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阳
(沈阳大学师范学院 辽宁·沈阳 11004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教育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校外辅导投入已成为家庭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教育投入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小学阶段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教育上更需要家长给予建议和支持。因此,家长对校外辅导的投入方式、理念和程度都直接关系到校外辅导作用的发挥,甚至关系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校外辅导根据市场需求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类校外辅导中规模较大的有两大类:文化课辅导和兴趣爱好辅导,其中文化课类辅导又可细分为查缺补漏、温故知新、预习衔接、拓展拔高等,兴趣爱好类更是形式多样,种类齐全,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校外辅导指对学生发展起到补差和培优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或教育形式。其特殊之处在于其兼有营利性和教育性,单从其教育性来说,校外辅导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
家庭在校外辅导方面的投入范围广阔,内容多样,包括金钱、物质等财力方面的投入,也包括家长的时间、精力、情感等非财力方面的投入。从广义角度出发,笔者将校外辅导投入界定为:家长为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在正常学校教育之外参加各类辅导机构而进行的财力及非财力方面的投入。
校外辅导投入在家庭教育投入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其中金钱、物质等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逐渐加大,相比财力方面的大力投入,小学生家长在时间、精力、情感等非财力方面的投入意识仍较薄弱,投入相对较少。孩子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家长,事业上正值上升期,教育的经济支出和时间投入不能够兼顾,这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社会上的辅导机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家长结合孩子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以及兴趣进行选择,而非财力投入不足可能会导致选择的校外辅导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如果家长不能树立正确的投入理念搭配合理的投入方式进行投入,则不利于校外辅导补差培优作用的发挥,甚者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1)家庭经济水平。家长的收入水平是家庭教育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家长在选择校外辅导机构时的重要考量因素。有研究表明,在义务教育阶段,校外辅导支出占家庭教育总支出的比例较高,达三分之一。[1]校外辅导机构大多采用按课时收费且随经济发展逐年渐涨。稳定的家庭收入是参加校外辅导的物质基础,中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孩子获取优质校外辅导的机会更多。
(2)小学生发展所需。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培养“完整的人”,正确认识学生的角色,小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校教育强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在家庭教育中,这一点同样重要。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校外辅导的选择不能盲从。校外辅导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只有与孩子自身发展需求相吻合,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孩子的需求和兴趣现已成为多数家长对校外辅导投入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进步。
(3)家长教育理念。对于是否应该参加校外辅导,家长们的态度大致分为:有必要报,没必要报和思想矛盾三种。家长报班的出发点存在差异,有的家长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而有些家长选择校外辅导班的原因是害怕自己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不支持报辅导班的家长,大多是对辅导班的教学质量、效果持怀疑态度。
家长不同的教育理念对校外辅导投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校外辅导机构的选择上,还体现在投入结构上,并非校外辅导支出越多,教育效果就更好。[2]不考虑非财力投入的重要性,过多财力投入,会产生教育资源浪费,校外辅导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4)校外辅导机构的规范性。教育质量是家长进行教育投入的根本出发点。校外辅导机构是否正规以及师资力量如何逐渐成为家长在选择校外辅导时较多考虑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校外辅导机构品类繁多,而质量却参差不齐,有些辅导班老师的授课方式、教学进度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易出现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错误引导,与学校正常教学脱节,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与拓展。校外辅导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教育性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满足每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而校外辅导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制定多样化培养方案,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与拓展。
(2)满足小学生社会性发展所需。社会性发展是小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加校外辅导班,与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新朋友一起学习,使得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不再局限于学校,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所见所闻丰富所思所想,扩展生活圈的同时更能促进思维开拓,有助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1)急于求成: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养成受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学会学习,这种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经过合理的引导,系统的训练,知识的内化,最终达到思维上的自主,思想上的主动。辅导班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文化课类的辅导班,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目的,授课方式单一,通过勾划重点、知识串讲、题海战术等方式进行提前预习、考前突击,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只是熟知知识,未能做到真正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习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探究,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就很难再培养起来。
(2)本末倒置:影响学校正常学习进度。有些校外辅导班会对学校所学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学生再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时,可能会产生不听讲、不习惯老师讲课进度、认为都学会了等情况。学校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对教学内容会有更加专业的理解和解读,教学方式的选择更为科学合理。学生错过课堂教学,不利于对课堂内容的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校外辅导投入过多,也会导致学生精力超额支出,影响在校学习效果。兴趣爱好类培养更是需要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练习。
(3)负重前行:课余自由时间缩减,学习压力加大。不同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学习情况、发展情况都存在差异,校外辅导的类型和数量也都存在不同。有研究表明,学生报班与其面对的学习压力呈显著性相关。报班数量越多,学习压力越大;报班数量减少,相对来说,压力就轻一些。[3]校外辅导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查缺补漏、自我提升、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过多的课外任务和不合理的时间安排不利于健康成长,学习负担过重则容易带来厌学情绪,这些都与参加校外辅导的初衷相悖。
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为孩子选择一些适合其发展需求的校外辅导,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良性补充,有助于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积极的投入理念是指,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校外辅导,校外辅导是营利性和教育性并存的。家长不能“一刀切”地拒绝否认,但也有责任也有必要去耐心的筛选,可以和孩子一起体验课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了解孩子真正的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导机构,才能使教育投入发挥其最大效益。
校外辅导班是一种拓展性、补充性的教育活动,在参加校外辅导班之前,就应该对孩子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孩子需要补充什么,能在何处得到拓展这些问题清晰定位。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在小学时期尤为重要,小学生需要在家长和老师共同帮助下发现自己,找到兴趣点和不足。在目的定位这一环节,有必要采取家长、老师、学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学生主观能动三者力量有效结合,将学生成长经历、学习现状以及自身愿望融入到培养目标的制定中,这样教育投入才是可行与有效的。
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投入方式也不同。家长不能一味追求金钱、物质上的投入,盲目认为支出越多,效果越好,这是不科学不理智的,最终会导致投入结构失衡,不利于孩子成长。建议家长在时间、情感等非财力方面应多加投入,财力投入和非财力投入应比例合理。多关注孩子各项成长需求,及时调整投入结构,才能高效使用家庭教育投入资源。校外辅导也并非必需,正确认识校外辅导并将其置于家庭教育投入的合理位置,量力而为,避免盲从。校外辅导投入应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高效有力的投入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亦能够减缓学生学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