赛前充足休息,或者采取一定现代化的生理干预方式便能够有效的消除这种疲劳,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应有水平。然而,对于心理疲劳来说,休息或现代化生理干预是完全无效的。因此,对运动员心理疲劳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讨意义重大,不但能够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更高的水平,更能为其职业生涯的延续提供帮助。

2.2 运动心理疲劳概念划分

国际最先提出心理疲劳这一词汇的领域其实和体育无关,其概念和内涵源自于服务行业,传统的心理疲劳主要应用于服务人员从业态度、积极性等方面的评价,能够极其有效地对服务人员工作情绪进行判断。学者Alphonse Baldwin Barrett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下观点,认为心理疲劳这一概念看似独立,但其实并不是独立的,其极有可能与其他内容、其他学科具有紧密的关联。Alphonse Baldwin Barrett为证明以上观点的正确性,从某一行业从业人员外在行为着手,对其长期处于巨大压力状态下的人员进行了心理状态、焦虑情绪研究,发现心理疲劳和员工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Lambert Leonard Marvi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与Alphonse Baldwin Barrett不同的理论,认为心理疲劳并非一种的简单问题,而是融括了多个维度的系统性问题,其中包含生理维度、心理维度以及心理情绪维度3个方面。以上3个方面的维度相互孤立,却又具有着内在关联。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运动心理学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导致心理疲劳打破服务行业的限制,走入体育运动领域。现阶段,大部分运动心理学专家普遍认同以下观点,运动心理疲劳的主要危害表现是:运动心理疲劳会使运动选手比赛前的成就感大打折扣,造成运动选手走入自尊低潮误区,继而影响比赛成绩。与此同时,成绩的下降则会进一步提高运动选手自尊低潮误区的迷失程度,最终导致二者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模式,对运动选手职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甚至断送其运动生涯。继Lambert Leonard Marvin的观点提出后,Maximilian Osmond Norman又提出一种观点,认为运动心理疲劳实质上属于一种应激表现,可以这种疲劳细化为心理疲劳和心理疲劳2个组成部分,导致体育运动选手出现应激表现的根本原因是多元化的,但普遍来源于运动选手自身,如超负荷训练等等。随着学术领域对运动疲劳的激烈探讨和研究,近年来,其概念、定义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说法。第一,运动心理疲劳是心理学维度的资源耗竭,不仅仅局限于情感和心理资源的耗竭,同时也存在于生理上;第二,如果资源耗竭出现在心理维度,那么则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第三,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并非在短期时间内形成的,而是长时间不断累积的结果。

2.3 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运动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和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运动心理疲劳相关的理论角度,其中以Prescott Quentin Raymond和Richard Mortimer Solomon两位学者的理论最具有代表性。Prescott Quentin Raymond所提出的理论被我们称之为“外部控制和单一化认同模式”;而Richard Mortimer Solomon提出的理论则被我们称之为“认知——情境压力模式”。在Prescott Quentin Raymond的“外部控制和单一化认同模式”方面: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Prescott Quentin Raymond就应经提出运动心理疲劳产生的过程,并将这个过程系统性的分为几个时期,包括情境需求、认知判断、生理反馈以及行为的外在表现。Richard Mortimer Solomon则与Prescott Quentin Raymond持有不同观点。Richard Mortimer Solomon利用研究发现,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原因源于运动选手自身,同时造成这种原因发生的源头在于运动组织。如果一名运动员在比赛前清除比赛结果(非具体结果,而是受挫现象的必然性),此时运动选手运动动机将大幅下降,运动员面对巨大心理压力,心理疲劳随之出现。

3 赛前焦虑情绪概述

3.1 焦虑情绪的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审视焦虑这种情绪,其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繁琐的心理现象。对于其客观层面的定义,从不同角度实施讨论的学者较多。Sebastian Wordsworth Zebulon认为,焦虑情绪指的是和环境不匹配、不符合的痛苦的情绪感受,典型的焦虑情绪主要是对不能确定的事情出现提心吊胆的心理波动。

3.2 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赛前焦虑情绪

体育舞蹈运动选手与相关教练人员对运动员比赛前的情绪高度关注,唯有消除赛前焦虑情绪,才能进一步提升体育舞蹈运动选手的比赛成绩,使其发挥出应用水平,甚至突破自我。体育舞蹈运动成绩受赛前焦虑情绪和自信心程度等多方面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体育舞蹈运动选手比赛以前的情绪变化是相关教练人员工作重点,也是运动选手自身的准备重点。

