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

2020-01-09 00:21黄安妮
图书馆 2020年2期
关键词:全域文旅图书馆

黄安妮 陈 雅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京 210023)

1 引言

2018 年4 月文化和旅游部挂牌,实现文化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整合[1],标志着文旅融合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推动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论述[2]。文旅融合的总任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原则是“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1]。2019 年文旅部确立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和交流融合[2],推出的举措包括:鼓励文化机构与旅游企业对接合作以促进产品融合;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等主题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推出更多研学、寻根、文化遗产等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以促进业态融合;鼓励非遗项目进旅游景区,统筹公共资源服务配置等[3]。

文旅融合致力于满足人们在休闲旅游中的文化信息需求,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与旅游服务平台资源的整合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让游客在旅行中有深层次的精神享受。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所以要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通过融合方式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旅游部门合作,充实旅游内容、优化旅游产品、打造文化场景、营造旅游文化氛围,扩大文化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3],提升公民文化素养。文旅融合主动寻求一种创造性文化增生范式实现文化的包容性发展[4],是文化治理手段之一。

全域旅游概念自2008 年提出以来经历了由地方试点到国家示范推进再到产业政策转变的过程。2015 年原国家旅游局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017 年全域旅游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重点工作[5]。全域旅游通过整合区域内各类文化资源充实旅游内容、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实现文旅深度融合,通过对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进行全方位优化,形成“景区、乡村、小镇、城市”四位一体的全域旅游布局[6],以旅游为推手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文旅深度融合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2 公共馆与文旅融合的文化耦合点

2.1 研究回顾

文旅融合政策出台时间不长,以此为背景研究公共图书馆(以下简称“公共馆”)的成果较少。王世伟在《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中介绍了图书馆文旅融合情况,提出把握公共馆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机遇,要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路径作为保障[7]。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的旅游休闲功能,研究对象分为高校馆与公共馆,高校馆的旅游休闲功能强调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公共馆则强调要打造成为旅游景点,成为旅行路线的一部分,发挥其旅游休闲功能。总体来说研究偏重于旅游信息资源建设,且以高校馆为主,缺乏从服务方式、环境氛围、用户体验视角切入并以公共馆为主体的研究。程川等对近30年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文献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旅游休闲与图书馆有着某种必然联系,但研究热度与深度不尽如人意,与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客观状况形成强烈反差,图书馆旅游休闲发展路径和研究存在较多弊端,如学科视角不全面、缺乏对本地居民的关注、策略过于主观、研究主体不明等[8]。

2.2 机构耦合的可行性分析

2.2.1 公共馆的职能属性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阵地,在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和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图书馆是承载文化事业的重要场所,旅游业发展离不开文化事业在精神和内容层面的引导,应以文化要素推动旅游业走向特色化、品质化,为旅游发展插上文化的翅膀。公共馆服务群体广泛,服务需求多样,服务内容丰富,其全覆盖、多层次的全域服务与旅游相结合,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因此公共馆是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从本质讲,图书馆与旅游休闲在文化属性上同源[9],二者能够互促互进,融合发展。

2.2.2 公共馆的各类服务功能

公共馆的服务功能包括文化服务、空间服务、体验服务、教育服务、知识服务、延伸服务等。相较于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公共馆的系列服务功能形成了参与文旅融合的独特优势。公共馆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特点能为旅游公共服务提供保障。比如,教育服务具有的社会导向功能可助力文明旅游。

空间服务与体验服务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置于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在可及性、参与度上能满足公众多元文化的需求,公共馆致力于打造舒适宜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市民心境、展示城市人文关怀的文化空间[6],这样具有文化氛围与地域特色的空间环境与服务不仅能满足当地市民的需求,也能吸引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给他们带来文化享受。

公共馆依托于自身的环境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等打造出各类体验服务,其中的信息资源不仅包括文献信息资源,还包含口语、体语、实物类信息资源,图书馆的展览、音乐会等属于体验服务模式。在文旅融合情境下,公共馆体验服务能强化游客在旅行中的情感体验,包括怀旧情感体验、求知情感体验、娱乐情感体验、社会体验[10]。例如,“游学阅读”将阅读融于用户的体验之中,并与旅游相结合,上海嘉定区图书馆“微阅读·行走”就属于该模式[11]。这类体验服务是公共馆参与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不仅满足了参与者的阅读与娱乐体验,也是情感体验的升华,体现出公共馆的人文关怀。2.2.3 阅读与旅游的联系

