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运洁 路苗 杨宏伟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一些弊端也随之显现。尤其是近几年,高校电信诈骗事件频发,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都带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新疆财经大学电信诈骗安全防范问卷调查数据入手,重点分析了高校电信诈骗的成因及解决办法,以期望引起更多高校对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视,有效减少电信诈骗对学生人身财产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成因;防范对策
本选题着重研究高校电信诈骗的特征、成因及预防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高校电信诈骗事件逐年增长,此类犯罪不仅造成大学生财产损失及精神创伤,更是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从学生层面来说,加强防范电信诈骗的能力,能更好地保护自身的财产等经济利益;从家庭层面来说,了解电信诈骗犯罪的现状和发展原因及表现形式,把握其中规律,有助于大学生及其家庭对电信诈骗心存戒备,从而预防电信诈骗的发生;从学校层面来说,提高关于防范电信及网络诈骗的意识,帮助大学生积极主动预防电信诈骗事件的发生,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从社会层面来说,重视高校电信诈骗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信诈骗事件发生的概率。
一、高校电信诈骗犯罪概念及表现形式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高校电信诈骗与普通的电信诈骗不同之处在于目标人群不同,导致其使用诈骗方式与特点也不同。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群体特点实行犯罪行为。高校电信诈骗通常冒充学校工作人员向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大学生心性单纯、社会经验不足以及学生家长爱子心切等特点进行欺诈,欺骗性非常强。高校电信诈骗现今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诈骗团伙会设计不同的应对方案,应用于不同场景。
(一)高效电信诈骗特征
高校电信诈骗犯罪的特征主要为:诈骗载体形式多样、诈骗手段更新迅速、低成本覆盖式,涉及网络电信行业,银行业及互联网等行业,不可控性高。在诈骗案件中,受害群体都是在校学生,遭受诈骗后,损失的财物很难追,隐蔽性和传播性高。
(二)高校电信诈骗主要表现形式
电信诈骗案件居高不下,不仅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损害了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以下以新疆财经大学发生的两起电信诈骗案件为例,分析当前高校电信诈骗的主要表现形式。
2019年10月4日22点,受害人崔某在家中接到家长群“班主任”通知,需要交资料费300元,同时发了收款二维码,受害人一看是老师的头像就没有和老师核对,扫描群里发的收款二维码支付了300元。当天22点50分,班主任发消息称,QQ号被盗,交资料费的信息不是自己发的,让家长不要转账。
2019年12月3日,受害人刘某接到一自称圆通快递客服的电话,称货物未收到,给其退款。刘某信以为真,便按照“客服”的指导操作,并把银行发来的短信验证码告知对方,随后刘某银行卡被扣款9989元。
经过对现有的高校电信诈骗案件统计分析,其诈骗手段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伪装成熟人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伪装成被害人的“熟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非法获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从而伪造一个“熟人”的身份;另一种是盗取被害人熟人的社交账号。
分析多起高校电信诈骗案件发现,大多数学生保护自己信息的意识极其薄弱。他们通常会将存有自己信息的文件直接发送到班级群或者各种工作群中,不法分子或别有用心的人潜入群聊后很容易查看并下载,所有信息轻松到手。取得大学生的信息后,不法分子就会编造一些虚假事件向受害大学生实施诈骗,例如虚构病症、虚构意外事件、助学金奖学金等。受害大学生看到消息后信以为真,从而造成了金钱损失和精神伤害。电信诈骗的不法分子除了通过窃取学生信息进行诈骗,还会通过互联网盗取社交账号假冒受害学生的朋友进行诈骗。以受害者好友身份和发生意外急用钱等借口向大学生借钱,一旦得到钱款后立刻将受害学生删除。
2.以考试培训等名义实施诈骗
为了满足学习、考研等需求,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在大势的驱动下,不法分子试图利用培训班的名义对学生进行诈骗,令其防不胜防。通常情况下,电信诈骗的不法分子会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发布考试包过、押题准确率极高、内部透题等信息,以各类资格证作诱饵,利用大学生急迫想要获得证书的心理,反复游说,使其汇款。收到汇款后培训机构便会消失,这时学生才发现自己上了当。这些培训机构有名无实,收到一批学费后就玩失踪或是提供质量极差的教学资源,与其叙述不符,若投诉率过高就改头换面重新开业,借此圈钱,不少学生掉入陷阱。
