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妮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心学校 山东东营 257200)
有效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他们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所谓逻辑思维,就是对问题的抽象性表达,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一旦提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则能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在生活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但仅靠学生个人的努力还远远不够,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心理年龄,采取创新的方式,在教学中融入一些生活中的典型例子、有趣的例子,进而考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种方式能充分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而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数学概念,是学生推理和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也能为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更应当积极地将课本中的一些数学概念简单化、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听懂和理解,进而对数学概念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在以后的数学其他方面的学习过程中,也更容易理解和明白[1]。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选择能力及判断能力。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一般以直觉标准对问题进行判断,进而对掌握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收集,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的对学生的选择能力及判断方式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到更为准确的数学信息。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经历,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更为准确、科学的价值观,使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收集到的事物,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数学学习中,判断能力决定了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能力,这就说明,学会判断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对判断题型进行充分的创新和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例如,学习“概率”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虽然对于等可能事件这一概念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但将这个概念有效融入实践,学生却不能轻易地辨别出来,这就导致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相应的指导,有效结合数学课本中的内容,提出一些创新的关于这些概念的判断题型,进而让学生进行判断,使学生在对题目进行判断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每节课之后,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应的作业,这是一种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讲述完一个知识点之后,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作业,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这种方式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进而使他们对数学课本中相应的知识点及概念形成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不断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更轻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2]。
例如,学习“概率”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概率方面的相关知识,对课本中有关树形图、计算概率的题目不是很了解,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积极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创新和设计,同时在布置作业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充分了解题目的内涵和意思,进而有效地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对课外作业进行创新和设计。不仅如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分步解答,将一个题目分成两个需要回答的问题,这样也能使学生更易明白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教师要不断创新和设计教学内容,进而充分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