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杰
摘 要: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在此政策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首先阐明了现阶段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接着提出了几个优化此现状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数学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引导
在新课标引领下的素质教育普及面更广,农村小学数学也逐渐成为一个关注热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主、客观上的问题。基于此,发现问题并积极提出解决方案,优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从教师自身的能力是否过硬到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有效成了农村小学数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现阶段农村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第一,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观主体,在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学生的成绩紧密相关。而农村教师中存在部分教学能力不高、专业知识欠缺,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的现象,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无法把思维提升到新的高度。
第二,交通和网络不发达是农村数学教学水平落后的主要客观原因。农村教师不能及时接收新理念、新方法,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
第三,师资力量稀缺,教师一人兼多科造成教学精力不集中。教师精力和时间有限无法对教材进行认真剖析和向纵深探索,致使学生的数学认知面狭窄、片面,只停留在教材中,对知识点的相关习题练习较为欠缺。
第四,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很难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导入没有新意只一味地把知识点“倒”给学生,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缺乏互动。
二、优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引导策略
(一)提高教师个人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需努力增强自身教学能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视,组织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方法的课程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组织教研活动,向校外小学高水平数学教师请教,并开展讲座活动,让教师在讲座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应用到实际授课之中去。除此之外,打破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也十分重要,授课是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的过程,教师应当避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新知识点学习过程中,教师讲解完成后要及时通过练习题或者考试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生未很好地掌握,则再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梳理与强化;如果学生掌握情况良好则再挖掘同类型的题拓展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延伸应用。这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还可以通过课外练习拓展学生思路和眼界,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
(二)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导入知识点
数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思考贯穿这个过程的始终。在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点前教师可利用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后再结合知识点进行讲解。例如在“圆柱体侧面积”如何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知识点。在古希腊时期,春风和煦的早晨一位贤者出门散步,正巧路过一座宏伟的神庙,见到里面的牧师正在围着门口的柱子讨论着什么,于是他走上前去询问发生了什么,牧师回答他说神庙过不久要举行祭祀活动神父要求把门口的柱子用金黄色的丝绸包裹,但众人都不知道要请裁缝做多大的面积才能既不浪费又刚好合适。贤者思考了片刻让牧师拿来绳子,在众人的帮助下测得柱子的高度是五十米,柱子的周长是八米,于是转身告诉牧师要做一块四百平方米的丝绸正好可以包裹柱子又不会造成材料浪费。那么贤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才得出了这个结果,帮助了神庙呢?这个故事讲完了,学生对此充满了疑惑和好奇,求知欲被充分挖掘。这时候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就是怎么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讲解完知识点后再重新让学生思考贤者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通过这种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带入知识点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亲身参与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来提升每位同学的课堂参与度,给每个同学安排任务,让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应当注意,在分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做到每组学生学习成绩平均分布,尽量平衡他们在组内的分工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同的参与感,从而有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例如在学习正方体的体积时,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一同做出大小不一的正方体,制作完成后再让学生实际操作一大的正方体内可以包含多少个小的正方体。这个实际操作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对正方体结构的理解,也給学生节省了独自制作多个模型的时间。
(四)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由于农村自身基础条件比较差,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城市相比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现实事物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把教材中知识变成孩子们比较熟知的身边事物,可以缩小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得数学可以同他们的实际生活产生紧密地联系,从而减少部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在实际生活中鲜活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把应用题中的情境转换为学生身边的事物,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鸡和兔,把抽象的脑中构想变成具体地现实存在。还比如在学习统计图时,让学生自行调查家中猪、牛、羊的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通过课上学习的统计图知识表现出来。
三、结束语
农村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还有待提升,经过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这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升个人素质,运用有效且适宜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一个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冬根.优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引导策略[J].江西教育,2015(24).
[2]阚兆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J].考试周刊,2016(78):73-73.
[3]袁雄玲.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