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联合止血法在消化道Dieulafoy病中的应用

2020-01-08 17:20:45王小红杨慧郭磊祁小鸣周步良王萍余甜甜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胃体消化道创面

王小红 杨慧 郭磊 祁小鸣 周步良 王萍 余甜甜

消化道Dieulafoy 病(Dieulafoy's Lesion,DL)又称恒径动脉病,即消化道黏膜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主要集中在黏膜下终末动脉异常扩张,当动脉直径大于1~3mm 易引起出血[1]。临床表现以突发性消化道大出血为主,病情进展快,病情凶险,常危及生命[2]。2014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共收治消化道DL 患者20 例并给予内镜下联合止血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消化道DL 患者20 例,其中男14 例,女6 例,年龄45~72 岁,平均(59.5±9.12)岁。患者均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便血,其中仅表现为黑便者4 例,黑便量400~800g(平均600g);既有呕血又有黑便者9 例,呕血量400~1 500ml(平均700ml),黑便量300~700g(平均500g);表现为便血者7 例,便血量500~1 200ml(平均650ml);入院时即有失血性休克者6 例。既往胃大部切除术后者1 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3 例,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者3 例,服用氯吡格雷者2 例;有长期吸烟及饮酒史者8 例;入院平均血红蛋白85.5g/L(50~110g/L)。

1.2 诊断标准及内镜下特征消化道DL 诊断标准[3]: ①在正常黏膜或直径<3mm 黏膜缺损见动脉喷射性出血或渗血;②正常黏膜或黏膜缺损中可见裸露的血管,伴或不伴活动性出血;③在正常黏膜或黏膜缺损中附有新鲜血凝块。内镜下特征[4]:按Forrest 分级分为Ⅰa (活动性喷血),Ⅰb (活动性渗血),Ⅱa (血管裸露),Ⅱb (附着血凝块),Ⅱc (黑色基底),Ⅲ(基底洁净)。

1.3 药物及器械Olympus 公司CV-260 型电子胃肠镜,ERBE 200D 氩气刀(APC),Olympus HX-600-90、HX-600-135 金属钛夹,Olympus HX-5LR-1 可旋转式持放器。Cook 公司 MHI-1 注射针,Olympus HX-20U 尼龙圈套结扎器、MAJ-254 和MAJ-340 尼龙绳,1:10 000 肾上腺素,0.08%去甲肾上腺素盐水。

1.4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禁饮,静脉滴注止血药物、奥曲肽减少内脏血流,积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输血补充血容量等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确定行内镜下治疗术。胃镜检查术前均常规服用10ml 利多卡因胶浆,肠镜检查术前均肌肉注射654-2 10mg。胃肠腔内血液以0.08%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后明确出血灶。内镜下治疗均在内镜前端带透明帽。操作步骤:①先在病灶周围1~2cm 予1∶10 000 肾上腺素局部多点注射1~2ml,总量可达10~15ml;②给予创面及裸露血管端以APC 电凝,选择氩气流量为1.8~2.0L/min,电场强度4 500V/mm,功率40W,内镜直视下将导管探头送达病灶上方0.3~0.5cm,每次1~3s,使创面发白、转黄以至发黑,无渗血及出血点;③对准病灶两侧用钛夹进行钳夹,方向与病灶垂直,释放断离钛夹。先夹闭病灶中央,再从中央向两侧逐步夹闭,共用4~6 枚夹闭创面,再以尼龙绳在所有钛夹根部收紧,使成团状,缩小创面。在内镜下观察5min,视野下无出血,退镜结束治疗。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创面受牵拉而引起再出血。

1.5 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均按要求门诊复诊并给予电话回访。所有患者均留有本科室及主诊医生电话号码,有情况随时联系。患者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即时安排内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

2 结果

2.1 内镜下表现20 例患者出血部位分布:食管2例,分别为食管中段1 例、食管下段1 例;胃8 例,其中贲门1 例、胃底1 例、胃体4 例、胃底体交界处1 例、残胃体1 例;十二指肠3 例,其中球部1 例、降部2 例;直结肠7 例,其中回盲部3 例、直肠4 例。内镜下动脉ForrestⅠa 4 例,动脉ForrestⅠb 3 例,ForrestⅡa 10 例,残端(ForrestⅡb)3 例。

