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茜
(西安市青少年宫 陕西西安 710004)
《高中美术新课堂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由此可见,民间美术走进高中美术课堂势在必行。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断地向学生展示民间美术的多样性,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加强“生活处处即教育”的认知,以丰富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使学生懂民间美术,爱民间美术。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自身修养的提升有积极影响。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中不难发现,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更多的是模仿西方美术教育体系,缺乏我国自身独有的民族特色,而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体现着我国所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合理加入民间美术可以展现我国美术的特色,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积极意义。我国的民间美术多种多样,如剪纸、刺绣、特有建筑、木雕、民族风情、民族服饰等,将民间美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构建课堂多样性,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新鲜感,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热爱美术、享受美术。
高中美术教材是编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美术能力和教学要求编辑而成,其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内容有效整合,深挖教材中的民间美术内容,将其进行基本的分类,并以此为向导,搜集大量的民间美术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充分的补充和详细的讲解,以便将民间美术和高中美术有效结合,丰富学生的民间美术知识,强化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2]。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将一些常见的民间美术分类,如民族服装鉴赏、民族建筑鉴赏、民间风情鉴赏、民间手艺鉴赏、民间工艺鉴赏等,并匹配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给学生进行观赏分析,如色彩搭配如何,体会到了什么,展现了怎样的风土人情等。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民间美术知识储备量,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亲身体验,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找到民间美术的魅力。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资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经常组织一些民间美术体验赛,如剪纸比赛、泥塑比赛、民间建筑搭建模型比赛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感悟能力。以“剪纸比赛”为例。首先,在开展“剪纸比赛”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一些关于剪纸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叹“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的流畅技术,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向往。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剪纸技巧,如折叠剪纸法,掏剪法、月牙刀法等。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布置相关的剪纸任务,如剪“福”字,挑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张贴在班级的墙上,给班级带来新的面貌。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使高中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还能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一举多得。
生活处处即教育。美术教学的场所不仅在课堂,它更多的在街头巷尾,在家家户户。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向民间,多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更好地了解民间美术的百态之美,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本土的民间美术,如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拜访当地的民间艺人、参加当地的节日风俗活动等,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感受,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使学生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民间美术作品。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与高中美术密不可分。高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作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接触民间美术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美术的多样性,了解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主动担负起传承和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