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作用的三重思考

2020-01-09 01:27张舒雯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层人士

张舒雯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新阶层人士的重要性,指出:“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1]。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迎来了建功立业的大好形势和机遇,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发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科学定位新的社会阶层,更加重视发挥新阶层人士的优势作用,团结引导他们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途径。

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国家政策文件中的内涵变化

在国家政策文件中,新阶层人士的概念不断变化,与非公经济人士的内涵有所区别,理清二者间的内涵关系,更加明确二者的对象范围,为党和政府更精准定位服务对象奠定现实的必要基础,为深入理解新时代新阶层的阶层地位、特征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对今后针对新阶层群体的政策制订和实施方向具有启示意义。在国家政策文件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内涵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内涵关系,大致经历三个不同时期。

第一阶段(1978-2001)年,新阶层人士与非公经济人士概念相互交叉。新阶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的概括性说法,相对于工人、农民两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以外新出现的,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特殊社会阶层。1991 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中首次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称谓,替代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提法。在此阶段,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一概念虽未正式提出,但其与非公经济人士都是诞生于改革开放后,都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础上产生并迅速发展的社会群体。二者概念的外延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重合的部分,处于相互交叉的关系。

第二阶段(2001-2013 年),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概念包含非公经济人士。2001 年,江泽民同志首次正式提出“新的社会阶层”这个概念,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了新阶层的地位,肯定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六种人群”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2006 年通过的《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2]对新的社会阶层的人员结构进行新的定义,包括了“非公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两类人员。

通过分析这一时期新的社会阶层,可以看出,有些新的社会阶层内部是以独立阶层的形式存在,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个体户阶层。他们是非公经济人士的代表,在计划经济时期被禁止发展,而后受改革开放政策红利影响,数量日益增多成长,并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这一时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概念的外延包含着非公经济人士的概念,二者概念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第三阶段(2013 年-至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非公经济人士作为统战对象并列提出。因为在人员构成、行业特点和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2015 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土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并列作为统战工作对象。把“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等[3],将此“四个群体”统称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的社会阶层”的概念完成了从“六种人群”到“四个群体”的演变过程并最终定型[4]。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人员结构中独立区分出来,而纳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非公经济人士二者的概念和属性范围发生了重大改变。二者在统战工作对象中并列提出,但由于二者包含的对象大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存在多重身份,从内涵上并非全异关系。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内涵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内涵经历了相互交叉、包含与被包含及并列提出的发展过程,阐明了“新的社会阶层”是一个兼具包容开放性的概念,不管是“两类人”“六种人群”或者“四个群体”,被纳入新的社会阶层,意味着该群体是一支新兴社会群体,其所包含的社会力量对执政体系、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5],在新时代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与突出。

二、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的主要特征

(一)新的社会阶层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感与缺乏身份认同感

随着新的社会阶层社会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他们的政治诉求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其中一些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新阶层人士,在努力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过程中,政治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希望能利用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更加便利地表达自身利益要求,期盼自己在社会参与、参政议政等方面有更大作为,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能够更响亮地发声。同时,作为一个思想多元化的新产生的阶层群体,其中一部分新阶层人士并不知道自己所属的阶层,模糊地认定自身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或社会底层人士等,缺乏对自身阶层的认同感,缺少自我定位的归属感。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与稳定社会的中间力量

在创业创新创造的新时代征程中,新阶层的壮大为日益多元的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元素,表现出更为突出的特点和优势。从受教育程度上看,他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受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较强。从经济状况看,具有较高的收入,较强的消费力,经济地位普遍较高。从就业方式上看,他们大多数为非体制编内人员、非共产党员,不少人是海外归国人员,思想较活跃、创新意识强、职业流动性强,大多是通过自主就业择业或者自由职业这种非传统的方式就业。从个人能力上看,许多人有国外留学和海外就业的经历,多数都是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的精英人群,普遍具有更强的开拓精神和效率意识。

(三)新的社会阶层思想多元化与整体的不可控性

新阶层人士普遍思维活跃,进取心强,而且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极为多元,有些新阶层人士对主流政治的态度从不参与、不认同,发展到政治冷漠乃至政治独立。许多专家和学者在调查中发现,新阶层具有离心性、散沙化和整体不可控性的特征[6]。比如有部分新媒体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对典型性负面社会事件的反应,呈现出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态度,甚至表现出对既有社会秩序的不满,政治离心倾向明显高过其他阶层。绝大多数新阶层人士不在体制内工作,工作稳定性低,习惯于在不同工作中变动职业,职业流动率高。由于缺乏集中的组织聚集和有效的政治引导,新阶层人士较难被有效组织,人员数量难以精准统计,人员成分难以清晰界定、人员思想意识和行动难以把握。

三、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在统一战线、和谐社会和党群基础方面的路径思考

(一)加强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工作,发挥服务经济作用

为做好新阶层的服务工作,协调解决其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弱点和重点问题,中央统战部于2016 年组建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局”。2017 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会议,颁布了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思想纲领文件。以福建省开展新阶层统战工作为例,2017 年10 月,由福建省委统战部领导的,以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福建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简称新阶联)正式成立。2018 年12 月宁德市新阶联的成立,标志着福建省设区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达到了全省全覆盖。这充分表明:从党中央到地方党委政府已十分关注新兴群体的优势作用,成立了官方的组织机构,并协调推动新阶层人士组织自发性民间社会团体,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中。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各地的统战部门开展了积极有力的理论探索和成效显著的工作实践,取得了一批创新理论成果,涌现出一批示范性的实验试点。由于新阶层人士形成时间较短且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的工作上仍然缺乏经验,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短板,没有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可循。比如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严峻,对新阶层人士思想教育难度加大;新阶层人士身份变化频繁,引导和服务他们的统战工作手段相对简单;互联网统战工作薄弱,新阶层统战组织建设面临集中困难、覆盖面窄的问题;对新阶层人士的宣传力度比较薄弱、方式较为单一,没有营造出持久浓厚的舆论氛围等。

