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爱燕 李丽萍 朱 虹 左文娜 王洪芹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061000
鼻咽癌为耳鼻喉科常见恶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人群,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鼻咽癌对放疗敏感,放疗为鼻咽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有效放疗能控制鼻咽癌患者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但放疗在杀灭癌细胞同时,能损伤正常组织和细胞,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患者治疗积极性[2]。调强放疗为近年临床中应用新型放疗方法,为探究在鼻咽癌患者中治疗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笔者汇报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我院诊治鼻咽癌患者67例进行观察。纳入标准:(1)患者经病理组织检查,明确诊断为鼻咽癌;(2)经评估后,患者均有放疗指征;(3)向患者讲解放疗方法和本次研究方法,患者自主选择放疗方法,并同意进行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有面部或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2)心、肺、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根据放疗方案分为常规组(常规放疗,32例)和干预组(调强放疗,35例),两组男/女、年龄及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干预组患者实施调强放疗,放疗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判定患者是否有转移、并发症等。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用B形枕头垫高,CT模拟机强化扫面定位肿瘤部位,确实肿瘤病灶中心和最佳放疗照射位置。将扫面图像和调强放疗进行三维重建,勾勒出放疗靶区,包括计划放疗靶区、临床放疗靶区、肿瘤病灶靶区等,并计算对周围组织和器官危害程度。计算后最终确定放疗靶区和放疗剂量,获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进行放疗。放疗靶区1次共放疗30次,每次放疗剂量为2.2Gy,每天放疗1次,每周放疗5d,连续放疗30次为1个治疗周期。在放疗周期中,采用直方图和剂量体积评估放疗疗效,确保放疗靶区病灶达到95%以上放疗剂量,并在腮腺、视交叉神经和视神经、脊髓、晶体等重要区域放疗时,应适当缩小放疗剂量。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放疗,根据患者MR检查显示肿瘤区域,对患者鼻咽癌、颈淋巴结位置进行大体勾勒,勾勒区域超出MR显影1cm左右,对鼻咽癌勾勒部位给以70Gy照射剂量,颈淋巴结区域给予64Gy照射剂量,同时对患者颅底、后组筛窦、蝶窦、卵圆孔、鼻腔后1/3、咽旁间隙等区域给予60~68Gy照射剂量,每天放疗1次,每周放疗5d,连续放疗30次为1个治疗周期。
1.3 观察指标 (1)并发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随访5年,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中耳炎、听力损伤、张口困难、口干等并发症发生率。(2)疗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转移率及死亡率。
2.1 并发症 常规组患者口腔黏膜炎、中耳炎、听力损伤、张口困难、口干发生率均高于干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疗效 常规组患者转移率、死亡率均高于干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鼻咽癌细胞对放疗较为敏感,放疗为鼻咽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法,能有效抑制或杀灭癌细胞,获得临床治疗效果[3]。传统放疗范围较大、针对性差,为降低放疗过程中产生相关不良反应,往往较低放疗剂量,难以获得显著放疗效果。随着放疗技术发展,靶区放疗在临床中应用,通过CT扫描成像技术勾勒肿瘤范围,以提高放疗针对性,同时能在局部提高放疗剂量,增强放疗效果。
本文结果得出,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患者中应用,相对常规放疗,能显著降低患者放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研究指出,调强放疗在三维适形放疗基础上,以肿瘤病病灶为放疗区域,同时增加放疗加量,能提高局部肿瘤放疗杀灭效果,同时能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放疗损伤,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调强放疗将鼻咽癌患者肿瘤区域、肿瘤转移区域、淋巴区域等勾勒出来,根据固定区域选用不同放射剂量治疗,相对常规放疗,能加强对肿瘤局部区域放疗剂量,且提高放疗区域针对性,减轻对正常组织放疗影响,提高放疗效果及安全性。有学者研究指出,放疗并发症为影响患者放疗依从性及疗效关键因素,降低放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能提高患者放疗效果[5]。本文对两组患者进行5年随访,得出调强放疗鼻咽癌能显著降低患者转移率和死亡率。提高放疗患者肿瘤照射效果,能提高对肿瘤细胞抑制和杀灭效果,进而协助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鼻咽癌患者实施调强放疗,能提高局部放疗针对性,提高对肿瘤细胞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显著降低患者放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