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璐婧
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行为多加关注,并且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发现存在自己身上的优缺点,并有效完善。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教师进行单一的讲解,学生听课,或者是教师提问,学生机械地回答。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方式,都不适合于现阶段的小学教学。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带来无趣的课堂体验,也会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难以提起足够的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体会到语文的独特魅力,提高语文素养更是无从谈起。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观念,这一教学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生本课堂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方式更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重视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潜能。并且,生本课堂也是一个更加轻松的课堂,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感觉到轻松,并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体会到教学和学习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开始于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构建生本课堂,首先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出学生对学语文的兴趣后,能更好地开展教学。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师生共同发展。
例如,教学《最大的“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引导性的问题:为什么题目中的书要加引号呢?这个书是实际存在的书,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书呢?在这一提问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在课堂上学生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来问老师,教师可以将自己提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结合,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的,而由于学生的生长环境、身心发展和外界影响不同,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理解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如果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教师可为学生划分适当的小组。在分设小组过程中要秉四人一组的原则,分别由内向学生、外向学生、后进生与优秀生组成,使他们全部融入课堂,提高参与度。由于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就需要组内成员相互帮助,激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比如,进行出场人物较多的课文教学时,如果教师进行单一的讲解,很难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难以充分理解课文知识。这时教师可以让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自己进行剧本设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章。
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但要充分做好引导,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支持。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之前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搜集资料,还可以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可以对老师进行提问,解决这些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在课后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受益于之后的学习过程。
总而言之,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教师任重而道远,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发现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改善,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教师需要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条件,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在课堂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