旅游和阅读本质上都是一种体验,好奇心与求知欲是驱动旅游和阅读的重要力量。区别在于,旅游是直观的、直接的,当去到一个目的地,会看到、听到、吃到、闻到,所有这些都是旅游带来的直观体验;而阅读是间接体验,是经由文字、图片、视频、电影等等唤起心中的想象力,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12]。在全媒体时代,阅读形态已不局限于图文阅读、有形阅读,阅读正裂变出更多形态[12],聆听一场讲座、欣赏一个民俗表演都可以看成阅读,这让阅读与旅游有了更多融合的可能。公共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阵地,在阅读与旅游相结合的过程中能有效组织与旅游相关的文化资源,引导相关活动的开展,从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2.3 文化价值观耦合性分析

2.3.1 文化的传承与复兴的耦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化与全球化发展浪潮中,文旅融合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复兴,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将文化根植于旅游,不仅能够传承发扬中华文化,还能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推动优秀的文化作品、旅游产品走向海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让亿万游客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传播者[3]。

不论是公共馆的馆藏资源,还是其建筑空间,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都是各地的文化名片,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说智慧化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但即使到了智慧图书馆时代,支持文化传承与发展依旧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13]。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守护者,是文献遗产及其蕴藏的思想和创造力的主要储存库[14]。一本书打开一种向往,一次旅行打开一种文化,人们透过公共馆这个文化视窗,能领略到中华文脉中最迷人的部分。

2.3.2 时代的耦合

公共馆处在转型时期,文旅融合处在发展初期,这表明二者都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产生了时代耦合。吴建中2016 年提出第三代图书馆概念,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认可。第三代图书馆注重人的需求、可接近性、开放性、生态环境和资源融合[15]。在图书馆转型目标的指引下,第三代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泛在化的发展方向、开放融合的发展路径都能充分适应文旅融合的发展要求。文旅融合能推动第三代图书馆发展,第三代图书馆发展也能为文旅融合提供服务保障与资源支撑。

2.3.3 人文休闲旅游的兴起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

随着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与旅游品位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场景体验,游客从购物场所走向文博场所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能够体现文化独特性、鲜活性、多样性的文化场景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当前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文化、信息、精神需求,图书馆作为游客与旅游机构之间的联结纽带[16],可以充实旅游内容、提高旅游产品品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内涵模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没有纳入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是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地方特色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16],是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参与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来。“行、吃、住、购、娱、游”是六大旅游信息需求,详细的旅游信息分类主要有11 类,包括城市基本信息、游览、餐饮、购物、娱乐、住宿、交通、权益保障、社会服务、游览风险和救助机构[17]。公共馆有义务与旅游机构共同向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服务,保障游客的基本信息需求。

3 文旅融合下的公共馆服务创新路径

3.1 文旅融合发展的定位

文旅融合是基于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这一现状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理解这一前提条件之后就能够明确文旅融合发展的定位:第一是实现两种产业新增长点的融合,在交叉协作后找到既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也能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要素;第二是要明确国家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公共图书馆在推动文旅融合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不能在参与文旅融合中丢失其基本职能和自身特质,如不能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同时忽视为本地居民提供服务。文旅融合给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新机遇,但并不意味着图书馆要不断拓展旅游功能,而是要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开展创新服务,借助文旅融合契机提升社会影响力,以文化传承与推广为最终目的。公共图书馆要以创新改善自身服务为目标开展与旅游机构的合作,在文旅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中始终应坚持其主体地位。

3.2 国家主导路径

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都由国家主导,在文旅融合过程中也应坚持国家主导路径,因此国家图书馆及相关文化产业领导之下的专业协会或学会需要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实现国家主导路径的具体做法包括政策的制定、项目/内容的设计、经费的配套、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的细化以及文旅融合专业人才的培训等等。

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促进研学旅游的发展,例如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国家旅游局《关于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 “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等等,在政策推动下,研学旅游市场日渐升温,体现出了文旅融合过程中的国家主导作用[18]。

2018 年11 月24 日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以突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被评为“中国20 世纪建筑遗产”,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大作用[19]。国家图书馆还与北京市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联手打造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是贯彻落实“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推动了文化文物资源、旅游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融合,很好地弘扬了传统文化[20]。此外,国家图书馆定期组织的古籍特展也受到广泛好评。国家图书馆利用馆藏特色资源、建筑空间资源,努力挖掘本馆的历史文化价值,寻求社会合作,在项目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上起到示范作用,成为文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典范。

3.3 基于全域旅游的 “阅读+行走”路径

这一路径是指公共图书馆根据自身的馆藏资源以及特藏与全域旅游(如大运河旅游文化、千岛湖旅游文化、湘西凤凰城旅游文化等等)相融合的服务路径。这一服务路径是对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模式的一种策略化设计,以全域旅游为主线,把旅游景点通过图书馆的资源与文化诠释串联起来,形成了闭合的文化与旅游的行走线路。这一创新服务路径也开辟了城市图书馆跨区域文旅融合的新路径。在该路径的经费来源方面要把握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公共馆的融合契机,例如在“采摘游”的过程中植入图书馆的相关文化元素,让农业经费投入到文旅融合发展中,使“采摘游”具有更高的旅游休闲以及文化价值,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最终实现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互相促进以及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