20世纪80年代初期,Valentine Solomon Roderick、Leopold Louis Malcolm等多名研究人员首次总结焦虑情绪和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自此以后,相关讨论研究受其启示,长期处于一种良好发展的状态。目前,相关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成绩、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心理状态表格》、体育活动对焦虑情绪的控制作用等。此类研究讨论当中的绝大多数,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第一,是比赛以前运动选手的自信心;第二,则是季赛焦虑。

针对体育舞蹈运动选手比赛以前的焦虑情绪,我国也对其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逐渐出现大量具备较高可用价值、专业性的研究结论。上述内容对体育舞蹈赛前焦虑情绪的控制、缓解、释放具有较强的干预作用。然而,虽然此类论文具备一定可用价值和专业性,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实证研究的连续效果较差,层次也相对较浅。

3.3 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赛前情绪波动原因分析

赵广东、林元峰于2012年以72名优秀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选手为对象实施心理测试,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人格、品质、赛前情绪等的稳定性,和赛前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韩制样、马思雨、谭永光等人选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方式,对哈尔滨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中学15名参与黑龙江省第十一届高中生运动会的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实施系统性研究,分别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2个层面着手,对高中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赛前焦虑情绪特点实施讨论。刘志伟、陈佳璐、张丰南等人选定2017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体育舞蹈锦标赛运动员,选用心境状态量表(简式)和赛前焦虑问卷对相关运动选手实施调查研究,在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训练时间以外,问卷还针对其赛前心理、生理情况实施调查,分析了体育舞蹈运动选手比赛成绩的赛前焦虑因素以及自信因素、焦虑情绪之间的关联。

3.4 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运动心理疲劳和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

陈淑余、张峰源、李思明等人于2012年以体育舞蹈运动员疲劳问卷、赛前心理量表、比赛动机量表等方式,对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部分优秀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人员实施调查分析,讨论了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心理疲劳和赛前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何玉林、王泽瑞、宋益民等人利用对广东省广州市高中生运动会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进行赛前监控的方式,对相关运动选手赛前焦虑情绪和心理疲劳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运动心理疲劳的差异性层面能够有效预测运动员赛前焦虑情况;在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运动心理疲劳非分层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预测训练比赛满意程度;训练比赛的满意程度在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运动心理疲劳和赛前焦虑情绪各个层面的差异性预测关系当中,具有程度不同的显著中介作用。

对以上研究进行总结:

第一,研究相关的运动心理疲劳、赛前焦虑情绪引发体育学术领域广泛关注,获取相映成就。

第二,有关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机能和体重控制领域,针对运动心理疲劳和赛前焦虑情绪此类的心理学研究依然较少。

第三,有关运动心理疲劳和赛前焦虑情绪的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等热门比赛项目,如体育舞蹈、体操等小众体育项目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鉴于此,本文以河北省青少年体育舞蹈联赛参赛选手为例,对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运动心理疲劳、赛前焦虑情绪实施系统性的量表研究,讨论了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心理疲劳和赛前焦虑情绪之间的密切联系,为相关教练人员快速、及时地掌握运动选手心理情况,以及比赛以前运动选手情绪特点、情绪波动提供参考,为运动心理疲劳的有效控制、赛前焦虑情绪的缓解奠定夯实基础,是体育舞蹈竞赛致胜的关键力量,更为科学化的体育舞蹈训练体系发展提供有利帮助。

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4.1 研究对象

以参加河北省青少年体育舞蹈联赛运动选手为研究样本,对这些运动选手运动心理疲劳和赛前焦虑情绪进行深入研究。

4.2 研究方式

4.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通过国家图书馆、多所大学图书馆,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对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包括近15年以来的运动生理学文献书籍、体育舞蹈心理干预文献书籍、体育舞蹈赛前情绪控制文献书记等。对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心理疲劳、赛前情绪针对性研究进行查阅,发现知网、万方、维普等学术、学位论文网站没有此类资料。继而,将该课题整理为题目,展开深入研究。

4.2.2 专家访谈研究法

依照调查拟定全方位、系统化提纲,择优选取非结构访问的手段,在2019年9-11月对河北省六所开设体育舞蹈专业高校12名体育舞蹈教师、8名运动心理学教授、博士实施访谈调查,分析现阶段运动心理疲劳、赛前焦虑研究情况,以及有关体育舞蹈运动心理疲劳和赛前焦虑的研究情况。继而,就相关性问题积极听取专家建议和意见,为文章撰写奠定夯实基础。

