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探究
——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例

2020-01-08 16:35:04鸿
科学咨询 2020年40期
关键词:动手课外生态

卢 鸿

近几年,随着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也逐渐对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了中小学课程中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素质教育模式的本意在于促进教育与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从而突出教育的实用性,让学生通过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从而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有效地通过科学实践探究活动,将课内所学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主题活动生本化,以“兴趣”激发“创意”

“生本化”的含义是以学生为本,它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这种教育价值取向是建立在人本主义教学观上的,并且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强调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挥学习潜能,努力给予课外活动实践以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生本化”的具体体现。

例如,教学生做一个“生态瓶”时,教师可以在教生态群落的概念后潜移默化地引出这一任务。教师将任务安排下去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态群落定义的理解来自由制作。然后,课上每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生态瓶,以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有何意义。介绍完以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意,帮助学生适当修改自己的计划。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尽情发挥。在实际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对生态群落独特的见解,积极准备了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做好的就是客观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为此,还可以将学生手工制作的生态瓶放置于实验室所开辟的场地,供学生参观和欣赏,同时班级内部将选出10只优秀的生态瓶。教师可将学生做的生态瓶以照片的形式在学校的网站上展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动手能力,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结合教材、观察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观察、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增强自身能力。根据科学课程的安排和要求,有许多实践活动的观察需要在课外完成。比如,植物根的吸水实验、向日葵的生长发育实验等。所以,不能只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进行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外实践观察活动中应时刻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例如,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遇到“花是有几部分组成的”这一问题时,教师不必急于将正确答案告知学生,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认知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花是由五部分组成的”“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可以在场地上找一朵花,然后对花的知识进行讲解,教师讲解完毕以后,再问学生,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此时答案也很明确。四部分的花,被称为典型花,而三部分或者两部分的花是不完全的花,带有特殊性。此时,学生便会对花的组成非常明确。并且,通过花的具体事物,更直观,学生容易理解,也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再如,做种子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方案设计,但从选种子到播种浇水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下种子的发展状况及成为幼苗后的发展,随时进行观察,一段时间后,可以在课堂上汇报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学习能力、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及分析能力,可以真正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科学实践中,让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的事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猜你喜欢
动手课外生态
我也来动手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动手画一画
童话世界(2019年17期)2019-07-04 15:15:42
动手演示找错因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