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君
“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在今年的端午节点亮了全国,也点燃了社会的读书热情。仅东莞图书馆在央视报道后10天内,就有347张“休眠卡”被激活。作为接收吴桂春先生留言的第一人,我简要复述一下事情的经过。
2020年6月24日中午,正当服务台换班吃饭时间,吴桂春大叔来退证,他和平常的读者不一样,拿着证看着,迟迟没有给我,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怎么啦?”
吴:“我是真舍不得退呀!”
我:“不舍得就留着嘛。”
吴:“不了,找不到工,要回老家了,想把押金取出来。”
我:“那就退吧,下次来可以再重新办。”
吴:“哎,我今年55岁了,回去了,怕是再也来不了了。”(吴大叔表情黯然,眼中有着浓浓的不舍)“我从2008年开始就在这里看书,12年了,如果不是上班,我都在这里,现在要走了,东莞最舍不得的,就是你们图书馆了。”
这样的感情与眷恋让人动容,我说:“那可以请您给我们留个言吗?”于是,感动万千人的深情留言产生了[1]。
吴大叔走后,搭档卢慧婷来了,我当即给她看留言。那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图书馆的不舍交织的厚重情感让她动容,她当即把留言拍照发到读者服务中心工作群,并说:“让大家感受一下我们工作的意义。”这则留言很快从工作群转发到朋友圈,到豆瓣,到新浪微博……最终引发热议,激起海内外关注。
故事发生后,很多媒体采访,我要回答很多问题,包括:当时你为什么要让他留言?他留言时还说了些什么?你让他留言时都想了些什么?图书馆平时都要求你们这么做吗?图书馆怎样培训你们的?你对农民工有什么看法?你对图书馆服务有什么看法?这些问题,有的我平常也在想,有的我从未思考过。感谢媒体从不同视角向我提出了问题,促进了我对职业的思考。下面简单谈谈我从事图书馆工作16年的感想与反思。
我眼中的图书馆,是一个民众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公共文化机构,民众对她的基本要求是普遍均等地服务于每一个想学习的人。她一直不断地成长着:1980年以前的图书馆,供书以多、场馆以大为美;1980 年以降,丰富的数字资源、沟通全球知识才时髦;2000年后书和知识的获取更加容易,若不允文允武,谈得了叔本华、飞得了无人机,谈何引领阅读风潮?到2020 年,还有更多有趣之物萌芽待出。作为专业馆员,如果不想随着年龄增加,除镜片越变越厚外别无所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修养,才能与她契合,否则如何跟着她潇洒、跟着她飞?在我看来,只有不停地提高修养,才能跟上她的脚步。
培养一个人的修养,最重要的是读书。善读可以医愚。以我为例,我从小不是一个特别聪敏的孩子,因为我发现自己的反应总比别人慢一拍,但是我爱读书,就算是语文课本,也要读好几遍,对文字有着一种偏好。在小学和中学,我的图书馆主要是两位老师家的书房:一是邻居也是我小学副校长刘庆珍家的书房,这里多半是诸子百家、《三言二拍》《红楼梦》等大部头,我其实不求甚解,但都拿过来读读,至今还记着她那珍惜不舍、反复叮嘱不要弄丢了弄坏了的表情;一是中学陶崇山老师家的书房,他家有两个墙壁直接就是书架,我每次放学就追着老师走,一路听着他侃中西文学,然后到他家拿走他的中西文学。从这些书中,我走过了不同的人生,体验了不同的情绪,也许离我所追求的睿智还差得太远太远,但我逐渐变得非常自信。而今我是一位馆员,也就相当于我自己有了几万平方米的书房和200万藏书,只要坚持读下去,我必然会继续成长。自我修养,以书为始。
图书馆承载着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为图书馆的守护者,馆员职业态度很重要,它是自我修养的重要部分。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敬业,在工作中能达到所有标准,做到不负职业不负“卿”(读者)。已退休同事孔惠莲以前玩笑说,自己在图书馆工作30年,毫不夸张地说做到了“知书达理”:说出“书”名/索书号,“知”道书在哪儿,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那“里”。翻译成专业术语,就是专业精熟、经验丰富。最高的职业态度,我觉得是爱,以参与为乐。东莞图书馆刚办打工学堂的时候,每周六日有二三场活动,我跟着当时负责的肖焕忠老师筹备、实施,几乎没有休息,也没觉得累,举办活动是一种快乐,为图书馆被人认可而快乐;自己也在学习就更快乐,因为不断扩展知识圈。
在自我修养方面,我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尚可。较强的心理素质是合格馆员自我修养的外在表现,不论工作与生活,应把握自我,有很好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以我为例,我以前不怎么爱说话,因此便着重锻炼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让自己自信起来,以自信为动力去增强能力,这样就有了目标和希望,有更多的精力处理工作和生活,也通过不断学习培养沟通能力。作为馆员,尤其是前台服务人员,好的沟通能力事半功倍。我信服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所写的:“沟通就是信息的流动。”信息流动得顺畅才能让服务过程更畅顺。对馆员和读者来说,信息流畅可以使咨询服务的对话成为一种享受。我想,如果不是自己平常一直按照书中所教的注意倾听读者的诉求、感受读者的情绪,也不会为吴桂春读者退卡时的情绪所感染,并请他写下留言。
我感受到了自己在专业能力上的欠缺。每个行业都有专业范畴,图书馆的专业能力包括文献信息的搜索、处理、研究、开发与传递,也包括对国家关于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和图书馆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执行能力。这在同行交流、媒体问询相关政策和图书馆行业走向时尤为明显。我以前最注重参加专业能力的学习,着重在信息搜索、处理方法、信息传递等方面加强,却在图书馆专业的深度学习、行业思考方面有所欠缺。东莞图书馆提供了很多专业培训、在线讲座,也为馆员参加图书馆学专业的进修学习提供了便利,我以后更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逐渐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020年7月9日,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的“滋养心灵,彰显价值——‘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一席谈”报告会上,专家学者剖析了“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而来自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及英德、新兴等图书馆的读者们带来了自己在图书馆陪伴下成长的故事。我参与此会,受益匪浅。也许很多资深馆员会说,这样的读者,我们也有,于是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也许一些新晋馆员或未来馆员对行业的期许又强了几分,这就是“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为图书馆注入的力量。
在刘慈欣《三体》的结局中,地球将被二向箔压缩,末日到达之际,将尽可能多的图书刻印保留,以最直观的方式保存人类智慧,等待归来的人类传承或其他文明的发现。贴近民众的图书馆,正是这种集体智慧最直观、最易获取的地方。图书馆界经常讨论行业危机、纸质书衰落、行业愿景等问题,我认为,书和信息资源非常重要,但图书馆绝不只是书而已,文化的传承、馆员的专业素养和书一样,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部分。书少时,为读者找书;书多时,更需要馆员导读;数字资源比纸质书更多时,恰是馆员提高专业素养的契机。在我看来,专业人才是图书馆的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