“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是基于全域旅游的“阅读+行走”路径的典型实践,该项目以大运河为主题,以阅读为承载,开展18 个沿岸城市阅读接力活动。各城市站点负责策划活动,如邀请当地的知名作家、运河文化名家、书画家等现场演出。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讲述京杭大运河和本地的历史渊源,掀起了讲运河、读运河、游运河、写运河的热潮。每一站既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反映了大运河的历史风貌,还连接了一批对大运河有深入研究的读书会、文化机构和文化名家,通过各具特色的阅读活动丰富各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活跃大运河沿线的全民阅读氛围[12],如扬州市图书馆组织多场运河主题讲座、诗朗诵,邀请文化名人讲述运河与扬州的历史文化[21],这些活动的开展均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3.4 主题图书馆路径

主题图书馆是指通过开发特定主题或与其密切相关的系列主题,满足用户对专门知识和信息的需求[22]而建立的图书馆。主题图书馆建设主体多样,可以由公共馆单独建造,也可以由公共馆与社会机构合建,也可以是单纯的民营图书馆。主题图书馆建设主题不仅需要考虑用户需求和公民素养,还可根据本馆特色或城市特点等选择个性化的建设主题。建设模式主要有:馆中馆(主题馆设在图书馆总馆,相当于一块主题区域)、独立分馆和馆外体验点。独立分馆和馆外体验点由于建在总馆外,地理位置选取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公共馆以主题图书馆形式整合区域文化名人作品和地方信息资源,既能开发文献资源价值,又能实现文旅融合。

三是以确保环北京地区水事稳定为重点,切实做好水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更加注重源头控制、更加注重关口前移,完善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和信息报告制度,全国边界地区水事秩序良好。把做好北京周边地区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会同海委积极行动,避免漳河上游水事矛盾纠纷升级,维护社会稳定。

周恩来图书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庐山图书馆等都属于主题图书馆,它们与当地的风景名胜和文化名人密不可分,这些主题图书馆一般选址于旅游景点,让游客在观光景点时,能去主题图书馆了解风景区的历史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旅游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国家重视红色旅游,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23]。红色旅游将助力红色主题图书馆发展。可以预见在文旅融合时代,主题图书馆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5 图书馆全域服务路径

图书馆延伸服务为全域服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全域服务不仅提升了服务理念和服务管理,也倒逼公共图书馆服务全要素转型升级,促使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打破边界,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时代潮流[11],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就是典型。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模式包括图书馆MALL 模式、城市书房、农家书屋、酒店微图书馆等,总结起来就是采取“图书馆+”和“+阅读”的模式在服务的时间与空间上进行延伸。

在图书馆MALL 模式中,根植于城市商城的社区图书馆能覆盖各类人群、发挥阅读功能、休闲功能、宣传功能[24]。商业街区是全域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全域服务对商业街区的覆盖能够加强文旅融合。杭州拱宸书院位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沿岸,拱宸书院通过两层小木楼将公共阅读服务与现代商业文明和古老传统文化巧妙联结,其藏书均与大运河有关[11],这种“+阅读”公共馆延伸服务模式整合了当地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在酒店微图书馆模式中,除了在酒店中添加图书资源,还能够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打造文化主题酒店。例如,北京西城区什刹海皮影文化主题酒店以皮影为特色,主打中国元素,颇受游客青睐,酒店大堂辟出一块公共阅读空间[25],客人可以在酒店欣赏皮影戏表演,与皮影艺术家进行互动,学习皮影艺术。此外还有城市书房、农家书屋进景区等举措也体现出全域服务与全域旅游相融合的趋势。

4 文旅融合下的公共馆服务创新路径分析

4.1 基于服务创新四要素的公共馆文旅融合下服务创新分析

服务创新四要素从服务创新的主体、工具、实践、价值四个角度对服务创新模式进行评价。服务创新主体的宽度、服务创新工具的粘度和服务创新实践的深度决定了服务创新的价值[26]。