2.2 内镜治疗效果20 例消化道DL 患者经内镜下联合止血术治疗后,即时止血成功率达100%,无相关并发症,给予内科巩固治疗1 周后出院。其中2014年1月~2018年12月共有16 例患者,经随访观察,15 例无再发出血,仅2016年8月有1 例胃体DL 患者发生再出血,但与初次出血部位不同,再次给予内镜下联合止血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未再发出血。2019年1月~2020年1月共有4 例患者,均在随访观察中,目前均无再发出血。

3 讨论

消化道DL 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疾病,正常情况下供血动脉的分支经过消化道黏膜后逐渐变细,形成毛细血管网,而在DL 中,供血动脉仍然保持恒定的管径穿过浆膜、肌层及粘膜下层,血管压迫局部消化道粘膜,可使受压粘膜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在相关侵袭因素的刺激下,动脉裸露于消化道管腔并破裂出血[5,6]。因动脉性出血量大,病情进展迅速,常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时危及生命。DL 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以中老年人为主。其发病率占急性消化道出血的1%~2%,但病死率达8.6%~80%。该病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胃部,多发于胃左动脉的供血区域,最典型的发病部位为距贲门6cm 以内的胃近端,多呈孤立性,以胃体上段最为常见[7],本研究中病例发病情况与该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20世纪80年代之前外科手术是治疗消化道DL 的唯一方法,但由于不能明确出血原因和病灶部位,因而外科手术缺乏目的性,故疗效不佳,再出血发生率高[8]。消化道DL 老年患者占比高,因其器官功能衰退,手术风险大,易出现并发症,还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1]。随着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道DL 已从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演变成以内镜下治疗为主。与外科手术比较,内镜下治疗具有微创、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可重复性强、费用低、对其余部位消化道无损伤、老年患者耐受性及接受度都较高等优点[9]。然而各种内镜下治疗均有其优缺点,内镜下单一止血法对消化道DL疗效仍欠佳,因此,如何快速、有效而又安全的止血成为治疗的关键。近年来,内镜下多种方法联合止血法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应用仍不广泛。

本研究中内镜下联合止血法包括:1∶10 000 肾上腺素局部注射、病灶APC 电凝、钛夹夹闭创面、尼龙绳收紧钛夹根部等步骤进行。1∶10 000 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局部注射止血法[10],其原理是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局部组织肿胀以达到止血效果。该方法操作简单,即时止血成功率高,但再出血发生率高。氩气刀,又称APC,是一种热凝治疗法[11],其原理是通过输出电极输出凝血电流,在电极和出血创面之间形成热氩气流,向出血创面传递,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其优点是无需与出血面接触,可大面积止血,操作视野清晰。其缺点是凝固深度难以控制,有时由于电极和组织黏连而影响效果,单独使用止血效果不理想。钛夹止血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止血方法[12],其原理为利用止血夹闭合时产生的机械力,将出血血管及其周围组织一同夹紧,从而闭合出血血管,截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其优点是不影响创面或病灶愈合,不会对正常黏膜造成机械损伤;缺点是对病灶周围组织质硬及消化道粘膜弥漫性出血效果不佳。本研究中钛夹止血对术者内镜操作水平也有较高要求。如胃体出血部位常呈切线位,要求术者利用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调整内镜至合适位置,确保钛夹放置位置与病灶垂直。内镜下联合止血法[13],避免了各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又形成优势互补,与单一方法相比,可达到更好的初始止血率,降低再出血率和手术率。该方法对术者有以下要求:既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操作快速、精准,还要有高度责任心。该方法既能快速地即时止血,挽救患者生命;又有较好地远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体消化道创面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29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5年6期)2015-01-23 01:25:58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
消化不良病人胃窦胃体内镜表现及病理对比研究
中外医疗(2014年9期)2014-01-26 09:12:52
消化不良患者胃窦胃体内镜表现及病理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