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强
摘 要:正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好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一篇文章的字句都是作者精心打磨,仔细推敲出来的,它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所以佳句赏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会佳句赏析,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本文将从字词妙用、人物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意蕴层面这五个角度来讲述初中语文佳句赏析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佳句赏析;理解感悟;教学策略
引言
人們常说“语言是一门艺术”,优秀文章的语言意蕴丰富、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而优秀的作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材料、仔细推敲字句,让自己的语言意蕴显得更加丰富深刻,所以我们要重点去赏析文章的佳句,体味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而语文教师就肩负着引导学生对佳句进行赏析的教学重任,面对层出不穷的文章佳句,语文教师必须探索出一条可靠可行的教学策略,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佳句的赏析角度以及做题规律,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一、字词妙用
字词是一段句子的基本结构,我们首先就应该赏析这个句子里面的优秀字词。举凡文豪,都会对自己的笔下的诗句或者是文章反复推敲,比如说贾岛这位诗人,就对究竟是使用“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经历过反复的思考。再比如说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里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这个字就写得非常好,“争”字既写出了早莺的活泼,也写出了诗人对春的喜爱,堪称这句诗里的点睛之笔,所以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佳句里的优秀字词,把握佳句里的独特韵味。
二、人物描写
在记叙文里,作家往往会通过动作、肖像、心理、神态、外貌等描写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将这个人物的形象描述得具体鲜明、跃然纸上,所以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去赏析句子的独特所在。比如说鲁迅的《孔乙己》这篇文章,里面是这样描写孔乙己这个人的“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既描写了孔乙己的神态外貌,又描写了孔乙己的衣着服饰,将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所以语文教师在遇到记叙文句子赏析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三、修辞手法
恰当的修辞手法会使得整个句子显得非常优美,比如说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就有形象生动的描写效果;排比的修辞手法就有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的描写效果。在冰心的《谈生命》文章里“—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冰心这位作家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生命比作小树,生动形象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坚强,传达出《谈生命》这篇文章的思想启示。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修辞手法是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在语文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关于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思考修辞手法在句子中起到的作用。
四、表现手法
在古代诗歌的赏析题中常常出现对于诗句表现手法的赏析题,常见的古代诗歌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比如说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面“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诗就是使用的用典这个表现手法,作者借用向秀《思旧赋》以及王质烂柯的这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悼念旧友的情感,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用典”这个手法隐晦含蓄地表传达出自己的情感。所以对于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重点诗句使用的表现手法。
五、意蕴层面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赏析文章或者是诗歌的佳句,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体会和感受到作者传达出来的内涵意蕴。而内涵意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第二个层面是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哲理。比如说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诗人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写出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事物孕于旧事物中,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还有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面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哲理,我们在赏析佳句的时候一般是会赏析这个句子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同样不能忽略句子所传达出来的哲理意蕴。
只要抓住以上五个角度,就能实现对佳句的赏析,体会和理解出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和内涵意蕴,但是赏析句子还要做到三个“需”。
一是需要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作者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由作者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的,比如说东晋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国家受难、人民颠沛流离,这就导致陶渊明向往着闲适安静的生活。
二是需要结合句子所处的原文段落,句子组成了段落,段落构成了文章,所以我们要结合段落全面分析、全面赏析、全面掌握,这样才能理解作者传达出来的意思。
三是需要结合多种角度去赏析佳句,作者往往会用复合式的方法来描述句子,我们并不能用单一的视角看待一个优秀的句子,而是要用一种整合多样的视角来赏析佳句。
结束语
每一个佳句之所以成为佳句,都是因为它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我们赏析佳句,其实就是在追溯造成这种独特魅力的缘由。句子千变万化,但却不离其宗,我们只要根据字词妙用、人物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意蕴层面这五个角度就能够灵活赏析句子的独特魅力。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地理解这个句子传达出来的意思,另一方面还要掌握赏析句子的技巧方法,将这种赏析句子的技巧方法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将句子的魅力理解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小菊.初中语文教学佳句赏析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中),2016(8):83-84.
[2]利振锋.浅析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J].中学教学参考,2017(15):14-15.
[3]吴振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5(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