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县武阳镇中心小学 樊香弟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当代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面临诸多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继续改变,而教师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这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并及时变革教学,使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工作能够共同进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关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中,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
在我国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教育者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的弊端,必须坚持教学改革的道路,才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意义,部分教师却未能充足理解,导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未能达到课程改革的需求,因而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跟风现象十分严重。
为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合理规划教学重心,教师应当对传统教学中模式的单一进行转变,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在实践中践行优秀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长。教师的教学改革工作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并非主观方面的臆想,教师要从实践中获取真理,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引领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积极心态。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充分沟通。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十分必要,在教学改革之路上,当代教育者需要解决问题仍有许多,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则是克服这些问题的良策。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面临一定的升学压力,当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以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提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会明显进步,为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教学设计息息相关,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进程。
在当下教育阶段中,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属于义务阶段的教学,其课程的教学符合义务教育的特点,教师要积极贯彻“知识与技能”共存的教育原则,在教学中融入创新性元素,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予以优化。如在“多边形面积”的学习中,教师可预先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如教师可先让学生围绕五边形面积进行讨论,有的学生利用分割法,将五边形分为五个三角形进行求和;有的学生在五边形的外部构建一个紧密贴合的正方形,再将多余的区域面积减去,即得出五边形的面积。学生的想法是存在差异的,而这种“集思广益”的讨论分析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细化,制作出具有明确导向性的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教学计划。
学生对生活化的教学元素会更为敏感,通过心理研究发现,学生对熟悉的生活情境往往更加亲近,并让学生自觉接纳知识,参与到学习之中。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善于发掘数学知识中关于生活化的部分,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生活化元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常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情景中引出数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如在“小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在其中引入生活中的“钱币换算”,如“一元一角”称之为“1.1元”“一元五角”称之为“1.5元”,除这部分的生活化案例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如铅笔的长度是12.5厘米,文具盒的长度是19.5厘米,书本的宽度是14.9厘米等,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了解生活化知识的引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是与生活相互关联的,学习数学知识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为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自主性学习模式,如创建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建构知识体系等。小学数学的部分知识存在较强的抽象性,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断交流与反省,在整体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自身的思考与体验,进而对自身的数学能力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入自主性学习模式,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也会不断提升,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如在“小数除法”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除法,教师可在教学之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在“1.2÷3”中,小数点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由于“12÷3=4”,而“1.2×10=12”,很显然“1.2÷3=0.4”,则可以由学生自主总结出小数除法的基本规律。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设计,在当下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中,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仍要以实际的教学需求为主,设计出符合当代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