3.隐藏在网络购物中的诈骗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同时,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线上买卖活动也成了当代大学的首要选择。大学生因为网络购物而遭受电信诈骗的案例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购物、微信微博代购等渠道实施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收到付款后不发货。线上买卖商品由于距离远等原因不能看到实物,买家只能通过照片和卖家提供的信息购买商品。这样就存在卖家所卖商品以次充好或者是假货的风险。二是以快递或售后服务进行诈骗,诈骗者掌握了受害者的网购信息,以快递认证或售后服务等借口发送内含钓鱼网站链接的短信。受害者看到信息确认自己的购买记录就信以为真,点开链接进入网站并输入自己的信息。从而泄露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甚至账户余额全部消失。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间也有不法分子借以實行电信诈骗。有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发布售卖口罩或者“特效药”等虚假信息,当受害者付完款项后以“快递无法发货”等理由或直接拉黑删除进行诈骗,也有冒充商家或者快递客服以疫情延期复工、快递滞留等理由实施犯罪。
4.高薪兼职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兼职赚钱的心理,以高薪水为诱饵进行诈骗。通常诈骗发生在网拍、淘宝刷信誉、打字赚钱等兼职形式中。在这些形式中,不法分子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施诈骗:一是交押金。在未安排任何工作之前,以各种借口要求兼职者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在工作期间收取各类名目的费用。二是通过钓鱼网站非法获取兼职者的银行账户等重要的个人信息。此类行为的目的不在于骗取兼职者缴纳的费用,而是其银行账户。不法分子会发送钓鱼网站链接给兼职人员,让其录入包括账号等信息,之后不法分子就会用获取的信息盗取钱财。三是拒绝支付工资,此类行为主要是在兼职者完成相应任务之后,多以工作完成不达标等为由拒绝支付兼职者工作。
5.网络贷款诈骗
一些大学生会在一些不正规的网站贷款,而其中水之深致使大学生无法自救。涉及网络贷款诈骗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声称“申请会员可以降低利息”。支付999、3999等高额费用成为会员,会员等级越高贷款额度越高、利息越低。而当大学生充了会员却拿不到贷款;第二种是以账户异常为由实施诈骗。贷款者提交贷款申请后收到账户异常已被冻结的信息,这时不法分子就会引诱大学生支付“解冻金”,但在交付完成后不法分子就销声匿迹;第三种是注销贷款诈骗。在校园贷被严厉打击后,一种新型诈骗方式出现了。不法分子会以“某某平台有你的借贷信息,需要你的配合操作将贷款收回,如果不配合将影响你的个人征信”为由让大学生进行转账。
二、高校电信诈骗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此次基于新疆财经大学的电信诈骗调查问卷,从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有电信诈骗的经历、受骗原因、如何有效解决等六个方面设计了18道选择题(单选、多选、主观题):拟发放问卷600份,实际收回问卷577份。此外,还对本校校警、辅导员、受害学生及普通学生分别进行了访谈,了解具体情况。
(二)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
(1)关于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如表1。
(2)关于是否遭受电信诈骗。问卷调查中设计的“你是否收到过电信诈骗信息”一题中,“偶尔遇到”选项有186名同学选择,73名同学选择了“否”;设计的“在平时你会关注关于电信诈骗的信息吗?”一题中,61名同学选择了“经常”关注,“偶尔”关注有190名同学选择,33名同学选了“几乎”不关注。
(3)关于高校电信诈骗的受骗形式及原因是什么?在设计的“您是否是电信诈骗的受害者”的一题中,结果如图1。
设计的调查问卷模拟日常生活中可能遭受电信诈骗的形式进行调查:
设计的“办理优惠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时,你会填写你的电话及住址等详细信息吗?”一题中,83名同学选择了“会”,290名同学选择了“偶尔会”,204名同学选择了“不会”。
设计的“街头有穿着工作服的人向你推荐扫码下载APP领礼品的活动,而且礼品正合你的心意,这时你会?”一题中“毫不犹豫,扫码领礼品”选项有83名同学选择,“认为是诈骗不理他们”选项有280名同学选择,“检查他们给的安全证明后扫码领取礼品”选项有213名同学选择。
设计的“如果你的朋友在网络上找你借钱,十分紧急并且理由合理,而且你手上正好有那笔钱,你会立即给他汇款吗?”一题中,45名同学选择了“立即汇款或转账”,350名同学选择“不会,必须电话或方面核实”,144名同学选择了“看情况或不予理会”,38名同学选择“向有关部门核实”,可以得出,各因素占比较均衡,多重综合原因导致大学生陷入诈骗陷阱。
调查中,大学生受到电信诈骗的原因如表2(此选项为多选题)。
2.调查结果分析
