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边花园幼儿园 刘宏艳
游戏深度学习是指幼儿以思维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为目标,整合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能将其自然地融入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将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冯晓霞教授在2016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上,借助建构区游戏案例《五月的风》展示了孩子游戏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并且也是有长远效果的学习。回望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时常能看到教师总以教育者的身份,打着教育的旗号,包办代替幼儿选择与做决定,实则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因此,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华爱华教授主张幼儿教师要“管好自己”,耐心等待,提出退一步静心关注孩子的游戏行为,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以有效地开展幼儿教学。
意图,是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打算。了解了幼儿的意图,等同于看到了孩子的兴趣,挖掘和支持他们意图推进游戏的深度,我们尝试用计划来了解孩子的游戏意图,支持其游戏的开展,通过计划,拓展幼儿思维,推进游戏的深度发展。计划是将目标转化为可预行的思维过程,对幼儿来说做计划就是表达自己的意图。孩子具有与天俱来的天赋,不要教不用引,天生就能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教师要在了解了幼儿的意图后,支持其游戏的开展,通过计划,拓展幼儿思维,推进游戏的深度发展。计划是将目标转化为可预行的思维过程,对幼儿来说做计划就是表达自己的意图。
幼儿计划的时间呈现由长到短再到长的一种曲线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步呈现稳定而又复杂的状态。游戏计划的起步阶段长而慢,甚至有些无趣,需要教师用心调动,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幼儿计划的积极性。年龄较小的幼儿游戏计划时间比较短,起先3-5分钟,随着计划意识增强,计划内容丰富、乐趣加大,计划的时间逐步拉长。年龄较大的幼儿游戏计划时间5-10分钟,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聚焦问题更明确,思维更集中,思想更丰富,表达更具体,因此游戏计划时间逐渐拉长。
计划是幼儿表现意图、表达意愿做出决定的过程。计划选择材料、计划选择场地、计划选择合作伙伴、计划行动内容、计划行动办法等。计划有别于简单的选择,包含了想做的内容和要如何做的具体思考。随着孩子年龄和交流水平的增长,孩子计划的内容也逐渐由浅至深,由单一到多个的计划问题逐步延伸,思维跟着内容的丰富与复杂逐渐深入。对于低龄幼儿引导他们有意识说自己要做什么?准备和谁一起玩?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丰富内容,准备玩什么?需要什么准备材料?需要我们帮助吗?过程中会不会有困难出现等。大年龄幼儿逐步引导关注问题深度思考和探究,孩子在头脑中勾画还没做的事情,迫使其深度思考、推想、预设。
幼儿能用眼神、动作、手势比划来表示自己的意图,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述自己意图的意志更加强烈,简短的一句话、随意的一个动作、简单的一幅画都能表述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计划也会随着成长越发具体,越发复杂,越来越有情感。小年龄幼儿多以互动谈话、实地比划形式做游戏计划,教师要巧用技巧,让孩子在说游戏计划时不排斥,保持积极参与的心态。
教育家伊斯拉谟斯认为,拉丁文中的儿童意味着自由者,儿童代表着自由,自由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应意识到儿童自由的价值,顺应孩子天性,支持并引导幼儿做出游戏的深度选择。例如表演游戏中的角色选择,让幼儿在充分熟悉脚本、认识角色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角色开展游戏。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的主动者,因其内在喜欢的动机,触动其积极的外在表现,架构了孩子与游戏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桥梁,在交往游戏中不断衍生出新的问题、新的认知、新的经验。
儿童的表达,恰恰能够帮助成人看清楚他们的所思所想,不论是语言表达、肢体表达、行动表达,或是记录表达,都能展露孩子的想法和见地。在这里,孩子正在建构自己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努力调动思维进行联系、假设、判断、推理,质疑、反思,幼儿逐渐获得高阶思维的能力。例如角色游戏“牙科诊所”,“牙医”套了件围兜,将拔牙工具全部放在围兜口袋里,没有“病号”时就到小朋友中间问有谁要看牙,并现场为有需要的人看牙。他用这种办法解决了没顾客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牙科看病的想法和执行办法。教师附议幼儿的想法,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不断提出疑惑,诱发幼儿深度思考和完善自己的想法,促进了幼儿深度表达。
幼儿规划了自己游戏的计划,无论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执行了自己的计划,我们都要有意识地帮孩子重拾计划,对照计划回顾执行情况,让孩子看到教师对其制定计划的重视,激发实行计划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幼儿对照计划说自己的游戏,孩子回顾说也是一次思维的重塑整理的过程,其思维和语言将会自动组合和交织,促其语言深度。
幼儿在实施游戏计划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少困难,有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孩子对问题都有不同应对方式,教师关注幼儿处理问题的态度就能看到孩子遇到事情的处理方式。我们重视幼儿对问题的认识是让孩子意识到“问题”很重要,问题解决是件快乐的事,我们愿意一起来寻找解决的办法。因此,将孩子的问题刻意拿出来讨论解决是一种双利双赢的办法。
综上所述,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兴趣及需要,不能以教育者的身份代替幼儿做决定,借助回顾学习模式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或游戏后,整合知识与经验,将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从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