面对新阶层统战工作中遇到的新挑战新问题,需要整体谋划、科学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一是依托统一战线,完善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有效机制。鉴于目前新阶层人士在政治参与方面所面临的诸多困境,要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做好新阶层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建立健全新阶层人士常态化的联系挂钩机制,注重调查摸底,研究新时代新阶层的热点问题,按照多样化的职业,分类施策施计。二是打通参政议政的渠道,为新阶层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拓宽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平台,积极吸纳、培养和使用新阶层人士代表担任人大、政协或工商联等人民团体代表。加强教育和引导新阶层,挖掘树立先进典型,发挥他们在促进经济、政治利益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大胆创新新阶层统一战线理论政策与实践,构建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大格局。加强党对新的社会阶层的领导,发挥统战组织面广的作用,搭建工作服务新平台,引导他们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指导他们运用好专业优势,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服务。

(二)推动新的社会阶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稳定社会的作用

新阶层作为中间阶层,为维护我国社会安定,服务和谐社会凝聚一股重要的力量。“一般来讲,在现代社会中,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结构是国家社会阶层最合理的结构。这种社会结构中,中间阶层的规模和数量占主体地位,社会利益的分配相对合理。”[7]新阶层作为中间阶层,作为连接富与贫阶层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维系社会发展稳定,他们的壮大发展有利于助推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向“橄榄型”过渡,有助于构建较为和谐、安定与健康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在社会各阶层都能处于相互和谐的状态。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变革的重要阶段。新时代我国社会虽整体处于和谐中,但部分地区新的矛盾仍层出不穷,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鸿沟有加深的趋势,若处理不好可能将对社会稳定带来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团结联合更加广泛的社会群体力量。较先富裕起来的新阶层应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和帮助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资源,新的社会阶层一般只能通过体制外的非常规渠道来表达和倾诉自己的利益诉求。新阶层成员队伍中也存在与其主流不和谐的消极现象和与道德法律相背离的行为,市场关系中的功利价值观取代伦理价值观念给部分新阶层人士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职业道德规范在某些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动摇了新阶层的理想信念,尤其是新阶层中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他们的思想较为活跃,对社会信息的捕捉较为敏锐,若被社会中的不良的舆论与风气所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良性发展。

为巩固好新阶层的中间阶层地位,促进各阶层的和谐关系,政府应加强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政府建设,完善各类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一是完善对新阶层的行政服务,不仅需要加强法律制度对新阶层的保障和约束,还需要重建市场道德规范,建立健全行业经济规范和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规范,通过奖惩制度加强诚信建设,促使守信者获得奖励,失信者接受惩处,从制度规定层面和市场规则约束引导新阶层的行为规范。二是打破体制壁垒,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调动激发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由社会组织承担与之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可依托行业协会商会以及社区,加强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管理服务,探索在基层社区管理中动员新阶层人士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凝聚新阶层的广泛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三是全面实行对新社会阶层的价值整合,加强新阶层人士的思想教育,加强其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建设,弘扬诚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富而思进,义利兼顾,回报社会。探索“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改变部分地区“重公轻私”的国企民企区别待遇,搭建政商沟通、协调机制平台,为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劲动力。

(三)扩大新的社会阶层党的群众基础,发挥团结人心的作用

团结领导好各种社会力量,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保障之一。新阶层在新时代将有新作为,他们发展前途光明,发展实力雄厚。他们的成长、壮大与发展,也为党在新时代下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共产党要想在长期执政中加强党的领导,就要切实加强对各方的领导力量,要进一步强化新阶层的党建工作,把新阶层人士联合组织起来,凝聚团结起来。

新阶层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多重性、多方面的特征,群体成员之间的政治态度也各有不同。一些新阶层人士希望通过进步的民主政治改革和制度建设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新阶层中的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代理人等中介组织专业人士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契约意识,在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宣传等方面,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互联网等媒体网络是当前宣传党的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一些新媒体工作人士在社会舆论中拥有着广泛的话语权,他们在净化网络环境,保障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仍有部分新阶层成员表现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低的现象,这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系和党群关系变化带来挑战。如何更好地做好团结引领新阶层人士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党的建设中需要解答的时代课题。

要求党把自身建设成为一只能够协调引领新的社会阶层等社会各阶层利益的队伍,要求发挥好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和制度组织保障的作用,汇聚更多的智慧和更强的力量。一是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新阶层队伍中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创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采用多样方式来实现新阶层的再组织化,将处于非组织化状态中的新阶层重组起来。持续推进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进一步探索盘活社会团体组织,如利用高校校友会、行业商会等社会化或经济型组织,更好地发挥新阶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作用。二是强化党建思想引领作用。加强对新阶层的引导和规范,强化基层党组织团结力量、服务人民的作用,改善和完善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制度。一般来说,“各阶层中的党团员所占比例,能够反映各阶层的政治地位情况。”[8]一个阶层中的党员人数比例越大,反映这个阶层的政治地位越高。要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接收入党工作,把他们中的优秀人才、积极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将新阶层中的业务骨干发展培养成党员,有利于激发党员员工的内在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示范作用,更进一步凝聚新阶层的团结力量。三要引导和推动阶层文化关系。搭建常态化社会协商对话的互动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沟通。加强新阶层的思想文化建设,增进其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仰,帮助协调化解矛盾纠纷,规范引导其经济社会行为,获得新阶层人士的价值认同。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阶层人士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WHEELS IN MOTION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