4.2.3 问卷调查研究法

问卷A: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心理疲劳水平调查。

选用《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该问卷共计15个题目,分别对运动员的成就感缩减、体力和情绪消耗以及运动3个层面进行评价;选用五点型几分“从完全匹配”到“完全不匹配”,对应分数分为从5分到1分。每一个层面的问题以相加的方式获得总分,得分越高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其在该层面的心理疲劳水平就越高。

问卷B:体育舞蹈运动员赛前情绪调查。

选用《赛前情绪量表》,根据具体需要实施分布调查。具体而言,该量表通过多年来的发展,逐渐被完善。题目数量从过去的8道题目,上涨到当前采用的16道,并且由4个分量表共同组成,依次为:社会期望焦虑、身体焦虑、失败感焦虑以及自信心。每一个子级分量表又具体包含了4道题目,每一道题分别含有不同的6个选项,依次从“总是”到“从未有过”。调查人员获得的分数越高,那么其对应感受就越强。

调查步骤与具体调查方式如下:

其一,将2种不同的问卷实施科学编码。运动心理疲劳量表应根据最近15d对自身实际训练感受怎样给予答案,比赛以前焦虑情绪量表需要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在即将进入赛场前或比赛即将开始时候给出答案。在具体发放问卷前,应告知被调查的体育舞蹈运动员,本调查纯属学术研究,答案无对、无错,仅需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作答即可;信息不对外公开,完全保密。继而,为问卷的真实性、客观性提供保障。

其二,选择调查研究对象。选择参加2019河北省青少年体育舞蹈联赛运动选手100人,摩登舞群项50人、拉丁舞群项50人,年龄分别为15~22周岁的青少年。

其三,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90,回收率100%和有效率为90%。

表1 问卷调查回收和有效情况

4.2.4 数理分析研究法

通过SPSS22.0等软件,对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进行计算,得出相关的比例。

5 研究结果:各项对比

5.1 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运动心理疲劳和赛前焦虑情绪特征分析

5.1.1 男性/女性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运动心理疲劳对比

随着现代体育的高速发展,高质量体育舞蹈运动选手之间的对抗、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状态,同等级选手和其他选手之间的实力差距较小。因此,这也就对体育舞蹈运动选手的常规性训练提出更高要求,为从根本上提升训练水平,大量体育舞蹈队伍增加运动选手的训练强度,这也是导致运动选手产生心理疲劳、身体疲劳以及不良情绪的关键因素。在常规性训练的过程中,男性体育舞蹈运动选手相对于女性体育舞蹈运动选手来说,不管是训练总量,亦或是训练强度均较高。与此同时,女性体育舞蹈运动选手情绪自控水平相对男性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要更强,在常规性训练的过程中出现焦虑情绪的情况较少,而男性体育舞蹈运动选手情绪控制水平明显欠缺,在经受长期枯燥无味的专项训练、核心训练以及常规性训练后,比赛以前以及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甚至愤怒的负面情绪,导致男性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运动心理疲劳明显较女性更高,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男/女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心理疲劳对比示意表

随体育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其符合安排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也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对不同运动员的训练内容具有将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虽然青少年体育舞蹈女性选手在生理上较男性选手更容易出现疲劳,然而日常训练的过程中男性选手承受的运动强度也更大,因此二者处于不同的训练条件。这也正是导致青少年体育舞蹈男性选手更加容易出现疲劳现象的关键原因,甚至疲劳程度相对女性选手更深。通过表2我们发现,男性选手各项得分均相对较高,说明运动训练的强度、复杂性等对男性选手的影响程度更高,难以与女性选手同等水平的适应训练安排。其中,运动负面评价较高,充分说明男性选手相对女性选手更加容易失去训练动机。

5.1.2 男性/女性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赛前焦虑情绪对比

在赛前情绪方面,男性选手和女性选手在赛前情绪各个层面上均具有一定差异,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男/女体育舞蹈运动员运动焦虑情绪对比示意表

通过表3我们可以发现,青少年体育舞蹈男性选手4个层面均高于女性选手,说明男性/女性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在比赛以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但受性别影响,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5.2 体育舞蹈不同群项运动选手心理疲劳和赛前焦虑情绪对比

5.2.1 体育舞蹈不同群项运动选手心理疲劳对比

本研究选取拉丁舞与摩登舞2个群项的青少年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运动员心理疲劳与赛前焦虑情绪,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体育舞蹈不同群项运动选手心理疲劳对比示意表

