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海燕
摘 要:如果想要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一方面需要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另一方面需要数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数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引言
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中,需要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小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数学创新能力,既可以拓展数学思维,又可以提升解题能力,从而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容易陷入固化教学的误区,不仅通过固定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学习,而且存在独裁式的引领课堂的问题,虽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强制性地将数学知识传输给小学生,但是恰恰因为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永远跟着教师的思维,慢慢地就会失去数学创新能力。而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中,要求数学教师需要在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位置的前提下,需要调动小学生的能动作用,在已学知识上提升数学创新能力,这样才可以做到融会贯通。那么,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将小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将数学教师作为辅助小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能动作用。并且,需要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展开多种形式的数学教学活动,既可以让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升自主學习能力,又可以让小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这就为提升创新能力提供有利条件。那么,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种活动着手。
其一,趣味性数学教学活动。在该类型活动中,数学教师需要利用游戏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营造寓乐于教的教学环境,让小学生可以在环境的作用下,逐渐融入到数学游戏活动中。并且,数学教师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使用提问句,使得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延伸出更多的答案,这就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从该部分内容来看,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知识点,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解题接龙的游戏活动。首先,数学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道求解表面积或体积的数学题目,然后教师随机指定一名小学生使用一种方法求解,当求解完成后该名学生可以任意指定班级内其他同学继续作答,但是需要使用另外一种方法,当每道题的解题方式数量已达到三种时,就可以自动跳到下一道题目中,依次循环。并且,如果小学生不能想出第三种方法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给予小学生适当的提示,如“小白同学,你难道没有思考过将长方体从中间切开吗?”,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启发小学生的解题思路。那么,通过这种游戏活动,每道题都会由不同的学生提出三种不同的解题方式,并且由于每个学生都担心被随机指定回答,所以在其他同学作答的同时,都会迅速地主动思考新的解题方法,这就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其二,小组教学活动。在该类型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所有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与趣味游戏活动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小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获取到其他同学的帮助,使得可以减轻解题压力。并且,小学生在集思广益的学习环境下,更容易提升自身的数学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
二、注重学生差异化,展开启发式的教学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科学评价对启发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有着显著作用,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当小学生遇到数学难题时,往往由于缺乏解题能力,大多数学生需要其他人的言语激励,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探究动力,从而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那么,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多多使用启发式的教学评价。不过,由于小学班级中小学生的数量较多,并且存在差异化区别,有些小学生性格较为外向,其他同学愿意与该类小学生建立同学友谊,所以愿意在学习活动中互帮互助,该类学生的数学成绩较为优异。有些小学生的性格恰恰与外向性格相反,不仅性格较为内向,而且也不愿意其他同学交往,在遇到数学难题时总是习惯独自思考、独自解题。不过,这种类型的小学生还分为两种极端化,一种小学生属于天资聪敏型的学生,所以数学思维能力较为敏捷,当遇到难题时会通过自主思考得出最终正确答案,还有一种小学生属于资质平庸型的学生,由于并不具备敏捷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总是在遇到难题时陷入思考漩涡无法自拔,又不愿意求助于他人,这就会形成数学遗留问题,慢慢地就会堆积成山,最终会越来越拖延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在尊重小学生差异化区别的基础上,根据以上三类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评价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当教师提出某个数学问题后,性格外向的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回答完毕后教师需要进行鼓励性评价,如“小A同学回答的很不错!继续努力!”。然后,数学教师提出新的题目,主动地向性格内敛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提问,当回答完毕后展开“鼓励为主,建议为辅”的评价,如“小B同学回答完全正确!不过,如果下次如果再大声一点,老师可以听的更清楚哦!”。不过,对性格内敛且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提问时,教师需要先选择难度较低的数学题目,然后在学生回答后给予“肯定加鼓励”的评价,如“小C同学回答的很棒!老师一直认为你是最棒的!加油!”,由此可见,通过以上科学评价,这就会给小学生极大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升数学创新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创新能力是拓展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核心要素,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多方面鼓励小学生进行创新,而不是按部就班地仅通过单一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才可以促使小学生提升数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琴兰.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6(32):36-37.
[2]张清元.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68-69.
[3]隋坤英.浅析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