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党政办公室,福建 泉州 362011)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持续好转,高校师生陆续返校复课,高校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
及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各部门、学院分工协同负责,形成联防联控工作责任制,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有效监督的精神,落实各级文件要求、制定防控举措、做好排查台账。领导小组根据分工细化工作组,明确各工作组的组织机构职责与分工,分级负责,压实责任,系统联动。在学校总应急预案的指导下,各部门、学院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分别制订工作预案,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
认真研定体现高校实际、具有针对性及可行性的疫情防控措施,将管控、疏导、服务有机统一起来。落实与属地主管部门、疾控部门、社区、街道办的联防联控工作,严格落实各级值班人员疫情防控期间24 小时值班值守制度;落实落细师生员工健康管理措施,实施各部门专员专项负责、统一管理;做好校园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入校报备、测温、登记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体温异常人员进入校园;加强门岗应急处置培训,加强安保人员自身防护,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对校区公共区域做好消杀工作,做好垃圾分类与清运工作,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宣传工作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舆论引导。高校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面融入与推进,开展全域渗透再结合,主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及时向师生传播党的抗“疫” 决心与意志,发掘身边的感人事迹,及时宣传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好人好事与先进事迹,做好积极的舆论引导,让正能量的话语充盈网络舆论空间。
为有效控制疫情,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 的号召,开启“线上教学”新浪潮,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学校应积极完善线上教学平台搭建,组织教师做好课程计划,做好技术服务与保障;教师要提前摸索各教学平台使用方法,结合课程选择适合自己教学的平台;各教研组积极开展线上教研,做好课程进度设计,提升优化线上课件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提高线上教学成效。
建立疫情突发应急处置预案,根据不同情况设置相应措施,配合制作通俗易懂的流程示意图。高校应在属地疾控部门的参与及指导下,选取具备独立隔离条件的场所,设置标准化隔离观察区,对发烧、咳嗽等疑似病例人员进行隔离观察,必要时根据疾控部门的要求,转运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发现疑似、确诊病例,启动突发应急预案要迅速,及时报告属地主管部门及疾控部门,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与指示,采取封闭校园、全校停课等举措,并配合属地疾控部门对疫情发生点展开消毒、流调检查、师生安抚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检验学校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根据高校实际情况,设计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以演练为契机,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加强总结,进一步落实应急处置细节,加强联防联控,加强学校与属地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整体应急能力,促进校园防控应急响应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坚强的校园防控堡垒。
学校纪检部门加强组织督导检查工作,采用现场点位督查、电话访谈等明查暗访相结合等形式,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意识与担当意识,重点对各项管理制度可行性、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检查,增强督查工作的权威性,使督查工作真正成为一把利剑。
高校各职能部门需对返校工作的流程做细致安排,按照疫情防控期间返校工作要求实行管控,各项防控任务从细从精从密从实,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明确返校学生范围、时间、准备工作、教学安排等,结合实际情况,精准安排学生分批次、分生源、分时段错时错峰返校。教职医护员工则根据不同岗位情况分批次返岗,专任教师根据对应班级的复学时间分批次返校。加强返校途中安全提醒,确保师生员工掌握旅途防护措施,务必做好途中防护。
加强核酸检测工作,有能力的尽量扩大检测范围,此举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最有效方式,是助力全面复工复产复学的有力推手,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的重要措施,也是人员流动的合理举措。高校要根据属地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或建议,积极落实核酸检测工作,做到应检尽检,切实保障师生安全返校、顺利复学。
学校食堂属人员密度高、流动性强的聚集型场所,若疫情发生时交叉感染风险性高,很容易成为疫情的暴发点,高校返校复学后,要把食堂安全防控工作放在首位[1]。对学校食堂进出口、人员通道、电梯、加工区、就餐区、洗手间、更衣间、门窗、地面、餐桌椅等场所进行规范消毒工作,保持开窗通风;就餐人员及工作人员之间按规定保证一定间隔;窗口服务人员佩戴一次性口罩,排队区域按照不低于1 米间距标识排队等候领餐;做好志愿者培训工作,引导分散就餐,保证用餐距离;饭菜烹制要煮透烧熟,严格落实餐品留样,采取餐食供应方式,鼓励自备餐盒打包购餐,食堂餐饮各窗口应主动提供订餐、送餐服务。
组织做好开学返校第一课教育培训,通过讲授开学前健康准备、返校当日报到流程、开学后健康防护等方面,指导返校学生做好各项返校复课准备。学校各教学单位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返校前一周,进行线上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调整返校后课程教学计划。返校后,理论课、选修课继续采用线上教学模式,专业核心课程可适当增加线下课时,对前期线上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辅导、答疑、复习等活动。
对未安排返校的学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有关规定,逐一通知到位,做好和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制订针对性线上学习计划,安排任课教师进行线上辅导和教学,同时,在学生返校后安排专门辅导,确保学生学习不掉队,辅导员一对一每天跟踪学生身心健康,符合返校条件的及时通知返校。
高校需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防预和快速发展联动工作机制[2],建立学级、部门(学院)、班级、宿舍的“四级” 联防体系,制订对师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应急预案,提高心理疏导工作;需着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激发学生自我心理防护的潜力,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持续做好困难师生的帮扶工作,重点关注对生活、学业、就业、工作、感情和家庭有困扰的师生,必要时提供补助,做到主动关怀,防止在疫情影响下加剧心理压力。要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方面的科研工作,对特殊时期学生的心理反应、心理问题、应对策略进行专项调查,形成报告,可供查实与参照。
首先,高校应做好毕业生相关工作,如考试、资格审核、户口迁移、图书归还等工作,按原定计划实行线上办理模式,各职能部门、教学教辅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保证所有毕业工作按期保质完成,毕业生如期毕业。
其次,高校需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3]。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做好“增信心” 的思想引领工作的同时,做好“暖人心” 的就业服务工作;积极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开展、积极建设“互联网+ 就业” 等线上校园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优质的服务平台;做好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工作,有效疏导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情绪及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