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活动:实现幼儿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0-01-08 02:23沈淑敏
下一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幼儿发展策略探讨生命教育

沈淑敏

摘 要:當前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要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针对于饲养活动,引导幼儿对动物的生长变化进行感受,使幼儿感受生命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阐述饲养活动开展的具体策略,对幼儿园饲养活动的教育价值进行探索,提出有效的生命教育策略,引导幼儿关注自然、动植物,形成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饲养活动;生命教育;策略探讨;幼儿发展

引言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开展饲养活动,使幼儿对生命进行感受和了解,同时,饲养活动符合幼儿的天性,有利于使幼儿获得关于照顾动物的经验,使幼儿进一步对生命有更深刻的体会。因此,要结合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对饲养进行构建,涉及到多种动物种类,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支持。同时,对幼儿饲养活动的教育价值进行拓展,要深入挖掘现有活动的深层教育意义,使幼儿感受生命的独特,建立与动植物相互依存的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要教授幼儿学习规范、饲养观察的方法,使幼儿在饲养活动中开展科学探索与发现。

一、开展幼儿饲养活动的深层教育价值

在幼儿园饲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引导幼儿对自然动植物进行感知,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感受生命的成长,从而引导幼儿形成责任意识。因此,饲养活动的生存教育价值要对最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行体验,对动物的生命特性进行研究,有利于使幼儿形成科学精神,感受生命的独特性,形成生命平等的原则,为幼儿同理心的建立奠定基础。其次,引导幼儿形成动物植物相互依存的观念,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饲养区的动物进行爱护,加强对动物的观察,有利于使得幼儿形成物种间相互依存的观念,进一步对生态进行保护,萌发对自然生态观的关注。

二、幼儿饲养活动开展的全过程

(一)饲养活动的准备阶段

1.制定饲养计划

开展饲养活动前,首先,教师要制定饲养活动的计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合理的对组织活动进行安排。特别针对于小班幼儿,要对动物的变化进行观察,可以对一些模样可爱的动物进行选取,如兔子、猫、狗、乌龟等,逐渐让幼儿掌握饲养的经验,在对大班幼儿进行引导时,可以提高其观察能力,饲养一些变化较大的动物,根据幼儿的兴趣来进行合理选择。

2.创设饲养角区域

在幼儿开展饲养活动的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饲养环境,设置饲养小区域,分成不同的区域,由各班分别负责引导幼儿开展观察,比如在墙面上贴一些动物的图片,在饲养角摆放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利用诱饵在给动物喂食的过程中,观察小动物的变化:如,对笼子状的区域用来饲养一些奔跑能力较强的动物,而对于一些会飞的动物要有一定的房舍和活动场地,适当的让幼儿和动物接触,可以提高幼儿的饲养效果,加强对生命的感悟。

(二)饲养活动的具体开展

1.建立完善饲养制度

在对动物进行饲养的过程中,要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建立饲养制度,对幼儿的动物饲养进行行为规范,针对于食物准备喂食的次数、数量、观察的时间,对饲养区的打扫要进行合理安排。比如,引导幼儿对兔子进行观察时,幼儿发现兔子明明吃饱了还会去咬一些纸盒,仔细观察育儿,了解到兔子的这一现象是因为兔子门牙在生长,把门牙磨短,才能够正常的吃东西。通过对这种动物的生长习性,教授给幼儿,可以有利于幼儿对生命的感知,加强对动物的了解。

2.融入幼儿一日活动

在幼儿一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动物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解,要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动物,与动物形成相互共存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同时,要开展一些关于动物的主题探索活动,比如针对于鸽子,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与鸽子亲密的接触”,让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对各自的各种特性进行探讨,如鸽子的叫声、鸽子的飞行动作、鸽子喜欢吃的食物等,让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各自的特性和生长习性,进一步对鸽子进行喂养,有利于加强对鸽子的认知。同时,融入一日活动中,有利于使幼儿掌握动物饲养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拓展幼儿园饲养活动教育价值的策略

在引导幼儿进行规范思想观察记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的探测,教师通过图示指导等方法,引导幼儿能够学会对动物饲养的方法。其次,要提供有序饲养的动物,让幼儿结合自身有的经验来对动物进行观察,同时,对不同类的动物进行对比,引导幼儿能够对共性特点与差异性进行分析。再者,要发挥自然环境的作用,饲养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动物关注生命,了解自然,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同时,要带领幼儿去大自然中,对动物植物进行观察,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作用,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最后,在实验活动中针对于科学探索的发现,要对幼儿的提问进行整理,给幼儿提供充分探究的时间,让幼儿主动对自然的奥秘进行探索。除此之外,针对于饲养活动中的人文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幼儿认为蚯蚓断成两半会可以长出两条蚯蚓,部分幼儿对此表示怀疑,但对“蚯蚓进行切断”这种实验方法不尊重生命。因此,让幼儿相互之间进行辩论,可以对话题进行讨论,最后,引导幼儿能够形成对生命的敬畏,对幼儿生命教育的效果进行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幼儿饲养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使幼儿能够对生命进行感受,了解、珍惜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而提高幼儿生命教育的效果。在饲养活动中,要使幼儿观察动物的生长变化,了解生命的存在。在饲养活动的准备阶段、开展阶段以及后期阶段,要分别展开不同策略的探讨。同时,教师要构建饲养角,根据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和疑惑点,让幼儿主动对问题进行提出,使幼儿进一步探索生命活动的内涵,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芝玉.我用绿色拥抱大自然——刍议幼儿自主探索精神在种植活动中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81):191.

[2]凌伟娟.浅谈在饲养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自然测量——以大班饲养活动《可爱的蚕宝宝》为例[J].长三角(教育),2012(12):98-99.

[3]梅妤红.饲养让幼儿尽享幸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241.

猜你喜欢
幼儿发展策略探讨生命教育
游戏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发展的价值探讨
环境艺术与幼儿互动的重要作用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攀爬活动对幼儿发展作用研究
废旧创美活动的实施与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