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章鹏
(作者单位:大名县农业农村局)
兔病的综合防控是提高成活率、出栏率和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产品质量、繁殖能力、养兔效益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贯彻国家“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1、自繁自养
“自繁自养”是本场饲养的商品兔或后备母兔由本场的种兔配种、繁殖,其是养兔业发展的重要之路,不仅可以节省引入仔兔或部分种兔的成本,而且还可有效控制相关病原微生物的传入。
2、科学引种
(1)为了提高种兔群基因结构的合理性需定期引入部分种兔,引进种兔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饲料资源、技术优势、市场需求等综合考虑后确定引入种兔的品种。
(2)为了减少或防止引种过程中病原体随种兔的引进而污染本场环境,引种时在搞好事先调查的基础上,应从规模大、管理严、防疫好的兔场引入不携带相应病原体的健康种兔。
(3)引种时应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的规定检疫合格,并出具《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A或B)后方可起运。
(4)运输要求
运输时间应选在环境温度在25°左右的无风或微风时间,运输工具应符合兔的防疫要求,运输途中遇到运输动物的车辆时应尽快超过,到达目的地后在隔离场所隔离观察45天无异常后,方可混群饲养。
1、选址要求
为了减少或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入,兔场的选址与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以及学校、医院、居民区、饮用水源地等场所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建筑设计、工艺流程、设施设备等应符合兔的防疫要求。
2、建筑布局
养殖厂内办公区、生活区、养殖区应分开并有隔离设施,清洁道和污染道分开,各养殖栋舍入口处有消毒池或消毒垫,各栋舍之间的距离应为檐高的5倍。
1、入场管理
兔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以及配有相应消毒器具的消毒室。凡是进入兔场的人员、车辆及其它相关物品必须通过相应方式消毒合格。
2、场内管理
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兔舍,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坚守岗位、操作规范,按照防疫制度的规定定时清扫、消毒、通风换气、免疫接种、抗体监测、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3、工作期间发现病兔或疑似病兔的应及时到动物诊疗场所进行诊治,疑似疫情时应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规定处置。
不同品种、日龄和用途兔的营养需要不同,为了提高兔的抗病能力饲料营养应与相应品种、日龄和用途兔的营养需要相一致。另外,运输、保存过程中发霉、变质的饲料或饲料原料不能再用来饲喂。
饲养前应由技术人员或当地有实践经验的执业兽医师,根据当地或本场兔病的流行规律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饲养过程中,由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的规定,搞好相应疫病的免疫和监测。
1、饲养过程中应将种公兔和种母兔分开饲养,而且种公兔和种母兔不能相互闻到气味和目视最好,以降低或避免异性吸引引起的兴奋性,从而出现不利于免疫力提高的影响因素。
2、兔舍内适宜湿度为50%~70%,最佳的湿度为60%~65%,成年兔舍内的温度一般为15℃~18℃,仔兔和幼兔舍内温度应根据相应兔的日龄和生理需要进行适当提高。
3、为了提高兔舍内的空气质量每天应通风3小时以上,以达到工作人员进去后粘膜不能有刺激性感觉。兔舍内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应与相应兔群的用途和日龄的生理需要保持一致,如种母兔兔舍内的最佳光照时间约为15小时,种公兔应约为10小时。
应激反应可有效降低兔群的免疫力,为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防止鸟、蛇、鼠、兽进入兔舍,控制陌生人随便出入兔舍,免疫接种、季节更替、饲料更换等时应遵循相应的规律、操作规范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也可通过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激药物。