文旅融合环境下公共馆的创新服务实践,应从多角度评估其创新价值,以促进创新服务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推广价值。毫无疑问,创新价值低、创新实践深度浅的服务路径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图书馆若仅仅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创新,市民或游客会把图书馆当成网红景点来参观,而忽略其职能和文化属性,这样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深度是有限的,生命力不长久,只能成为一时的噱头。空间创新不仅要重视外观设计的新颖性,更要重视空间功能的融合,才能给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建筑场景的美感和独特的设计使其名扬海内外,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创新即创新工具方面,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但其支撑资源单一,导致该馆影响力虽然大,但推广效果有限。如果单单把图书馆打造成为旅游景点,其竞争力可想而知。相较而言,国家图书馆的支撑资源丰富,在建筑空间、古籍资源、专业人员配备、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与旅游资源融合度较高,其文化资源支撑力、文化价值引领力十分出色。因此,只有当一个图书馆将创新的着眼点放在文化价值提升上,才能形成高创新价值的服务,进而为文旅融合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全域旅游的“阅读+行走”服务路径成功将城市内部的创新实践推广到多个城市,形成区域间的良好协作。在创新主体上成功实现了主体的多样化,动员了政府部门、文化机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这一活动组织中。在创新工具方面,充分利用区域内共同的旅游文化资源,并以此为联结纽带串联起多地的阅读推广与旅游宣传活动,不只加深了民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也带动了旅游发展,提升了景点以及相关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形成了良好的服务成效。这一模式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值得推广。在文旅融合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不仅应该成为此类活动的参与者,更应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将“阅读+行走”模式品牌化、体系化,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之一。

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在服务创新主体与服务创新工具的宽度和粘性上都有很大突破,体现了公共图书馆从模仿式创新、渐进式创新正在迈向原创性创新、深度创新[11]。总体来说,文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服务创新模式和路径都有比较高的服务创新价值,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且值得推广。

4.2 多元化社会合力与协作

公共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建设主题图书馆时,要以继承与发扬当地传统文化为目标定位主题馆,寻求多元化社会合力与协作。苏州运河图书馆虽然不是由公共图书馆建造而成,但建设思路与合作模式值得借鉴。该馆是公益性民营图书馆,合作单位有苏州昆剧院、苏州昆剧传习所、苏州昆曲遗产抢救保护促进会,以传承和发扬苏州本土文化为理念,专注收录苏州本土书籍,全面收藏昆曲、园林特色书籍。它是苏州第一个昆曲主题图书馆,地址位于运河沿岸,面积约1 200 平方米,藏书8 万余册,时常举办沙龙,邀请昆曲名家参与,旨在让“昆曲+园林+运河+阅读”重新构筑苏式生活美学[27]。它是典型的苏州城市文化主题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成功引导社会力量,得到专业支撑,在馆藏建设、活动开展方面紧扣城市文化主题,成为特色阅读文化空间,为继承与复兴当地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主题图书馆还应着眼于满足用户体验,旅游本质是情感体验,人们怀着不同期待、带着不同情绪踏上旅途,以期在旅行中得到精神和心灵的释放。在这一情境下基于情绪主题的图书馆与书房便应运而生了,如被誉为“最孤独图书馆”的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南京失恋博物展”催生的“失恋书房”等。“南京失恋博物展”创始人高雨生从2018 年下半年开始在公众号上众筹这间书房,已有300 多名众筹会员和近200 册首批馆藏图书,每本书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高分图书。失恋书房不只是一个网红打卡地、一个观展场所,更是一个阅读空间、一个文化客厅[28]。基于情绪主题的图书馆与书房虽不是由公共图书馆打造,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特色的馆藏资源对用户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公共图书馆利用其资源优势可以与书店等机构展开合作共同建设这类情绪主题类图书馆,借助书店、旅游平台的宣传功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4.3 主动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文创产品开发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迎来了新机遇,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参与到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中能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区域文化创新力,并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注入新活力。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与文化,一座城、一个人、一本书,图书馆就是联结它们的媒介。人们在旅行过程中需要一些实体产品留存记忆,例如南京先锋书店设计的与旅行有关的文创产品“一本城市”系列涂鸦本,其中的“一本南京”中包含“你是怎样来到这座城”“古城南京”“时尚南京”“人文南京”这四大版块,涂鸦本中对地点的介绍只是简短的几句话,大部分页面留白较多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手绘图,再加上先锋书店的Logo,旨在让用户记录所见所感或贴上一些图片。

公共图书馆主动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将改变公众对于图书馆形象的传统认知,并逐步盘活图书馆特有的文化资源以服务公众,同时将旅游及当地文化要素融合其中,打造精美实用的旅游文创产品。为保证文创产品的开发,未来公共图书馆需要重点培养一批文创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29]。

5 结语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公共图书馆要时刻以传承复兴文化为己任,利用好当地的旅游与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旅融合进程,同时也应有危机感,图档博一体化的趋势在文旅融合时代尤为明显,当展览、音乐会等成为图书馆服务主流时,图书馆与其他文化机构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性也就淡化了。无论如何,公共图书馆都应明确职责,努力保持自身特质,厘清支撑资源以及提供旅游服务的相关关系,如游客与本地读者的关系、单独发展与联合发展的关系、基础服务与延伸服务的关系。公共图书馆应在文旅融合浪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转型。

猜你喜欢
全域文旅图书馆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图书馆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