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栋
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优点长处为主线,使得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综合发展。各个学科考察的学生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有发现学生长处的眼睛,多多培养学生的优点,用心经营教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将“以长扬长,以长养长”的培养方案贯穿在教育教学中[1]。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影响,经常会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严重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参与过少,无法完全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的方案中可以加入“以长扬长,以长养长”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当学习成绩不再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之后,学生会完全投入到开心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不但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也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的综合性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是每个学生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占一少部分,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他学生的优秀之处,通过一些日常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自信心,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用自己的特长赢得他人的尊重。
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上为学生设置劳动之星、科学之星、善良之星、歌唱之星、舞蹈之星的光荣榜,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找到自己擅长的模块参赛,自然会在日常生活中一步步树立自信心。班主任对感到迷茫的学生可以设置帮扶小组,着重考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帮助找其到自己的兴趣,让学生尝试参加新的领域,从而找到自己的长处,将长处延续下去,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2]。
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用“放大镜”看到学生的优点,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渴望,那就是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育不完全,判断能力也很弱,学生需要教师的肯定来肯定自己,如果教师在平时总是打压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内心就会出现觉得自己不行,什么都学不会的想法,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肯定,让学生感觉自己很重要。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学生的成长需要赞美,教师要挖掘每一名学生的优点,不仅是对学习好的学生,学生差的学生更是需要鼓励,这些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被忽视,因此,教师要关注这些学生,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鼓励,教师恰到好处的鼓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肯定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受到自己被肯定,觉得自己可以,进而提高自信。
部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总是爱搞小动作,做出这些动作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渴望被关注,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应当众批评,而是要先提醒,告诉他上课要集中注意听讲,对于课堂中的问题,要鼓励他积极回答,对于他的答案,教师要及时表扬,并在课后激励他,如果上课集中注意力,肯定会做出更优秀的成绩。学生得到表扬后,会努力做到让教师满意[3]。
总而言之,自信对学生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做法作出科学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此外,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运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以长扬长,以长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