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辉
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是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下,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省馆”)组织实施,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市县图书馆为依托,整合全省资源形成的由省馆主导、以加盟图书馆为中心辐射服务的图书物流、数字资源共享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以理念创新、服务手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成为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之间长期的实质性的文献资源共享协作服务网络。
2003 年,在广东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联署的第389号提案《关于建立广东流动图书馆的建议》获得通过。自2004年起,广东省财政每年拨款500万专项经费作为流动图书馆项目的图书购置费。同年12月9日,广东省文化厅下发《关于规范广东流动图书馆分馆申报程序的通知》,明确加盟广东流动图书馆的申报程序。2005年起,每年再增加100万元作为流动图书馆运行经费。
至2019年,广东省财政累计直接投入广东流动图书馆专项经费9,500万元。与此同时,以流动图书馆为平台,吸引大量经费投入,如广东省委宣传部“送书下基层”专项经费140万元,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经费1,000余万元,社会公益援建款数百万元。此外,省馆通过剔旧的复本图书、省内其他图书馆调剂图书、社会捐赠等方式,为广东流动图书馆筹措的图书超过130 万册。流动图书馆项目开展以来,计算机管理系统持续升级,功能不断强化,从简单的计算机集成管理到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台化、二代身份证取代借书证、开通微信公众号、微信借书、网络培训和视频发布、网上展览、可视化信息公告等,使粤东西北县级图书馆基本实现现代化管理与服务。
人才是服务的关键,配合流动图书馆项目的实施,持续开展人才培训,每年坚持以课堂讲授、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现场指导和馆际岗位交流实习等方式培养业务人员,使各馆的业务骨干在学习、交流和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实施以来,参与流动图书馆的市县级图书馆新建29座,改扩建2座,不少图书馆新馆在建和拟建中。经过多年发展,在省级财政扶持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借助各级政府的推动与协作,建设中心逐步下移,已经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总分馆模式迈进。
回顾建设与发展,广东流动图书馆获得了很多成绩和褒奖。虽然全国其他省级图书馆和直辖市图书馆并没有直接复制其经验,但对发展极不平衡的广东而言,总结其成绩和经验,以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很有现实意义。
流动图书馆项目开展前,广东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普遍状况是有馆舍、有人员机构编制,但长期极度缺少新书资源,导致基本服务停滞,读者人数锐减。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抓住核心问题,通过多种途径保障图书资源供给,使加盟馆的读者稳定增加,服务效益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累计接待读者9,254万人次,阅览16,061万册次,咨询246 万件,外借办证68.38 万个(二代身份证读者未计),外借1,832.5万册次。
按协议,每个新加入流动图书馆的图书馆会获得1.2万册新书,新书投入可以满足当地基本阅读需求,吸引大量的读者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图书馆一时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公共服务场所。此举使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看到了旺盛的社会需求,增加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在社会需求的驱动下,市县文化主管部门从最初按协议投入购书经费,到逐步增加文献购置费,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形成合力,激发了图书馆发展的持续活力。
新书资源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的核心要素,为保证加盟馆的新书品种,流动图书馆维持每年馆际交换3,000种图书,加上各馆当年购入的少量新书,每个馆都能更新部分图书,流动图书馆项目专款只需支付图书交换的少量物流费用即可。图书常换常新,既保证了新书品种的供应,又大大节省了开支,参与合作的基层图书馆得以保持活力,持续成为服务量最大、最受公众喜爱的文化机构。近年来,随着各馆资源增加,加盟馆各自开展总分馆制建设,馆际间图书交换逐步转变为本地总馆与其分馆之间的文献资源流转。
流动图书馆项目开展初期,加盟馆的图书与省馆提供的新书由于产权障碍和技术问题,分别提供借阅服务,这种资源分开使用的状况给各加盟馆的服务带来一些麻烦,尤其不利于资源从市县向街道或乡镇的基层馆流动。2010年起,逐步明晰加盟馆的图书使用权,分批完成资源的合并利用,鼓励各馆扶持服务点,向基层延伸服务。为增加延伸服务的资源保障,流动图书馆总计投入8,000 万元专款采购新书,配送到加盟馆;省馆向流动图书馆系统赠送剔旧的复本书超百万册;联合省内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以建设阅读推广示范点和阅读推广基地等名义,为流动图书馆筹措数十万册图书,并形成持续扶持帮助态势;利用社会公益捐款300 万元建设2 座基层图书馆,援助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图书;2018年起,省馆承接省委宣传部“送书下基层”公益活动,将所购置图书注入流动图书馆系统,此项活动将继续开展;在流动图书馆新兴六祖少儿图书馆设立广东省文化厅、广州军区合群干休所、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关工委联系点,捐赠图书7,000册、文具及学习用品一批。
广东流动图书馆经过多年发展,各参与建设市县投入的购书专款逐年增加,地方经费投入已经能够基本保证其自身发展,并因地制宜地展开总分馆建设,形成良好的发展状态。
流动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由省馆提供,其日常运营和维护由省馆承担,广东流动图书馆为加盟馆配置计算机设备和管理系统软件,这是大部分加盟馆从手工管理向计算机集成管理转变的肇始。流动图书馆系统共享省馆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并为读者提供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
开放书目数据使各馆原有的和后续购买的图书与流动图书馆提供的图书合并管理,建立统一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管理一体化,解决图书分别管理、分别提供服务的问题,实现馆内一卡通用借阅。用技术手段克服产权分属造成的困扰,减轻了加盟馆在借阅空间安排和人员配置上的压力,服务更为顺畅,读者借阅更方便。
