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威
(东港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东港 118300)
库容在10~1000万m3之间的水库被定义为小型水库,在各省级、地区级和县级的共同统计和深度统查,共统计得10万m3以上的水库达98000座。对于水库工程的建设概念和需求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存在,并且在改革开放的时期得到过渡,而建设时期由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建成的水库能够解决一时之需,但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外部影响因子的水平逐渐扩大,对水库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新技术时代背景下,有能力且有必要加强小型水库的建设技术,促进我国小型水库的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波助澜。而当下多面临的挑战是,大部分小型水库的管理权和归属权在于城乡县镇的基层负责人手中,对于技术管理人员的规范不到位,使得小型水库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和提升,部分乡镇依然存在洪水内涝等现象,这是由于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措施存在疏漏,导致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引起内涝,引发社会恐慌,对社会整体的发展极其不利。加强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技术,解决当下水库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改善水库安全隐患所导致的社会发展失衡的关键,这也是笔者以水库安全管理为研究背景的主要原因。
我国小型水库占了水库工程整体水平的九成比例,其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最大意义,而小型水库的管辖权主要由乡镇的负责人以承包或租借的方式进行管理,地势较为偏远,难以实现便利的管理,同时负责人的技术水平不达标,对于水库安全管理的制度尚不成熟,如责任追究制度等,对职能的具体分工和落实不到位。
当下的小型水库市场多为个人承包私营,政府部门对于私营水库的监管力度不够,小型水库负责人对工程实施的管理缺乏技术指导,对工程的硬件设施缺乏了解,导致一些重要的数据得不到及时的测量或无意识对一些重要数据的检测,使得安全隐患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定位,无法真正意义上做到防洪防汛等防护措施的建立。
技术是撑起一个工程的最主要因素,缺乏技术的引导和管理,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子无法被敏感察觉或监测到,势必对后续水库的投入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小型水库大部分依靠地方政府部门的职员或当地村民等进行管理和维护,由于缺乏技术引导,管理人员仅能对外在的因素宏观调控,微观因子难以实现辨别,安全管理力度降低。
加强对责任的追究是规范水库管理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责任意识的强化和教育,让每一位管理人员能够意识到水库安全管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自身责任在管理过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考核制度的管理下,水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激发,主动上报观测到的水库运行问题,使得问题得到及时处理,提高综合效力。
为了使水库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基础硬件设施的支撑是技术水平的重要辅助条件,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对水库工程建设的监管,水库工程部门提高投入费用,提高硬件设备,使必要数据得到有效记录和保存,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由于水库管理多为私营,管理人员多为村民和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建立专业技术培训机制对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使管理人员都能够具备解决突发问题和紧急情况的基本能力,为水库的安全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随着社会需求量的提升,小型水库将长期存在且水库数量将呈上升趋势增长,通过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设备的完善、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等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小型水库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水库整体绩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