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驱动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以分析化学教学中《荧光分析法》的应用为例

2020-01-08 16:36闫力强李建平阮贵华
科教导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探针荧光学科

闫力强 李建平 阮贵华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日新月异,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学科交叉是指各学科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与重组,科学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研究领域,而是不同学科之间相融合发展的状态。[1,2]学科交叉有利于学科间知识的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有利于新理论的建立和新技术的产生;有利于科学研究向着更深层次和更好水平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3,4]因此,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学科融合并不是学科间知识的生硬拼凑,而是有目的、有主次的有机融合。要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途径。[5]

1 基于项目驱动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特征

基于项目驱动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法在建构理论基础上,把相关的多学科知识点融合到一个完整的项目中,通过项目的执行来完成教学活动。学生是项目完成者,老师是项目的引导者。项目教学法具有明确的目的、完善的实施方案和灵活的考核方式,既可以传授给学生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又能在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模式下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科研的兴趣。[6-8]

2 教学的实施

基于项目驱动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法主要适用于实践性强、理论知识涉及广的理工科课程。分析化学是化学、材料、物理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具有学科交叉和集成创新的特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尝试应用基于项目驱动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 版,李发美主编)中第十一章《荧光分析法》为例。荧光分析法具有可视化检测、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廉、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环境分析,食品检验,医疗诊断和生物成像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是分析化学领域科研的热点。主要的实施过程如下:

2.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施计划

合理的实施计划是项目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确定项目实施的目的、实施的进度、质量评价要求和预期的结果等。本节课的学习要求:(1)理解分子荧光的基本原理、荧光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含义(涉及光物理知识);(2)掌握分子荧光发射光谱的特征(荧光与物质结构的关系,涉及有机化学的知识);(3)了解荧光光谱仪的组成(涉及仪器相关知识);(4)掌握荧光分析法的主要应用范围(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涉及环境、食品、生物等方面知识)。项目分三个周进行,第1 周:查阅文献和阅读参考书,了解基础知识,解答知识理解过程中的问题(集体进行);第2 周:设计实验思路,确定实验路线(分组进行);第3 周:实验的实施及总结(分组讨论后集体总结)。一般来说,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由于基础的局限性实验耗时和耗费精力较多,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实验技能积累较好,实验进展较为顺利。所以在设计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

2.2 分配任务

根据项目计划,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每组学生完成的环节,落实每个学生的目标任务,防止有些学生出现观望的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查阅参考资料,确定实验方案。本项目根据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并结合实验室的科研条件,分为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制备、阴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制备、氨基酸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制备、pH值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制备等几个热门的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每个方向3 个学生。每个项目分为三个独立的模块,分别是荧光检测的原理、探针制备的路线、探针检测性能的表征。三个模块相对独立又逐步深化,最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每组成员负责一个模块的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以PPT的形式组内汇总,形成项目的完整实施方案。

2.3 交流与讨论

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后,每个项目组的学生对项目的原理、路线进行详细的汇报。每个项目汇报结束后,学生采用集体讨论、互教互学、点评对比、质疑与解答等方式进行交流,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交流与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能够全部覆盖荧光分析法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比如分子荧光是如何产生的(荧光产生的机理)?为什么结构相似的分子结构,荧光强度和波长反差很大(构效关系)?为什么有些物质在不同的溶液中具有不同的荧光特征(荧光的影响因素)?荧光为什么能用于定量分析(强度与浓度的关系)?荧光分析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分析中有这么广泛的应用(荧光分析法的应用)?等这些问题均有学生提出,而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和文献,能够全面地回答出来,而且学生联系自己检测的对象,理解起来更加轻松、深刻。最后老师对学生存在的理论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及纠正,对没有提及的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把关。一次交流与讨论后,基本上解决了理论部分的问题。然后学生再对项目进行修改和完善,重点确认项目的可行性。在交流与讨论环节,为了防止有学生不积极参与,对没有发言的同学进行随机抽查提问。

2.4 实验的实施

根据实验方案和实验路线,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在项目实施阶段,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平台和成本是两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根据我们的实验条件,每次可以容纳3 组学生实验,所以学生们采取错峰时间的方式进行实验。为了控制实验成本,我们主要制备小分子荧光探针。因为小分子荧光探针具有合成简单,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能够在可承受的成本范围内达到实验的效果和教学的目的。实验过程一般包括探针的制备和性能检测两个过程,每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采取简单灵活的方式,比如可以笔记,也可以拍照和小视频。虽然实验过程可能占用了学生们不少的课余时间,然而大多数学生还是对实验充满热情,能够做到认真对待,实验结果基本理想。

2.5 考核与总结

项目驱动模式是以学生为主题,团队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成绩评订时,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考核内容不但包括考试成绩和课堂成绩部分,而且更加突出包括团队协作、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从而达到过程与结果兼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项目完成后,要求每位学生撰写项目报告,明确个人在项目中的收获,包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查阅文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个人所发挥的作用,让大家意识到协作交流的重要性。

3 教学成效

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学科知识,拓展科学视野,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性高,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对科研的认识。有不少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了浓厚的科研兴趣,课程结束后加入到老师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研实验。对效果较好的项目,我们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组织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一年来,学生已经获得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2 项,发表SCI 收录论文2 篇。

4 存在的问题

(1)项目的选择与设计。项目是为教学服务的,项目的选择不需要很强的创新型,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即可。实施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理论的研究,也可以是实验的执行。项目的设计要区分主次,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作为项目关注的重点部分。

(2)课时的安排。项目的设计和执行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讲授课时往往只有几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是不可能的。课堂时间主要用来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其他任务需要在课外进行。一般,项目周期为3 至4 周,每学期可执行3 到4 个项目。

(3)学生考核方式。项目驱动的多学科融合教学需要引入多样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如参与的积极性评价、文献查询的广度评价、理论理解的深度评价、实践动手能力评价、项目成果的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的很多时候很难有一个具体的量化,这就需要制定更加详细、多样和灵活的考核指标。

(4)科研条件。项目的执行需要完善的科研平台,而常规的本科教学条件十分有限。在设计项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项目的实施成本。

(5)教师跨学科知识的积累。项目的成功设计离不开教师知识的积累和科研实践的经验。老师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与热点。

5 结语

基于项目驱动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将知识融合和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实践的弊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克服与完善。

猜你喜欢
探针荧光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干式荧光发光法在HBV感染诊疗中应用价值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Xpert MTB/RIF对结核菌利福平耐药的诊断价值及rpoB基因突变特点的分析
魔力荧光色
气液鼓泡床反应器中气泡行为光纤探针测量方法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通过接触测试来提高探针痕迹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