2013年投入95万专项经费,升级流动图书馆管理平台,实现二代身份证借阅、门户网站改版、讲座同步直播等功能。以自愿申请原则,为各分馆配备身份证阅读设备,推行二代身份证作为读者证进行借阅,既方便读者,也节约了制作读者证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助借还服务。2016年开通流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实现微信借还书服务。针对基层馆在网站建设及数字资源建设上的不足,对广东流动图书馆门户网站进行改版,建设各分馆子网页,为每个分馆设独立域名,使其拥有独立的网站页面,并可自行管理。实现网站资源共建共享,除开放省馆电子资源外,各分馆也可建立自己的特色资源库,将本馆的特色资源上传共享,为各加盟馆节约了大量网站建设经费;打造面向全省基层馆的“网上讲座直播系统”,使省馆的优秀讲座资源向全省流动图书馆幅射,最大限度地发挥讲座的社会效益,增加流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利用“网上讲座直播系统”扩展了对流动图书馆馆员的培训能力。
随着各加盟馆的业务发展,流动图书馆开放管理系统,各馆可选择利用流动图书馆管理平台,实现对其分馆的管理与通借通还服务。
广东流动图书馆坚持系统开放,各馆在流动图书馆的技术环境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拓展技术创新的空间,或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或建设符合本馆需要的数字资源服务,或提供人脸识别借阅服务,或把计算机管理中心下移到市级图书馆,实施本地区中心馆—总分馆建设。经过多年的扶持和培养,流动图书馆各加盟馆越来越具创新能力和活力。
基层图书馆人才培训培养一直是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的重要内容。项目开展以来,坚持每年专门为加盟馆馆员举办培训班,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流动图书馆坚持每年举办专门培训班,延请国内、省内著名学者、业界专家讲授,内容既有服务理念、服务技能、服务标准与规范、法律法规等行业理论知识,又有新技术应用、文献编目、阅读推广、服务品牌创建等实践经验。为保证学习效果,年度培训从每年一次集中授课交流,发展为每年分粤东、粤西、粤北3个片区各集中举办一次,各馆轮流承办。学员的费用全部由流动图书馆承担。
此外,应邀为多个流动图书馆举办专题培训班,解决业务发展问题。例如,为罗定、新兴、阳山等举办“总分馆制建设业务培训班”,为梅州、揭阳、汕头、潮州等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专题培训。
鼓励并优先安排流动图书馆业务骨干参加广东省内的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省内的学术讲座与交流均对流动图书馆加盟馆同步直播。
根据流动图书馆加盟馆的实际需要,组织省内专家现场指导业务工作。对加盟馆的新馆建设、业务规划等重大业务项目,持续跟进指导,在工作中提高馆员的业务素养。
配合特定专题,对流动图书馆系统进行巡回指导,现场传授工作技巧。2016年配合广东省文化厅“基层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计划”,指导部分流动图书馆成员馆开展阅读推广、展览讲座、创建品牌等服务,当年省馆组织15 套展览,在粤东西北90 个图书馆巡展。2016 年、2017年配合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县域总分馆建设试点工作”,对流动图书馆加盟馆展开巡回指导,使所有试点单位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顺利通过验收。配合“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开展培训和巡回指导,流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实际评估结果好于预期。
以馆员互派、岗位挂职、跟班学习等形式促进流动图书馆馆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学习。推动图书馆事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与流动图书馆加盟馆结对帮扶;组织流动图书馆基层馆长考察交流。流动图书馆已经成为行业内学习交流的平台,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省内任一家图书馆提出交流学习的请求,或岗位挂职或跟班学习或观摩阅读推广品牌活动。
2010年前后,广东流动图书馆各加盟馆逐步以本馆为中心,向街镇延伸图书馆服务,拓展了数百个馆外基层服务点,并向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先行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学习。广东流动图书馆由省馆主导,从行政管理体制、分级财政制度等方面分析,市县图书馆及其分馆建设主体是本级政府,流动图书馆项目只能起扶持和引导作用。
广东省文化厅于2016年下发《广东省文化厅关于做好2016年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年下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通过打造“统一领导管理、统一服务提供、统一考评评价”的总分馆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形成以县级图书馆为龙头、以镇图书馆分馆为枢纽,以村(社区)图书室服务点为基础的3级服务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广覆盖、高效能。2016~2017年,分两批开展总分馆建设试点工作,广东流动图书馆抓住这次机遇,加快推进各加盟馆的总分馆建设。
参与试点的粤东西北图书馆可获得省级财政110万元左右的经费支持。借助省文化主管部门推进的试点工作,广东流动图书馆部分加盟馆分批实现总分馆建设目标,图书馆事业投入主体进一步下移,市县政府成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主体,基本解决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目前所有加盟馆的总分馆建设全面铺开,进展顺利。
位于粤东的汕头市图书馆顺利向中心馆—总分馆转型,即以汕头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县馆为总馆,区县以下各级图书馆(室)为分馆(服务点),图书馆资源统筹规划,全市范围通借通还。
位于粤西的新兴县图书馆借助广东流动图书馆的管理平台,建成以新兴县图书馆为总馆,街镇图书馆(室)为分馆(服务点)的总分馆系统,并成为全省总分馆建设的示范区。
位于粤北的韶关市图书馆获得地方财政的支持,建立市图书馆直属的几十座“风度书房”。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借助广东流动图书馆平台,依法推动粤东西北地区落实经费投入、开展专题培训、制订实施计划,协助、扶持、指导总分馆建设的全面开展,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经过16年的发展,广东流动图书馆基本覆盖了粤东西北的所有市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民众的基本阅读权利得到了基本保障,大大推动了广东省图书馆事业的均衡发展。目前广东流动图书馆扶持的各图书馆正全面向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