通过表4我们可以发现,青少年体育舞蹈拉丁舞选手和摩登舞选手心理疲劳评测结果相差并不明显,P大于0.05,没有统计学价值。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心理疲劳不受体育舞蹈群项影响。

5.2.2 体育舞蹈不同群项运动选手赛前焦虑情绪对比

表5 体育舞蹈不同群项运动选手赛前焦虑情绪对比示意表

通过表5我们可以发现各项P均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价值。由此可见,不同项群对体育舞蹈选手焦虑情绪影响不大。

5.3 体育舞蹈不同级别运动选手心理疲劳和赛前焦虑情绪对比

5.3.1 体育舞蹈级别运动选手心理疲劳对比

本研究选取10~12,7~9级的青少年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运动员心理疲劳与赛前焦虑情绪,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体育舞蹈不同级别运动选手心理疲劳对比示意表

通过表6我们可以发现,青少年体育舞蹈(10~12级)选手和(7~9级)选手心理疲劳评测结果相差并不明显,P大于0.05,没有统计学价值。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心理疲劳不受体育舞蹈级别影响。

5.3.2 体育舞蹈不同级别运动选手赛前焦虑情绪对比

表7为体育舞蹈不同级别运动选手赛前焦虑情绪对比结果。

表7 体育舞蹈不同级别运动选手赛前焦虑情绪对比示意表

通过表7我们可以发现各项P均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价值。由此可见,不同级别对体育舞蹈选手焦虑情绪影响不大。

5.4 关系及影响

以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心理疲劳总得分、情绪及体力耗竭、成就感下降、运动服评价4个项目为变量,以比赛开展以前焦虑情绪当中的个体失败焦虑、自信心、身体焦虑、社会期待焦虑测量结果为变量,实施科学化的回归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及关联。

发现青少年体育舞蹈选手运动疲劳与赛前焦虑情绪具有密切关联,心理疲劳水平越高,运动选手的焦虑情绪就越明显。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随着现代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选手训练要求逐渐提升,为提升训练的整体质量,运动选手必须经受强度较高的训练洗礼。上述训练方式对运动员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大量青少年运动员出现心理疲劳问题,对其赛前焦虑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不同性别的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其运动心理疲劳问题也不尽相同,男性的疲劳程度明显高于女性;不同群项的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其运动心理疲劳问题不具有明显差异。其次,比赛开展以前的焦虑情绪和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心理疲劳息息相关,疲劳水平越高的运动选手,其焦虑问题也就越严重。

6.2 建议

6.2.1 将心理素质作为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选拔指标

对体育舞蹈项目而言,运动选手的选拔是提升队伍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在选择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过程中,应选择更具潜力和身体素质较强的选手,对提升队伍成绩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进行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选择期间,也应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将心理指标作为运动员选拔考核体系当中,包括运动员的人格考核、思想道德考核、心理健康考核等。

6.2.2 提升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支持水平

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选手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相对其他领域来说,其主要时间均投入在高强度、反复式的日常训练中,并且体育舞蹈运动员只有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在群体当中脱颖而出,获得参加比赛的资格,更需要在比赛中发挥良好水平,才能获得一定名次。对于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说,以上情况对其造成巨大精神压力,只有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获得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职业生涯的前行和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张永光教授表示,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心理素养、健康水平与其心理疲劳程度息息相关。

与此同时,青少年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但是其心理仍然处于发育的过程。由此可见,为提升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使其拥有较强的情绪调控能力,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其他多个领域的共同支持,并将这些支持合理转化为可用资源,促进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发育,使其更好的投入到训练和比赛当中。与此同时,这些资源也是帮助青少年面对挫折、打败困难的重要基础,为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6.2.3 改善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心理疲劳问题,有效控制赛前焦虑情绪

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比赛过程中水平的发挥、成绩的优劣具有密切关联,简而言之,体育舞蹈不仅是技术和体力层面的对抗,更是运动选手心理素质层面的经济,运动选手赛前情绪必须稳定平和,尽可能不存在焦虑情绪。

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疲劳问题,如何去缓解何种心理疲劳,是当今体育学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运动员日常训练期间,需要帮助该群体提升心理机能,增强其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而言,积极组织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进行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使其在训练之余积极投入到大自然当中,达到陶冶情操、缓解压力的目的;在日常训练中融入游戏训练法,使运动员在游戏的过程中,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对青少年运动选手开展定期心理辅导,为其配备专业教师,当运动选手遇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以主动的方式与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应对运动选手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观察,积极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及时挽救措施;将日常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磨炼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选手形成坚定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猜你喜欢
舞蹈情绪运动员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舞蹈课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