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蔚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下,生成课程逐渐走进了幼儿园的课堂。生成活动的内容和主题来源于孩子,教师在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可抓住契机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同时,在主题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应如何与幼儿发生互动,采取何种策略,无疑将影响着主题的深入和活动的深度。本文以大班“风火快递”为例,谈谈幼儿园生活体验类主题的生成思路与策略。
每年的“双11”促销活动让喜欢购物的人们疯狂,这股风也吹到了幼儿园里。午餐后,英英老师喜滋滋地拿着快递从门口进来,几个孩子冲上去询问:“英英老师,你买什么好东西啦!”“给我们看看呀!”明明在一旁说:“你们知道快递是谁送来的吗?我爸爸说,他都忙死啦!”茜茜在一旁问:“你爸爸为什么忙呀?”明明补充道:“我爸爸是开快递公司的,昨天他告诉我和妈妈,包裹那么多,连饭都没时间吃!”站在一旁的瑶瑶自言自语地说:“哇,这么辛苦呀!”明明点点头。孩子们围绕着快递提出了好多问题:“快递是送给谁的?”“是谁送过来的?”“快递员怎么送快递?”“快递的钱给谁的?”“快递里面有什么呢……”
孩子的讨论透露着他们对快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经验不足,他们并不了解快递的由来,说不清楚快递的功能,也不知道快递的工作流程等。教师安静地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记录下他们提出的各种有趣问题,以“好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加入幼儿的交谈中,从幼儿众多一闪而过的问题中捕捉到适合现阶段幼儿经验水平、对幼儿发展有价值、是幼儿当前最需要了解或是急需解决的兴趣点,进而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
教师请大班幼儿担任园里的快递员,将包裹送达到收件人手里,亲自体验派送工作。在派送过程中,幼儿需要寻找不同班级的地理位置、与不同班级的教师交流沟通、与同伴合作搬运快递、认识简单的符号标记,等等。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的问题,师生展开了一次谈话,了解孩子们对快递的已有经验,以及他们还想知道的秘密,列出问题清单。
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幼儿。因此,幼儿课程要始终坚持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生活类主题的推进过程中,通过提出支架性问题“你知道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既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又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幼儿关注的问题进行梳理,敏锐捕捉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中寻找主题的生发点。
为了让快递主题课程持续深入的发展,大班年级组教师进行了一次课程审议,梳理出前期需要搭建的几个支架:第一,教师多途径了解关于快递的信息,丰富知识。第二,投放相应的区域材料,收集各种废旧盒子、口袋等,如美工区提供了幼儿姓名印章、彩纸和笔;阅读区投放关于快递的绘本等。第三,充分挖掘幼儿园周边可利用的资源(我园周边有多个大学校园),带领孩子们到附近的菜鸟驿站、小区丰巢实地观摩。
儿童是在与环境、事物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的。因此,教师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做才能让幼儿自主地学习。在主题课程实施进程中,若教师没有适时搭建支架,幼儿对快递的探究可能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短时间内就戛然而止了。当教师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便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支持和伴随幼儿的探究;投放丰富的工具和材料,让幼儿拥有更多自主操作、体验的机会;提供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提供与主题相同的图画书,便于幼儿积累经验,拓展思维;同时邀请家长适时地参与,让幼儿的探索在生活中得以延伸。
师幼一起讨论、观察、查找资料,发现了更多的秘密,如每个快递公司都有自己好记而又闪亮的名字,孩子们结合快递的特点,群策群力用“风火快递”为班级的快递站命名,寓意着像风火一样的神速。也因此引发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活动。建构区里,孩子们尝试搭建属于他们自己的驿站,并且预留了大小不同的空格,便于存放大大小小的快件;美工区里,孩子们根据“风火快递”的名字设计相应的标志,并批量制作出来,张贴在驿站和快递员的衣服上;益智区里,孩子们自主设计,最后用写数字和敲姓名章结合的方法填写快递单;生活区里,孩子们将收集来的各种材料(如纸箱、废旧报纸、泡沫格网、气柱包装袋、宽胶带)等分类摆放,根据快递物品选择相应的辅助材料进行打包;角色区里,有专为“风火快递”小哥设置的自助餐店,方便小哥随时吃上饭;户外游戏时,幼儿把包装好的快递盒装在三轮车上,根据地址在园内进行派送……
在追随幼儿生成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习惯于预设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向“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引发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转变。有了丰富的材料和充裕的探索时间,幼儿在多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来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丰富了体验,得到了发展。同时,教师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进而通过创设环境、调整材料等方式,不断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当主题课程结束后,教师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梳理关键经验、列举具体的案例描述是非常有必要和有价值的。首先,有助于了解幼儿经验和学习品质的获得,引导教师关注幼儿学习和發展的整体性;其次,有助于教师回顾课程实施的历程,及时总结、反思以儿童为本的理念是否落实,对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事物和现象等资源的挖掘利用是否充分等;再次,有助于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逐步内化《指南》的目标,从而有效落实《指南》的精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处处蕴含着教育。教师关注幼儿的兴趣,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的教育价值,让教育融于生活之中,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幼儿收获成长的喜悦,积累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