(1)电信诈骗现象普遍,网络诈骗突出。此次问卷调查涉及四个年级的在校生,从调查结果来看,占调查人数18.37%学生收到过诈骗信息,并因电信诈骗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2)关注度不够高,个人信息泄露形式多样。有19.58%的学生表示会经常会关注电信诈骗信息,61.7%的学生偶尔会关注,18.72%学生几乎不关注。在“你认为下列那些行为会泄露你的个人信息”一题中(此题为多选题),“废弃票据、快递单等不经处理随意丢弃”“在社交平台随意晒个人信息”“公共场合使用免费WIFI”“商家组织各种有奖问卷調查,办理会员”分别占比78.51%、82.5%、53.38%、61.87%。
(3)从调查报告的结果能够看出,高校大学生认为自身具有较高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对电信诈骗持反感态度。44.54%的学生认为自身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比较高,仅有2.25%的认为自身的防范意识较低。在“你对电信诈骗行为持有怎样的态度”一题中,80.28%的学生认为对电信诈骗深恶痛绝,认为应该杜绝。此外,从问卷结果看学生还希望学校能够开展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单、公屏循环视频提示等活动。
(4)从采访情况看,校警反映多数学生受骗是由于贪图便宜,并且学校已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避免学生掉进电信诈骗的陷阱,包括横幅、广播、宣传讲座、主题班会等;辅导员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年龄虽然健全,但是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大学生趋于“巨婴化”,对很多问题不会处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不法分子来说,正是最佳的诈骗对象;受害学生反映,受骗形式最多的是QQ账号被盗用,不法分子用自己的账号编造理由向亲朋好友进行诈骗,并且成功率相对较高,被骗金额在1000至5000之间,被骗后均未向家长告知;多数普通学生认为自己不会遇到电信诈骗,即使遇到了也能够应付自如,因此对电信诈骗并不上心,并且反映学校的宣传形式老旧,对于不同类型诈骗案例讲解的不够多。
(三)高校电信诈骗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好奇心强 抱有侥幸心理
相对而言,部分大学生思想单纯,接触社会较少,对诈骗的反应不敏感;同时大学生对事物的好奇感强,消费欲望高,但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在面对门槛较低的网络兼职、高新招聘的虚假信息时,即使担心风险,往往会抱有侥幸心理尝试,导致容易被骗。
2.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从处理快递信息、扫码送礼等情况来看,一些大学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进行犯罪,层层设计,环环相扣,增强了诈骗的可信度,并且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作案方式信息化,更加难以辨别。
3.家庭、学校安全教育的欠缺
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安全教育课较少,没有专业的教师来指导和教学,对电信诈骗的手段及后果知之甚少。家庭方面,父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学习和特长培养上,忽视了安全教育,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骗。
4.犯罪成本低
电信诈骗所需要的成本较低,以现在常见的电信诈骗团伙为例,他们行骗的工具只需要几台手机和电脑。不法分子利用电脑技术,群发诈骗短信,拨打诈骗电话,几个人的电信诈骗团伙每天可将诈骗信息发给数万人,效率极其高。
三、大学生预防电信诈骗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自身辨别能力 牢固心理防线
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认识浅薄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缺少勇气与担当,被骗之后选择缄默,不愿发声,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法分子。学生在接到要求汇款、缴费等信息或电话时,应第一时间通过其他的渠道确认信息是否属实,天上不会无故掉馅饼,应时刻保持警觉,做到不理睬、不相信、不上当。大学生在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益诱惑,应及时寻求老师、家长的意见,不轻易做决定;同时要加强自身素质,提高防骗意识,加固防范电信诈骗的心理防线,一旦发现自己落入诈骗陷阱,及时报警,提醒身边人,以防更多学生被骗。
(二)注重学校教育管理 建立校内安全防线
