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倩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000)
层递式,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教学环节和过程时,要充分把握教学中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创造性地将这些因素融合起来,循序渐进、逐层递进、环环相扣地推进教学内容,让学生稳步开展学习,以实现教学成果[1]。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层递式的教学设计形式,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在浅层学习的过程中,快速捕捉到英语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以成就感和满足感驱动学生,激发学生持久的注意保持、思维灵活度、注意力的持久度等。有了兴趣的注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也会相对活跃,能主动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等因素,展开对学习对象的创造性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是在层递式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开展过程中实现的。“On the farm”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词汇量较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游戏、活动、竞赛等灵活有趣的形式渗透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体验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积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往往关系着整个小学英语教学的开端、经过及结尾,引导着英语教学的方向[2]。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它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单元教学的实际,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展开有效设计。
在层递式单元目标设计中,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能够跟着音乐,听、说、唱、演农场中的各种单词,如farm,farmer,pig,cow, sheep等。
2.在游戏活动中,展开具体的口语交际和思维训练,如运用情境对话,结合多媒体情境,采用生生问答情境剧等形式,在问答情境活动中,训练学生运用what’s this/that? What are these/those?句型,并在具体的训练中感受this,that,these,those的具体用法特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习过的句子来正确表达周围的具体景物的能力。
3.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运用和表达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有效参与。
从目标设计中,能够看出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以轻松愉快的音乐剧开启,活泼有趣的音乐一下子夺取了学生的视听注意,让学生在对学习对象强烈的兴趣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学习对象强烈的探索动机。在轻松活泼、层层递进的游戏互动中,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教学的过程不是死板的生搬硬套的过程,而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教师教育机智的灵魂。教学目标的设置中已经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了显著的导向性功能,在教学导入中,以《Old MacDoald had a farm》歌曲导入教学,歌曲中恰到好处地呈现本单元的相关词汇,又不失单调,学生们跟着歌曲的节拍很容易进入歌曲情境,快速地把握词汇的信息内容,并在吟唱过程中,主动将本单元学习到的单词,如cow,sheep,pig等融入到歌曲中,有效地满足学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本单元的句型复习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What’s...?/What are...? -It’s.../They’re...进行口语交流。在该环节的设计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教师通过实物直观或者情境直观,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们主动分辨单复数的问题,分辨具体的词型用法问题。“Cartoon Time”,同学们可以通过熟悉剧本,卡通剧竞赛的形式展开对学习内容的学习和探索。在具体而生动的交流环境中,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勇于表达、乐于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品质。
作业也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有趣、灵活的游戏化的题型设计,让学生仿佛进入了英语学习的乐园,作业再也不再是学生害怕的魔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非常期待这项有趣的作业。
作业一:同学们根据On the farm歌曲,通过改编内容,让歌曲更加丰富;
作业二:词汇驿站,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必做和选做题目进行作业。
作业三:对话碰碰车——利用微信群,同学们用英语尝试对话练习,用英语展示才艺;
作业四:才艺我展示,用本课时学到的单词、句子,尝试结合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表达。
……
丰富而富有趣味化的作业设计形式,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英语学习不仅能做到层递式展开,更能使英语教学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展开。
总之,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积少成多的过程,学生的学与做,则是英语学习成功的法宝。开展层递式教学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兴趣体验,使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