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020-01-09 01:41张肇伟杜全斌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职职业高职

张肇伟 杜全斌 陈 立

(1.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智能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2.河南工业技师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中国制造2025 目标的稳步推进和落实,职业教育已上升到国家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高度,扩大职业教育学生数量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人数为100 万,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政府工作报告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新构想,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1],这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中国特色新时代。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部分组成,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构建了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式,它们根据社会不同需要来培养不同层次的技能实用型人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也需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而中职学生要实现更高水平的职业发展,就需要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学习。可见,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甚至存有偏见,职业教育不太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对职业教育错误的认知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对产业结构做出重大的优化调整,需要对不同层次的人才提出不同的技能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已凸现出其强大的作用和价值。当下,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时代需求,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通过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进行研究,能够促进我国中高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

中高职教育衔接在当前我国教育行业发展中得到了大力支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样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大量调研、访谈、观察并结合学业表现等要素进行分析发现,中职生中存在目标不明确、学习缺动力、对人生无规划的现象较多。一些中职生进入高职后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当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问题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实用型和专业型的中级技术人才,主要以培养初级的管理员和初级的操作人员为主。而在高职的教育培养方案中,其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的技术性和创新型人才[3]。因此,虽然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都是培养满足生产和服务所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但是在培养的方向和等级上有着明确的区分和定位。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倾向于强化学生对于实践运用和综合技能的掌握,缺乏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很多缺乏进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深造学习的能力,导致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无法完美融合。

(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大多数中职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初中阶段一般得不到社会、学校及家长的重视和关爱。另外,中职学生年龄多为16~17 岁,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不太成熟。尤其是当下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读中职的学生是“差学生、坏学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打工学校” 等,给原本自尊心就极差的中职学生造成了自尊和自信阻碍[4]。他们对未来感觉很渺茫,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与青少年阶段强烈的自尊心交织在一起,使他们的内心冲突更为激烈[5],中职生由于心理自我调解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易导致心情沮丧、高兴不起来,对学习失去动力,人变得“懒”,甚至厌学,对什么都无所谓。往往通过“不受教”“不听话”“对着干” 等极端方式表现出来,这给家庭、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三)自我管理方面的问题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对知识的外延部分不做过高要求,再加上中职生又没有经过高中阶段苦学勤练而形成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大部分中职生仍未脱离初中阶段的旧有习惯。同时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生活习惯不良、经济收入困难、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 青少年和单亲子女等几类人群,他们文化基础差、自信心不足和自律能力低,讨厌上课、害怕考试、行为懒散,缺乏主体责任意识,甚至对当下社会的很多认识是片面的。尤其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较低,很容易被网络所吸引,喜欢网络游戏、网络小说、交网友,离不开手机等现象已成普遍现象。

(四)课程体系方面的问题

目前,中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实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都存在只为满足自身阶段的学习而考虑,一味地谋求专业在行业中的短期需要。职业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其追求的重点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目标,以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为关键点。但中职教育和高中教育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中职教育阶段,重点关注的是跟就业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学习,而轻视了基础文化课程方面的建设和落实。因此,中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较低,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比较薄弱。而高职教育则不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是以普通高中课程作为高职教育文化课程学习的起点和参考标准。因此,一些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后,在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上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此外,高职本是中职的延续和提升,专业课程内容重复问题在中高职教育领域普遍存在,这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难题。

(五)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

当下,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担任教学工作的,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会职业技能和工作实践,不太清楚社会对中职人才能力的要求。另外,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教学管理上,缺乏对中职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反馈,当前中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所教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学习氛围不浓,学习效果不好。由此可见,师资水平成为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因素,中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成为困扰中职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尤其是在经济转型专业升级的环境下,中职院校的教师面临着新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具有较完备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操技能[6]。因此,培养一批优秀的“双师型” 教师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也是职业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对策

职业教育的实质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保持深刻认识,从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始,持续地进行教育管理优化,精准实现相应教育目标的对接,让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一)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对策

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落脚点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7]。但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水平,为以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更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8]。只有明确中高职教育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讨衔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才能使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衔接时具有可操作性。所以,中职生需要强化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高职生需要加强高等教育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由此可见,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应该是在知识层面和技能层次的衔接,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应该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培养,最终实现提升受教育者“知识、能力、素质” 三位一体的应用能力。

(二)心理健康方面的对策

在中职学习阶段,教师要让学生找准定位、摆正心态,指导他们朝着一个正确的目标方向努力。从中等职业学校进入高等职业学校以后,因为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课程压力的不同等,学生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从而产生一些不满的情绪和自卑心理,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再加上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升入高职后容易产生迷茫和颓废的状况,使得学业知识和实践知识不能很好地结合。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会使学生渐渐地失去专业学习兴趣和人生目标[9]。所以,中职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引导,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开导。另外,学校还需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三)自我管理方面的对策

强调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地位和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课程化的教育资源,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将专业教学和思想育人相结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讲,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专业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入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方向和前途;就业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到社会有关本专业的就业环境及要求。通过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10],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我管控能力。同时,以德育创新为主线,以行为养成为目的,精心组织开展系列化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改进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四)课程体系方面的对策

课程体系建设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固有规律和教育工作使命的要求,为促进中高职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专业设置应根据行业、产业、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中职的专业是根据社会需求而开设的,可以按照职业岗位进行设置,专业划分更细,但知识面较窄;而高职的专业针对的是岗位群,专业划分不细致,但知识面较宽[11]。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主导,职业院校联合行业协会、企业单位、教育专家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针对行业发展、产业需求、教学方案和授课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岗位职责、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进行综合研究,明确中职技能人才和高职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并结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要素对中高职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保证课程衔接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打造出科学全面的中高职课程体系。

(五)师资队伍方面的对策

无论是中职教师还是高职教师,都需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组织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但在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将成为保障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的关键[12]。对于中职院校的教师来讲,首先要转变原来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师的角色已由过去的管理者、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学生则是中职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和核心。其次,中高职教师共同承担着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彼此之间需要加强交流、沟通与合作,这样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的思维空间。再次,坚持内培建设,虽然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13],但该方案只是“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纲领与行动指南,不是实践本身。因此,中高职院校要继续创造提升教师职教能力的平台,增加教师提高职业技能的机会,和行业中知名企业共建教师职业能力培训基地来培养“双师型” 教师。最后,加大外引力度,聘请行业企业中既有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到校兼职任教。尤其是在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背景下,从2019 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1]。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紧跟政策积极布局,多举措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结语

中高职教育衔接不是简单的学历层次的形式对接,而是中职和高职不同阶段教育教学的内涵衔接。加强对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的研究,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有效手段。所以,在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工作中,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目标、心理健康、自我管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科学合理衔接,从而推进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中职职业高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