预防电信诈骗需要多方一起合作努力,大学校园更要建立好安全防线,做好教育管理。首先,学校要承担起妥善保管学生的个人信息的责任,完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切断非法获取信息渠道的来源,降低被骗概率。尤其在当今社会信息泄露时间发生频繁,相似的电信诈骗案例重复发生,受害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更要加强管理,严厉处理贩卖学生信息的不法分子。其次,学校可与多方合作开展电信诈骗安全科普讲座,培养宣传教育骨干队伍,利用学校的优势,创新宣讲模式,聘请专业人士进行防骗专项训练,推广线上线下有关通信诈骗的科普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不做形式主义工作,应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愿意了解。同时,应积极更新校内发生诈骗的案例,使学生提高警惕,诈骗手法不断更新,学校对其的科普教育也要紧跟时事。最后,在电信诈骗发生后,学校要安抚好受害学生的情绪,与其进行积极沟通,加强心理教育,预防学生发生偏激行为。通过这些途径不断加强学生的防骗意识以及察觉电信诈骗的能力,从而构建和谐安全的大学校园。
(三)构建家校联系网 时刻关注学生动态
首先,父母应与孩子多沟通,同时可以采取每月限量给予生活费,尽量少给子女留闲钱。其次,通过建立家校联系群,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有疑问及时提出,在特殊情况下对学生做出安全警示。最后,学校和家长们应多花时间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上,现身说法,防范电信诈骗重要之处在于事前拦截,而非事后追索,让孩子了解更多受骗的案例,增强孩子的警戒心,如果遇到电信诈骗,要及时向警方寻求帮助,注重安抚孩子心理。
(四)研发防骗测试游戏 模拟电信诈骗
了解自身防骗能力
多数高校大学生对自己的防骗能力没有清晰的认知,盲目自信,屡次受害,所以了解自身防骗能力是必要的。而防骗测试游戏是一个最佳途径,围绕“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的联合防御系统衍生出的防骗测试游戏研发团队,通过对历年诈骗案例的形式、过程的汇总,结合实际情况开发的一款模拟电信诈骗的自我测评游戏。游戏可包含形式多样的电信诈骗案例,运用闯关激励形式,加深学生对防骗知识的了解,提高反侦查能力,让不法分子无计可施,同时大学生也能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各种诈骗手段,即使信息泄露,也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五)构建多元一体全方位、宽领域电信监管体系 切实维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诈骗的手段也不断更新发展, 不法分子具有很强的反侦查和隐蔽性能力,资金转移和身份伪装逐渐专业化,并且不法分子和服务器都驻扎于国外,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这些因素都给打击诈骗行为和抓捕不法分子带来困难。与此同时,电信公司也推出一些防范电信诈骗措施,例如“诈骗电话预警系统”,在来电屏幕上直接显示此号码被标记为诈骗电话,银行机构可将转账方式更改为刷脸、指纹录入等。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网络监督部门、互联网公司与公安部门一起携手, 推广拦截电信诈骗的系统至全国范围, 有效遏制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转号平台、IP池等途径进行诈骗, 切断实施诈骗的“流水线”。
参考文献
[1] 付永丽. 电信诈骗犯罪的打防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7.
[2] 孔黎明.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3] 王维婷. 大学生網络受骗及其防范研究[D].大理大学,2017.
轻信电商平台“客服” 贵州大学生被骗14万元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购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市民面对网上各类商品心动不已。然而,在网购中,存在着大量虚假宣传、网络诈骗等网购陷阱。10月26日,从贵阳公安经开分局获悉,贵阳某大学学生罗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既被骗子骗取了14万元。
据了解,2020年10月,贵阳某大学学生罗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唯品会的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误,把罗某注册成了他们的代理商会员,每个月会从罗某的银行卡账户扣除会员费500元,问罗某需不需要取消。
罗某听到后立马要求取消,但对方提供了两种取消方案给罗某,一是让罗某到附近农业银行自动柜员机弄一个回执单,另一个是通过支付宝按照对方提示把电子档回执单发送给他们的客服。罗某因为害怕被扣钱,就选了第二种方案,接着按照对方的提示,把卡里的所有钱和贷款平台里所有能贷的款,全部转给了对方用以“冻结”。在连续转了四次款后,对方还是称没有回执单,要求罗某继续转款,罗某才意识到被骗,被骗共计14万余元,随后罗某向警方报警。
警方提示
遇到这类情况,一定要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联系客服确认是否有这类情况,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不会要求添加其他在线联系方式,一切操作都在该平台上进行。如遇不确定的情况,可以拔打反诈专线进行咨询,反诈专员会在线为你辨真假,帮你捂好“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